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毅拿着将令快速行走在这座军营内。
只见这座军营早已大变样,规规整整的排列着,比原来不知好了多少倍。
而各军也都有了名号,因李鹏程带来的数千人也有千人入军,刘盛为此大力整改军队,把整个军营的士卒设了三军,一军设了六幢三千人,除了三军以外还有一千人的飞烟军,和他亲自统领的疾风幢和玄甲幢都被他扩编成一千五百人,各自成军。
他的兵营内,此时有甲士一万三千人。
不是刘盛不想继续扩编玄甲幢,而是马铠只有一千五百具,就这,还是他从尉迟候头那里私买过来的,铁甲倒是人人具备了,但也花了刘盛不少的绢帛。
而粮草这块刘盛也不用担心了,前些日子长孙真就运来了大批粮草和战马来赎回长孙突,还多送了一些给刘盛,而且这战马还都是中上马,让刘盛的骑兵又多了一千五百人。
此时的他,现在有步卒五千,骑兵八千,其中步卒都是奴隶和汉人,奴隶是因为没战马,汉人是因为骑射不精通。这些人马经过月余的训练,都已经都可以简单做到“识旗”“辩令”了,但行伍、营阵,却不是一时半会能训练出来的。
但能做到识旗辩令,已经让刘盛满意了,因为古代的士兵从来没有职业军人一说,都是以精锐来谈,那么什么是精锐?
古代的兵呐,都是闲时从农,战时从军。能经常受到训练的农民,就是所谓的精锐士卒了,也就是我们说的职业军人,比如白马义从、陷阵营、先登死士等等,都是长期受到训练的人。
而古代所谓的兵马数量,其实都是给农民发一支长矛就算做兵,但本身还是农民,而且还是没经过严格训练的农民,这样的农民部队和受过严格训练的精锐部队交战是非常吃力的,往往以少胜多的案列不止是奇谋在其中,更重要的还是受过严格训练的士卒。
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一诗词了,三千甲士可灭吴国,这个吴国指的是吴国主城,虽说夫差带走了大部分军队,但吴国主城是随便三千人能拿下的吗?
显然不是,勾践能乘虚而入拿下吴国主城,就是因为这三千兵马是受过严格的训练的职业军人。
(ex){}&/ 此时,全旭心不在焉的模样让絮絮叨叨的李银屏看见了,只见李银屏翘眉一瞪,冷声问着:“全旭,你当如何?”
全旭一看,得,回吧,不回人家不知道磨你到什么时候,他就说了:“李家娘子啊,旭知错了,知错了,旭认罚,你说如何就如何,但能不能不提旭的全名啊?”全旭苦笑着,另外还隐晦的提醒了一下李银屏,你叫我全名是不对的。
嗯,全旭没说错,因为叫全名是对人的侮辱。
这李银屏一听,眉头一杨,怒视着全旭,就要说话,这时候,帐外传来一声冷喝解了全旭的围:
“先锋军接令,战事将起,将军令尔等速速集结,随彭城侯前去阻敌,不可有误!”
全旭听闻呼喝,掐媚的气势陡然一变,他挺直身躯,双目露出冷光,面带严肃之色,冷峻的脸庞透出一股威严感,瞬间变得威武雄壮,伸手抄上兜鍪,对李银屏冷视一眼,他来不及对李银屏说道,拿起马刀就往外走去。
账外的韩毅还在大声喝着,独孤凯旋这位原本独孤幢的幢主也已出来,他深弯着腰,郑重的捧过书帛,当他见到韩毅手里的将军令牌,他连书帛都没去打开,就急忙对传令兵说道:“击鼓,聚兵!”
“诺,军主!”
传令兵下去传令,光着膀子的鼓手急忙前去击鼓。
这时候全旭已经接过独孤凯旋手里的书帛,正在看着,他急速扫过上面的内容,待合上书帛,严肃的对独孤凯旋说道:“军主,此次柔然南下兵马约有万余,将军令我等只需在粟田阻敌,万不可冒进,待将军后续将令行事!”
独孤凯旋听闻,冷声说道:“既是如此,当从酋帅之令。”
说罢,独孤凯旋便往军校场而去
全旭见此,回头望了眼军帐,只见那李家小妹正站在军帐门口,见他望来,突然露出皮笑肉不笑的一种怪异笑容。
全旭神色不变的对其轻点头示意,戴上兜鍪,转身而去,李银屏愣愣的看着甲胄在身威武雄壮的他远去,她知道,他,即将奔赴战场,是死,是活?她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