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_天蚕土豆_歪小说 > 玄幻小说 > 第一氏族 > 章二一章 君与相(上)

章二一章 君与相(上)

错误举报

上图的“进入阅读模式”是360的不建议大家点,点了后可能进入乱码模式。

    大齐开朝立国,为了治理广阔疆域,设有四座京师,分别是西京长安,东京汴梁,南京金陵,北京燕平。

    只不过一百二十年来,天子都呆在燕平,正经运转的三省六部皆设于此,其余三京只是偶尔去巡视一番,所以世人若是只提及京城二字,指代的都是燕平。

    燕平城雄阔非凡,有坊区一百零九,星罗棋布,城长约十里、宽约八里,常住人口超过百万,乃是世间最辉煌的城池。

    大齐皇朝中央禁军合称十六卫,便驻扎在京畿之地,而直属皇帝统辖、负责皇宫戍卫的元从禁军,军营就在皇城北面,因其有四个“军”的编制,又号元从四军。

    巳时已过,阳光普照下的长安城屋檐层叠、鳞次栉比,而城池北面的皇宫,作为燕平城最雄伟的建筑群,则更显金碧辉煌。

    结束了在含元殿举行的大朝会,宰相徐明朗刚进中书省,还没来得及翻开桌案上堆积如山公文折子,就被一名行色匆匆的宦官传讯,皇帝让他跟参知政事立即前往崇文殿。

    崇文殿是皇帝日常处理国事的地方,作为当朝宰相,百官之首,徐明朗隔三差五就要去一趟,有时候勤政的皇帝遇到难题,一天跑上几次也不稀奇。

    “大朝会刚刚结束,陛下就这么着急召见老夫,必然是不宜在朝堂上公布的大事”已经过了知天命年纪的徐明朗,想到这里不由得心头一动。

    皇帝尚且年轻,虽然已经亲政多年,但作为昔日的辅政大臣、东宫太子太师,徐明朗跟皇帝天然亲近,他所受到的信任,也不是其他大臣可比。

    到了现在,皇帝每遇大事,还是会先咨询他的意见再下决断。

    “难道是代州的事?”在崇文殿前拾级而上,带着副宰相——参知政事的徐明朗,还没看到殿门,徐明朗就听到了哭声。

    抬头一看,便见两名宦官正拖着一个痛哭流涕官员下来,那青年官员着浅绯色官袍、腰系十銙金玉带,显然是五品。

    对方看到徐明朗,如见天颜,挣脱宦官,连滚带爬到了近前,近乎要抱着他的双腿,哀求道:“大人救我,大人救我!”

    徐明朗认识这个青年官员,事实上关系还不错,对方是他提拔重用的,有半师之谊,虽在地方州府为官,但逢年过节也没忘派遣专人,带着丰厚礼物问安。

    对方任上考功评为上等,前两日回京述职,如果不出意外就会获得升迁。此人刚到燕平就去拜访过徐明朗,虽然当时徐明朗没空见他,但还是收下了对方的孝敬,知道对方的大体情况。

    “怎么回事?”徐明朗不动声色地问。

    两名宦官见丞相跟对方交谈起来,虽有皇命在身,也没有催促劝阻,站在一旁耐心等待。

    “陛下问政,下官所答不能让陛下满意,故而降下雷霆之怒,要将下官送去刑部查办大人救我!”

    徐明朗皱了皱眉:“陛下问了你什么?”

    “都是,都是州县小事,下官没想到陛下对滁州情况知道得那般透彻,连府衙断的斗殴案子都一清二楚,下官,下官按照结案的文书,说斗殴之事是刁民闯入大族宅邸盗窃,故而被护院家丁打残,没想到,没想到陛下什么都知道”

    (ex){}&/  所谓的《方物志》,并没有外间传闻的那样可怕,天下之事,若是果真事无巨细都在上面,他徐明朗又怎么敢跟胡人勾结,不择手段打压赵氏?

    事实是,皇帝每回向人垂询政务之前,都会先花费很大功夫,了解对方职司内的一切情况,并且千方百计找出错漏,然后在问政时给予其当头棒喝。

    如果没有错漏,皇帝就会将事情问得尽量详细,向臣子展现自己无所不知的能力。

    如此,在臣子心惊胆战的时候,皇帝再翻翻这本《方物志》做做样子,时间一长,例子一多,《方物志》“凶名”传开,群臣自然不敢再欺瞒皇帝。

    当然,徐明朗也知道,《方物志》并非完全徒有虚名,里面确实是有真东西的。如若不然,就不会出现方才碰见的青年官员那样的情况。

    徐明朗知道皇帝监察天下,让官吏敬畏的心思,所以他从不跟人探讨《方物志》的虚实问题,而是尽可能的配合对方,让《方物志》的凶名更加具有震慑力。

    这是他做臣子的本分,也是让皇帝更加信任、看重他的手段。

    “两位爱卿,这是镇国公上的加急密折,刚刚送达,你们看看吧。”皇帝将一份奏折交给身边随侍的宦官,让他将其拿给徐明朗与刘牧之。

    听到镇国公密折这几个字,徐明朗心中一紧,当下就有了不好的预感。

    他自个儿还没接到代州之事的消息,赵玄极就抢先上了折子,而且还是不经过中书省的密折,这里面的含义让他不得不思虑万千。

    看完折子,徐明朗心里已经将范式的祖宗十八代,都上上下下骂了个遍。他没想到一件原本如此简单的事情,竟然让对方给办砸了,这简直是愚不可及,不可救药!

    赵氏乃是将门第一勋贵,赵玄极乃军方第一人,徐明朗要实现“收天下兵权于中枢,文官取代武将掌握皇朝兵事”的大计,就不可避免会跟赵氏交锋,早晚的事而已。

    赵氏在军方有根深蒂固的影响力,若是他们看到形势已经十分危急,跳出来带领将门勋贵跟文官正面相争,徐明朗也深为忌惮。

    而这种情况随着文官打压将门,又是早晚会出现的。

    所以徐明朗这才早早布局。他要在赵氏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先重创对方,让赵氏实力大损、自顾不暇,这样军方失去领头羊,后面的事就会容易很多。

    却没想到,自己降尊纡贵,跟北胡联手对付赵氏,原本十拿九稳的谋划,竟然失败了!而且还失败得这样彻底,连范钟鸣都落入了赵氏手中!

    这简直不可理喻!

    范式这帮人真是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