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樊办事的效率非常高,第二天老樊就带着拖拉机厂的保卫干事来到了双桥坪镇,见过征兵的人,把赵绍荣的情况讲清楚后,签下了自己的大名,还按了手印。临走时到供销社给大女儿打了个招呼,连家都没回又扬长而去。
只是老樊没想到,自己的到来给镇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因为老樊是带着司机开着厂里的老吉普来的,在那个时候,连自行车都是个奢侈品,更别说汽车了。老樊走后,樊桃枝在镇上的名声更加的显赫,但对于这个倔强的丫头来说,并不是件高兴的事。因为,在她的心里,始终记着老樊讲的自力更生的原则,老樊这么一闹,搞得大家还以为她是多大个官的女儿,周围人待她的态度都有了改变,确切的说,疏远些了。为此,大丫头还质问过老樊,为什么要开个车回来。老樊只是简单的说,事急从权,迟点就耽误赵绍荣当兵了。后来,樊桃枝又从别人的口中得知,为了这个事儿,老樊专门交了3块钱的车费,这对于每月工资不到30元的老樊来说,可是大出血了。
在后来半个月的时间里,一切都按照平时的节奏进行着,直到月底,村里面才通知赵家,赵绍荣要去参军了,家里要做一点准备。乍一听到这个消息,赵家父子惊呆了,彼此用不可相信的眼神看着对方。随即,父子两人抱头痛哭。
“哭个什么?这是天大的好事。”支书在茅屋外很不耐烦的嘟囔了一句:“去谢谢樊家嫂子吧,这是他们一家让给你的。”说完,支书把烟斗在土墙上磕了磕,甩着袖子头也不回的走了。
“樊家嫂子?樊琳?”头脑灵活的赵绍荣一下子就想明白了事情的关键所在。父子二人的心里涌起了惊天的巨浪,虽然说樊家在村子里口碑很好,但是小农意识的村民们在涉及自家的利益面前一般都是锱铢必较,用本地的土话来说就是瞎子烤火,都往自己胯下扒拉。而这种巨大的利益面前,能够让给自己,可以想象樊家是做出了多么大的牺牲。
赵父看了看简陋的茅舍,米缸都是空的,想感谢樊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做。赵绍荣明白父亲的意思,可是囊中羞涩的赵家,实在是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父子二人四目相对,脸上满是愧疚。内心里,一个声音在狂吼,“以后,我一定要报答樊家,哪怕豁出去这条命不要。”十五岁的赵绍荣在心里埋下了这么一个誓言,一颗报恩的种子就这么开始发芽。
踟躇了半天,父子二人还是决定到樊家走一趟。
走到樊家门口,赵家父子又犹豫不前了,这时候樊家还没有开饭,打谷场上樊斌还在逗着李婶家的六妹儿玩。看到赵家父子来了,礼貌的打了个招呼,转身向屋里喊:“妈妈,赵叔叔和绍荣哥来啦。”
普公英听到后,把锅铲交给二丫头,从厨房走出来,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赵大哥、绍荣来了,吃饭了没有,一起到屋里吃完饭吧。”
“妈妈就是假客气,这个时候哪个屋里吃完饭哒。”老五樊琼一直就这么心直口快,说起话来无所顾忌。
“幺妹儿讲的对,是我老糊涂了。来,一起吃个晚饭吧,绍荣就这天就要出去了。还想好生准备一下再跟你饯行,今天就当是预备餐。”普公英笑着说,对幺女儿这个经常造反的家伙,她早就习以为常了。
“老嫂子,不用了。”赵父有些拘谨的推辞道:“我和绍荣来就是感谢你们的。”
赵父读书不多,也没有什么话来表达自己的谢意,只是低着头,满脸的不好意思。
“谢我们什么啊?这是绍荣的福气,能当兵,好光荣啊。”普公英很高兴的说,是那种发自内心的高兴,也像是完成了一件非常重大的任务。
“绍荣哥,以后你当兵了能让我摸摸你的枪吗?好神气的!”樊斌从外面跑进来,挽着赵绍荣的手臂说。上个月村里放了一部电影《平原游击队》,自打看了这部电影,双枪李向阳那飒爽的英姿就深深烙印在樊斌的脑海里,成天在家里拿手当枪比划着叭叭的打敌人,几乎都入魔了。虽然哥哥不当兵了,但是绍荣哥也不是外人,到时候一定要找机会摸摸抢。
樊斌这小子和他哥哥姐姐都不一样,从小就喜欢到处跑,要他读书从没兴趣,但论起设网抓鸟、下河捕鱼、上山摘果这些野路子,他就没有一样不精通的,在村子里就是一个孩子王。和小孩们打架也是常事,但就是从来不欺负比自己小的孩子,这也是为什么成天调皮,村里却很喜欢他的原因。用老人们的话说,这孩子天生就有一股子英雄气概,好打抱不平。
“好的,到时候有枪了就给你打。”看着樊斌一脸期盼的样子,赵绍荣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茫然不知就是当了兵,枪也不是那么容易能摸得到的。
“一天到晚就是枪枪枪,小心爸爸回来检查你的作业,屁股都打肿。”樊琼作为幺女儿,下面就只有这个幺弟弟了,也只有在樊斌面前她才能有姐姐的架子,所以只要一有机会肯定是狠狠的打击他。
“你管好你自己吧,我要明年才上学,爸爸要我背的诗写的字我都搞好哒,你今年考不好才是真的要屁股打肿。”樊斌不以为意的说。
“你两个不啰嗦哒,快点请你赵伯伯到家里来,莫拦到门哒。”普公英把两个孩子赶开,请赵家父子进了门,“你们稍微等下,饭马上就好。”说完也不管赵家父子答不答应,自己就往厨房去了。
赵家父子本来是来说声谢谢,表达一下心理的感激之情,这下被强留在樊家吃晚饭。两个小屁孩子又不懂事,自己玩自己的,也不会客套什么的,搞得父子两人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十分尴尬。
“我回来啦。”就在沉默近乎无聊的时候,樊琳的声音传了过来。听到樊琳的声音,赵绍荣条件反射的绷直了身体,旋即又红着脸低下了头,总是觉得自己看亏欠了好朋友。
樊琳跨过门槛,看到赵家父子都在,马上就明白了他们的来意。
“赵伯伯好。”樊琳向赵父打了个招呼,又一把抱住赵绍荣:“绍荣,恭喜你啊!”
语气里透着无比的真诚,还有一些不舍。三年的风雨求学路,加上从小一起长大经历的点点滴滴,在这一刻如潮水般翻涌在两个少年的脑海里。
赵绍荣深切的感受到了樊琳的真诚和坦率,樊琳的心里只有由衷的高兴和坦率的不舍,没有哪怕一丝丝的不愉快。
“樊琳,我”赵绍荣红了眼眶,哽咽颤抖,有些泣不成声。
“绍荣,别这样。你是我们马安山第一个当兵的,一定要好好当兵,跟我们马安山树个榜样!”樊琳说:“我也会努力考学,到时候争取也成为马安山第一个考起学的。”
“好,我们都好好的干,干给那些镇里的人看!”赵绍荣抹了抹眼泪,斩钉截铁的说。
“绍荣,我有个礼物送给你,你一定要收好。”樊琳说着从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递给赵绍荣。
笔记本很精致,是皮的封面,暗绿色的显得很厚实。
“樊琳,这太贵重了。”赵绍荣说。
“这是大姐帮我选的,我和她一起送你的,不能不收。”樊琳说:“你打开看看,我还请人提了几个字。”
赵绍荣翻开扉页,看到上面用毛笔小楷工工整整的写了两行字“青青子佩 悠悠我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