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_天蚕土豆_歪小说 > 其他小说 > 太平洋超级帝国 > 第四百八十五章李贤的苦笑!

第四百八十五章李贤的苦笑!

错误举报

上图的“进入阅读模式”是360的不建议大家点,点了后可能进入乱码模式。

    思任法大军全军覆没,这对于缅甸局势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而对于大明来说,这给大明所带来的收获也是巨大的。菠●萝●小说

    一来大明云南边境的土司边患从此消失了,云南再也无法动用大规模兵力来防卫思任法的麓川宣慰司了。

    二来,这场巨大的胜利也足够震慑当地其他土司了,尤其是国外的一些土司,纷纷表示愿意让大明官员进行管理收税,而只需要保留他们土司的身份就可以了。

    实在是这些土司被这场战役给吓到了,要知道麓川宣慰司所占据的地盘易守难攻,在元朝时期就是一个极其难啃的骨头,元朝数次派遣大军进行围剿都是无功而返,而大明初期,也因为形势不利于大明对当地统治而不得不默认思家在当地的地位,准许其拥有各种权利。

    现在好了,思家精锐全部被消灭,就连思任法本人也被俘虏了。

    再加上这次战役将土司兵共十万人给杀的死的死,逃的逃,大大扬了大明国威。

    当然,这都只是在外人这般看来的,事实上不管是大明内部,还是一些知晓其原因的人都非常清楚,这只不过是汉华王国愿意配合,并且出了大力才导致了如此结局。

    否则,大明不会这般轻易就搞定思任法以及他麾下的十万联军。

    对此,汉华王国内部在李江的刻意要求下并未说什么,反而低调处理了这件事。

    当然,这事也不是一点波澜都没有,其实在大战结束之后,不管是半死不活的暹罗,还是其他小国,纷纷派出使者前往汉华王国与大明表示臣服。

    而且有些小国、小邦甚至不惜花费大代价,也要尽可能的讨好汉华王国,而不是大明。

    因为他们非常清楚,汉华王国是一个说打就打的王国,而且与大明相比,汉华王国并不会因为仁义道德啥的而有所顾忌。

    ………………

    祁阳府。

    李贤坐着舰队的船在这里转了一圈了。

    他发现这里有着许多汉华王国之前的故事,尤其是李江这位大统制的传奇。

    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忍不住称赞李江,说正式是因为他,才给他们带来了无比美好的生活,他们作为汉华王国的子民,他们感到非常高兴,至于原来他们是属于什么民族啥的,他们根本不在乎,也不想过以前的生活了,更不想当什么土著人了。

    李贤看在眼中是记在心中,他忽然明白汉华王国之所以这般快速发展起来,并且强大无比的原因了。

    他觉得汉华王国之所以在短短数年内迅速崛起,那是因为有一课包容的心,并且全盘使用汉制,而且还是改良的汉制,而不是跟大明一般,以农为本,士农工商的这种制度,而是把商放在了最前面,这样一来汉华王国便在这种模式下聚集了大量财富,商人们有了钱,自然会反馈到老百姓手中,毕竟汉华王国的商税可是极为高昂的,而这笔钱,又反馈给了老百姓。

    老百姓因为有钱,便会继续增加购买力,商人们则会赚取更多的钱,而这其中,损失的便是如大明这种传统农业国的财富。

    除此之外,李贤还觉得汉华王国之所以这般强大,还拥有李江这位大统制存在,正是因为他的“英明神武”,这才令汉华王国蒸蒸日上,快速崛起。

    几日之后,趁着一支船队返回东阳港,李贤上了船。

    在船上,他本想借着这段时间好好写一本书,就将祁阳府的情况与自己的见解写上去,可不料却在这时候,李贤得到了外面士卒回报,说是大都督菲利普要见他。

    对于这位太平洋军区的都督,其实李贤也有所耳闻,在与祁阳府当地人聊天之中,他得知这位名为菲利普的大统制似乎便是祁阳府本地人,以前是土著,但是却因为是最早跟随李江的从龙之臣,一直得到了李江的重用,甚至并没有因为掌握兵权而猜忌他。

    而当地人也十分羡慕菲利普的遭遇,纷纷以他为榜样,小孩子更是发誓今后一定要成为如菲利普那般人物。

    (ex){}&/  毕竟此时大明与汉华王国处于“蜜月期”,根本不可能因为他一个小小举人而与汉华王国翻脸。

    …………

    与此同时,于谦也从其他途径得知了李贤被扣在了东阳城的消息,为的就是试探于谦对此事的态度。

    对此,于谦也是一阵苦笑,他不明白自己的好友为何值得那位大统制花费这般大代价也要留下他做官,要知道他可只是一介举人而已,并不是真正官员,更看不出是什么大才来。

    而且,李贤家族也不是什么皇亲国戚,根本不值得拉拢。

    再说,汉华王国也没必要拉拢大明,毕竟这时候大明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求汉华王国的。

    “唉……算了!还是给李贤写封信吧!”于谦轻轻叹了口气,决定还是决定帮着汉华王国劝说一下他这位好友。

    之所以要这样做,于谦也是没有办法,目前局势让他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去帮助自己好友,而且他觉得自己好友在汉华王国做官也许会更有前途。

    几日之后,李贤在等待着等来了两个消息与一封信。

    两个消息一个是自己家族被强行带到了汉华王国,另外一个是自己已经被李江安排了一个官位,是属于金州的,是那个神秘的地方,至于具体管什么,他还不清楚。

    而信则是自己好友于谦写的,在信中,他说了一大堆话,但中心思想就一个,劝说他留下。

    对此,李贤除了苦笑,也就只剩下苦笑了。

    他还能说什么,原本以为自己的好友会极力帮助自己,现在倒好,自己居然被自己好友劝说留下来。

    “算了!既然如此,那就留下来吧!或许吾真的可以青史留名,做出一番大事业来!”李贤微微摇了摇头,嘀咕了一句之后,没有再说什么。

    而他更不知道,正是因为他的认命让他今后没有再后悔,而是成为了汉华王国数一数二的名臣,他更是被封王,做了总理大臣。

    当然,那都是之后的事情了,此刻暂且不提。

    …………

    大明正统元年四月初一。

    此时大明北方京师城内,一片沉闷。

    尽管这次沐晟率领大军征讨麓川宣慰司思任法赢了,而且还是大胜,但是实际上这次大明只相当于客军,并未做出多大贡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思任法所率领的十万土司兵全部都是被汉华王国大军给拖垮歼灭的。

    可是这种话,大臣们心中尽管明白,但谁也没有愚蠢的当面说出来,大家也只是在朝堂之上议论对于兵将封赏问题。

    一部分大臣认为必须封赏,而且还是大赏,这些人以英国公张辅等一众武勋为首,而另外一部分则是以文官势力为主,他们极力反对封赏,因为沐晟等人的战功名不符实,不足以大赏,在他们看来,只需稍稍赏赐即可,而且还必须尽可能的以广西四川两地客军兵将为主,而不是集中于云南本土兵将。

    他们这样做自然有着自己的目的存在,因为沐晟已经是黔国公了,要是再次大赏,武勋恐怕将会再次多一个英国公,因此文官势力绝不会同意的。

    而“垂怜听政”的李太后倒是没有发表什么意见,因为此时此刻,他也不知道该怎样做决定,因为她心中是站到文官势力这边的,可是她又担心这样做太寒功臣的心了,影响大明社稷,毕竟人家可是沐英后代,而且本身也立有大功,如果真的不大赏,别的武将会怎么样,他们在率领大军打仗时会不会因此而不尽力,到时候威胁的可是大明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