台城书房位于南京玄武湖旁的古城墙内,是一家经营茶水生意的茶馆。台城书房置身于古城墙内,面积不大,装修风格古朴典雅。茶馆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浓浓的中国风。不知从何时起,常有舞文弄墨的爱好者聚在这间茶馆,一边品茗一边切磋书法绘画技艺。随着茶客的口口相传,这间小小的茶馆迅速走红,不少外地游客都会慕名而来,只为体验一下品茗与泼墨的乐趣。

    这间茶馆的老板是崔晓笙,八十年代初生人,算是最早的一批八零后。崔晓笙平日里总喜欢留着胡子,显得有些老气。茶客们见到崔晓笙总喜欢称呼“老崔”,时间长了崔晓笙的名字倒没人叫了。崔晓笙父母是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下海经商的,靠卖服装赚到了第一桶金,90年代初又在股市狠狠捞了一笔,2000年左右误打误撞进入了房地产行业,财富更是如长江大河一般滚滚而来。如今,崔晓笙的父母早已经退居幕后,将名下公司全全交给崔晓笙打理。可崔晓笙对父母交给自己的生意并不感兴趣,索性高薪聘了职业经理人。崔晓笙喜欢喝茶,便在南京投资开了几间不同风格的茶馆,有空就泡在茶馆里喝茶,与来自天南海北的茶客聊天,听各种有趣的故事,生活得悠然惬意。

    崔晓笙除了爱好喝茶,还十分痴迷书画艺术。这些年收藏了不少名家书画,也喜欢结交书画届的朋友。宁浩偶然一次送快递到台城书房,恰巧崔晓笙在和书画界的朋友在谈论书画技艺。宁浩忍不住插了几句,让在座的诸位都刮目相看。宁浩当时说道“技为下,艺为上。眼睛是手的老师,“眼高手低”不应是贬义词,手技随眼力之高低而千变万化。造型艺术的根本无非是形式美,倘若视觉灵敏,易于感受形式美,则美感无尽,画意如泉。”

    宁浩的一番见解深得崔晓笙的认同,从此两人渐渐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这天,宁浩收到南京书画协会的通知,他的三幅油画作品都入选了南京首届跨年画展。宁浩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崔晓笙。两人相约下午到台城书房喝茶聊天。

    下午三点半宁浩到了台城书房。崔晓笙比宁浩早到了一会儿,正在用刚烧开的泉水温杯。

    宁浩走过去坐下,说“老崔,来的蛮早嘛。这怎么还亲自动手泡茶了?”

    崔晓笙拿起一包塑封包装的茶叶,在宁浩眼前晃了晃,说“泡茶也是一门学问,水温,时间,乃至冲泡的角度,每一个细节都有讲究,多学着点。今天听说你的画入选了南京跨年画展,当哥哥的真心替你高兴。这是纯手工正味铁观音,传统工艺,是从茶龄三年多的茶树采摘的叶子,可称得上今年秋茶中最上等得铁观音了。我亲自给你泡上,为你入围画展庆祝了。”

    宁浩打开将塑封包装撕开,把茶叶倒在手心里,只见茶叶颜色墨绿,颗颗有如蜻蜓头状,凑上前用鼻子细细一闻,一股淡淡得香气悠然绵长,倒入白色得盖碗中发出清脆得响声。宁浩说“好茶”。

    崔晓笙熟练的洗茶,然后用公道杯将茶水倒入白色的如意杯中,说“铁观音讲究小杯小品,品品,看看口感如何?”

    宁浩拿起茶杯,只见汤色橙黄透亮,轻轻啜了一口,茶汤爽滑细腻,一股甘甜回味无穷,浑然天成的兰花香教人迷恋。宁浩之前不懂品茶,认识崔晓笙后渐渐也爱好上了喝茶,尤其迷恋铁观音的兰花香。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自唐代开始就成了百姓生活的必需品。时至今日,茶文化更是风靡大江南北,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的升级,通过饮茶保健更成了时尚。但想喝到真正的好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花销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宁浩自然没什么闲钱买好茶,好在交了一个不差钱的朋友崔晓笙,又是茶店老板,所以宁浩来喝茶向来不用自己掏腰包的。

    宁浩放下茶杯,说“茶,上茶,上好茶。喝到这么好的茶,让人心情愉悦啊。就是一点不好。”

    崔晓笙问道“哪里不好?”

    宁浩说“喝过这么好的茶,以后再喝一般的铁观音,就会觉得索然无味了。哎,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崔晓笙说“喝茶还喝出感慨来了。这回就让你好好过过茶瘾。这是我在福建的朋友特意寄给我的,总共两斤。一会你走,带走一斤,回家够你喝一阵子了。”

    宁浩说“这怎么好意思啊,平时已经没少蹭茶喝了。这么好的茶,花钱都买不到。”

    崔晓笙说“跟你大哥我还整这些没用的,给你就拿着,那那么多废话。”

    宁浩说“不跟大哥客气了,我拿着就是了。”

    崔晓笙说“这才像我兄弟说的话。对了,你入围的作品有照片吗?”

    宁浩从包里拿出手机,找到作品的照片,将手机递给崔晓笙。满意的作品宁浩都会拍照片,这是自从有了智能手机后,他养成的一个习惯。

    崔晓笙把照片挨个放大了细细看了一遍,说“画的挺有味道,是难得的佳作。这画中的女子是谁,你在哪里找到气质这么好的模特?”

    宁浩摇了摇头,说“我也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我去南京音乐学院送快递。在送到一栋教学楼里面时,她在给同学上钢琴课,我被琴声吸引,误打误撞闯了进去,就这样见到她了。脑中本能的觉得她适合做我作品的模特。”

    崔晓笙说“这么说,你根本不认识人家,也没经过人家同意,就把人家搬到你的作品里了。这恐怕不妥吧。这在法律上属于侵犯了人家的肖像权。胆子不小嘛。真不怕出事。”

    宁浩沉吟了一下,说“一切为了艺术,就是真出事了,起诉我,我也认栽。”

    崔晓笙沉默了片刻,他十分了解宁浩对绘画艺术的痴迷和执着,自己的这位小兄弟需要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崔晓笙说“说的好,一切为了艺术。要是后续出现什么不和谐的声音,大哥替你摆平。我就不信这年头有什么钱不能解决的事。”

    宁浩眼中满怀感激的望着崔晓笙,说“谢谢大哥,这几年没少受大哥照顾,我一直都记在心里。老弟现在没啥能耐,不过大哥有什么事尽管言语一声,老弟义不容辞。”

    崔晓笙拍了拍宁浩的肩旁“喝茶。好茶就要趁热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