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浚的正妃陆氏不算是倾国倾城的大美人,但是很有味道,越看越耐看的那种,放到后世至少也是八十分的水准。
不过高伯逸对玩什么王妃之类的事情毫无兴趣。因为这是人家的正妻,你若是亵玩了,将会承担极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这跟权贵们赠送小妾,胡乱开无遮拦趴踢截然不同(祖珽喜欢玩的那种)。
睡一次陆氏其实也没啥,毕竟你不说我不说,这事就能糊弄过去。
但万一弄出孩子来,可就是彻底得罪高氏皇族的特大丑闻了!至于收入府中为奴婢就更不可能了。
高洋在“宠信”自己的同时,也在不断孤立自己,使他高大官人离开了高洋就不行!
对此高伯逸心知肚明,对方的一举一动,都不是无的放矢。
“陆娘子放心,永安王无辜而下狱,微臣定然会全力营救。只是……”
面对一脸恬静的陆娘子,高伯逸欲言又止。
“高将军是我们永安王府的恩人,有话但讲无妨。”
“只怕会对夫人的名节有所损害。”
陆娘子十分镇定,她红着脸咬咬牙道:“若是能救夫君出牢狱,臣妾自荐枕席与高将军一夕之欢……也是可以的。”
她以为高伯逸是在暗示她陪睡。这年头救人就要付出代价,天经地义的事情!
她除了自己的美色以外,还有什么可以给高伯逸呢?
“陆娘子误会了,微臣不是要对陆娘子做什么,而是要让外人误以为微臣对陆娘子做了什么。”
“此话怎讲?”
“就是在下会散播一些对陆娘子名声不利的传闻出去。”
高伯逸也是尴尬得不行,但是没办法,不跟陆娘子ooxx就是欺君,他可以不做,但是消息要放出去,不然高洋心里会不痛快。
至于高伯逸为什么要救高浚,这里面也有一些深层次原因,没必要跟陆娘子这样的人说。
“那就拜托高将军了。”
陆娘子十分光棍,直接同意了高伯逸的“无理要求”。
安顿好陆娘子,高伯逸一个人进入书房,铺上大纸,开始写策论。
“天保土断!”
天保是年号,土断是清查荒地,清点各郡户口,类似于人口普查。
东西两魏连年大战,死伤无数,民生凋敝。但随着高洋建立北齐励精图治,户口数量已经大有增长,民生全面复苏。
一个混乱贫瘠的国家,是不可能诞生《齐民要术》这种书籍的。
只不过,有多少户口土地的增长是记录在册的,有多少是依附于权贵的“奴籍”和“黑户”,中枢并没有详细的统计。
实际上,北魏中后期的均田制,现在已经处于加速败坏之中。北齐虽然被后世黑得很厉害,但直到被北周灭掉的那一刻,户口总数都是三个国家里面最多的。
和西魏(北周)人口不足的问题不同,北齐的问题在于人多地少,权贵私下奴仆太多,影响了经济实力。汉人的主观能动性被压制,不主动从军,影响了军事实力。
因此,清查户口数目,清查藏匿的土地数目,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但高伯逸的想法,却不仅仅只是一个“土断而已”,他还有更深的谋划……
几天后,邺城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流传出一个荒谬的谣言,到最后居然有鼻子有眼起来。
说是永安王正妃被贬斥到中书舍人高伯逸家为奴,当晚就被临幸,而且高舍人跟陆娘子三天三夜没出房门!
房间里经常传出“奇怪”的声音。
至于是在做什么,不问可知。
后有高伯逸家中奴仆称:陆氏赞高舍人真乃伟丈夫也!
令人浮想联翩。
究竟是项羽那样的伟丈夫,还是嫪毐那样的“伟丈夫”?
习惯了看热闹不嫌事大的邺城人民,开始谈论高舍人平日里无女不欢,夜御十女也是常有之事,一时间传的沸沸扬扬。
“我跟你们说啊,这个高舍人,那可是天赋异禀啊!
王妃又怎么样,在高舍人的调教之下,还不是…啧啧,乐不思蜀啊,估计现在赶这娘们都赶不走了。”
四个青皮打扮的人在酒肆里放肆说笑着,声音贼大。
高伯逸坐他们相邻的桌子,脸都黑了!
鸡儿的,让张晏之去办点事,怎么传出来这口风,我他喵的都快成嫪毐了啊!
为什么那些听风就是雨的人,总是抓不住问题的重点呢?
算了,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明日,该去昭阳宫跟高洋来个了断了。再拖下去,搞不好李家知道自己“声名狼藉”,忍不住要退婚,那乐子就大了。
一时间高伯逸也是有些心有戚戚,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大概说的就是他这种吧。
第二天,大朝会的日子又到了,高伯逸如同吉祥物,站在高洋身后一言不发。
但其他人就没那么客气了,宰辅杨愔更是直截了当的上了一本,直指高洋为政毫无底线。
奏书是这么说的:惊闻宿卫军武卫将军高阿那肱被人行刺于邺城宅中,头颅都被割掉。
如此丧心病狂的暗杀,邺都作为天子脚下,治安何在?
请陛下务必发海捕文书,以儆效尤。
这奏书莫名其妙,因为是个有心人就知道行刺高阿那肱的刺客就是刘桃枝,高洋手下头号打手,宫廷御用杀手。
你现在写奏书要海捕刘桃枝,不是摆明了跟高洋作对么?
不过心情很好的高洋更加直接,将案子交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衙门“内务司”,然后这件事就不了了之。
“内务司”虽然没什么权力,但毕竟是高伯逸的地盘,你说高伯逸会怎么处理?
高洋这一手乾坤大挪移,弄得杨愔一肚子火没地方出。
“陛下,最近收到魏国发来的文书。
说是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想念他那住在晋阳的母亲阎姬,希望我们能放阎姬回长安。
这事怎么定夺?”
侍中高德政,给高洋抛出个难以抉择的绣球。
放吧,有些示弱了,感觉像是怕了宇文护一样。
不放吧,人家说是为了尽孝,这样无足轻重的事情,卡着似乎有些不近人情。
一时间高洋也有些为难。
“退朝,有事的话我单独叫你们商议。”
想不出办法,高洋先缩了,想等等看会不会有人单独给他上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