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_天蚕土豆_歪小说 > 都市小说 > 伏渊潜龙 > 62、复读杂记

62、复读杂记

错误举报

上图的“进入阅读模式”是360的不建议大家点,点了后可能进入乱码模式。

    ——本文写于199八年暑假,是我已经知道自己考入河东师范大学之后,在大学开学之前写的。此前一年,我在无州二中复读,当时的一些生活情况,尤其是我那悲催的初恋,都简略地记在此文里了。

    这几天因为屡次提到河师北院,勾起了我刚上大一时候的情愫,偶然翻阅那时候的文字记录,看到了这篇文章,今天无事,索性就整理出来吧。原文只是记事,朴实无华,主要是复读一年的经历和感受,现在我完全尊重当年的历史旧貌,没有做任何文字上的修改润饰。书友哂之可也。

    ……………………

    (一)小引

    我自1997年5月2八日决心复读以来,一直未写日记之类的文字。嗣后,又从正反两面的学习教训中,总结出了一个指导了我一年学习实践的“读不写理论”,并且在这一年里贯彻始终,因此这一年来,我简直与笔墨绝缘了。

    但是,如今已经是199八年7月份了,作为高考已结束的闲暇时段,我很应该对过去的经历作一回顾,以便总结历史,启示未来。

    尽管我一直认为,写一些无聊的没有多大价值的东西,实在是浪费宝贵的读书时间;但是,一些宛如乱麻的往事、情感,却更缠绕在心头,使我十几天以来,几乎每天都要拿出近两个小时,去回忆一年来与心上人——燕凤的一幕幕交往的情节。

    我痛感每天浪费那么多光阴去回忆,太有碍于静心读书了,因此为了清理一下思绪,也很有必要总结一下往事,清算一下“孽债”了。

    ……………………

    可以说,在这篇文章里记载的东西,完全是袒露自己的心迹与真情实感,全无一丝文过饰非、矫揉造作。既然我很明确,目的仅仅是使自己清醒一下,那也就毫无必要追求华丽辞藻了。即使自认为一些重要的体会,我也是如实地、直白地记录下来,以待将来翻阅整理罢了。

    总之,在这篇文章里记录的东西,虽然很接近于所谓的“自传”,但我全无让人知道我的“事迹”的传世目的。

    毕竟,而今我已经是21周岁的成年人了!也应该全面衡量一下自己的品格、学识、地位、前途了。无论如何,只要不是大言不惭、志大才疏的人,那么这个年龄的人,确实应该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了。

    因为我忙于读书,不想抽太多时间写这篇小文,所以这里就信笔所之,随想随写,字迹不免有些潦草,恐怕以后翻阅的时候,还要用点心,费些工夫呢!

    ……………………

    (二)我的简历

    现在以对我较有影响的事件为界,将我迄今21年的个人生命史,作一个大致的分期:

    (1)1977年3月7日——19八9年7月

    我的父母均生于1950年,都是河东省无州县口镇人。他俩是由媒人撮合,于1975年底结婚的。我母亲于1976年农历6月怀胎得我。此时十年文革已近尾声,大人物们相继纷纷辞世,到了十月,文革即宣告结束。我于1977年3月7日出生后不久,邓公即复出从政了。

    也就是说,我的生命史可以这样与中国历史相对应:我的人生最初阶段,恰恰是邓公秉政时期,是中国从动乱中全面恢复,开始飞速发展的黄金期。在此阶段,我觉得自己已经“非同凡响”了。

    在我出生之后两年,我父母又生了一个儿子,很可惜我这个弟弟活了不到一岁就夭折了。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还只是提倡,没有严格实行,但我父亲在我弟弟出生后,就响应政府号召做了绝育手术,所以我就变成了独生子,在我们堂兄弟十一人之中,我是唯一的独生子,其他人都是有兄弟姊妹的。

    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独生子,我备受亲人们的宠爱甚至可以说是溺爱。因此我的性格养成,不免也受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可以说,我自幼好逸恶劳,至今几乎不知家务劳动为何物,一切家务活儿都是父母干的,我从不伸手,他们也没有对我提出过任何要求,只是供我读书上学。所以我虽然是个贫穷的农家子弟,可是这么多年来,我在田地里的农活,几乎啥也不会干。

    ……………………

    下面我把这12年历史分成四个阶段,简单说一说。

    1—4岁,我家与伯父家尚未分家,住在位于村子中部的老家东北角的小屋里。

    5岁,始迁到现在的住宅。此住宅为土坯房,位于村子东北角。自从我们入住之后,一直未加修缮,如今十六年过去,已经破烂不堪。这也是我不敢邀请燕凤来我家玩的原因之一。

    6—7岁,上幼儿园,彼时尚称之为“育红班”呢!我表现得不错,颇得幼师的喜爱,人们多赞誉我的聪明伶俐。此当为我在学业上有所成就的萌芽。

    7—12岁,上小学。在一年级时,我的成绩还只算中等,在20来个学生中,期末考试在七八名左右。但从二年级起,我的成绩就名列前茅,一直都是班里前三名了。

    马松、董玲、许波等老师都很器重我,我从二年级起,就当了班长,兼任体育委员。据说,我的那些老师们,在我毕业之后多年,还经常对后来的学子,赞颂我的才华和用功呢!

    印象较深的小学同学有郭强、郭亮、马华、马波等人。

    这个阶段,我已经暗暗自诩“不同常人”了,建立了很强的自信心。并且从三年级起,我就表现出了对的强烈兴趣,甚至已经隐隐地树立了长大当作家的理想。

    ……………………

    (2)19八9年7月——1992年7月

    这是我的初中阶段。此时中国进入了江公秉政的新时期。当时我们陶镇的小学毕业生,大多上了陶镇联中。而我因为成绩优异,考入了距离我们村子20里路的口镇中心中学。但是后来因为住宿条件不允许,我又转学回到了陶镇联中。

    此阶段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初中前期,19八9年7月—1990年9月。六年级,七年期上学期的头两个月,在口镇中心中学。当时的老师魏吉、韩玲等人,给我的印象较深。朋友则有许川、魏刚等人。我在六年级考的最好成绩是全级部第四名,但后来有点退步。

    我在六年级上学期,住在大姨夫在无州二中的宿舍里。后来大姨也到学校居住,我就搬到了口镇南街的我校住宿生宿舍里。

    那里本来是口镇中心中学的老校舍,条件很差,学生都是用柴草打地铺,跳蚤老鼠横行。没有食堂,全靠从家里带饭,无非就是吃煎饼咸菜。我在那里住了半年多。

    七年级上学期,那时候农村里还放秋假,这个假期是为了让学生帮家人干点农活。放假前,老师说,用作宿舍的老校被人收购了,让我们这些住宿生在秋假开学后自己寻找住处。我家考虑到没什么亲戚可以投奔,只好下决心转学。

    ……………………

    初中后期,1990年10月—1992年7月。七年期上学期的后两个月以及下学期,整个八年级,我在陶镇联中上学。

    这个阶段,对我比较关注的老师有:许松、刘国、康新等人。与我友情比较深的同学有:刘波、董利、吴凡、赵翠、韩娟。

    由于我是从口镇中心中学转学而来的,所以很受陶镇联中老师们的重视,我在六年级有所下滑的成绩迅速提升。尤其是在八年级时,我学习特别刻苦努力,终以优异成绩考入了位于口镇的无州第二高中。

    当时考高中很难,我所在的初中那个班级,考住了高中的新生,居然只有我一个人!其实凭我的中考成绩,我是完全可以去上位于县城的无州一中的,选择上二中是因为我大姨夫在二中当老师,有点投奔他的意思。

    此阶段,我读书已颇不少,尤其爱写白话小诗。初中毕业的时候,我将整理在一个笔记本上的我的诗歌作品集,送给了一个对我颇有好感的女同学。不知道她现在还是否保存着这个本子。如果还能找到的话,那么我初中时代的那些幼稚的诗歌,也许现在就可以整理面世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在初中就读了很多武侠小说,受金庸等人的影响,我也详细构思了好几部武侠小说。当然由于阅历和能力所限,后来一部也没有写成,呵呵。

    总之,在初中阶段,收获颇多。我也遭受了一些挫折凌辱,开始懂得了人生之艰难,但是毕竟还很幼稚单纯。

    ……………………

    (3)1992年八月——1995年12月

    这三年半是我的高中生活。这个阶段,印象较深的老师有:陶贤、朱檀、侯明、王军、吕胜等人。比较友好的同学有:张利、周山、朱果、吕杰、耿勇、李国、齐燕、杨红、潘华、朱敏、孙洁等人。

    高中阶段的最大收获,是确立了我的目标,甚至构思了几部长篇现实主义小说,这对我的写作风格起了奠基的作用。

    下面说说这一时期我的失误和教训:

    其一,读武侠小说太多,浪费时间太严重了!当时学校门口有个租书摊,一本小说租一天是两毛钱。我几乎天天去借书,金庸古龙的小说几乎看遍了。有些金庸小说还看了不止一遍。这是我成绩严重下滑的根本原因。

    其二,青春热血难以控制,自我安慰太多,喜欢画地图,导致身体很不强健。

    其三,经常在口镇街上闲逛,买了不少乱七八糟的书。浪费了本该用来买菜买饭的钱,营养供不上,导致身高只有一米七。

    其四,交友太滥。跟着一些损友,做了一些坏事,比如出去爬墙看电影,还偷了几次学校围墙外面的葱蒜。这个偷看电影的情节,我在本书第24章有一点描写。

    ……………………

    我在高中里最大的遗憾,是分科的错误选择。

    我虽然一向偏科,喜欢文科,讨厌理科,可是受了班主任的影响,在高二分科时,我还是选了理科。因为老师一再说,文科学生的大学录取率很低,报理科考学更容易。

    这虽然是当年考学情况的事实,可是对我这样偏科的人来说,其实是没什么意义的。所以在1995年7月的高考过后,我考了个很不理想的成绩。

    当时倒是有个不知名的学校,给我寄来了“委托培养”的录取通知书。可是那时的委培生,需要花很多钱,我家里拿不出那笔巨款来,而且我对那个学校也没看在眼里,于是就决定去二中复读。

    但是1995年下半年的复读,我依然是学的理科,这其实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成绩虽然有一定提升,但是仍然不够突出。

    ……………………

    就在这个时候,我的生命史上的一件大事发生了,以至于最后我不得不辍学了。

    在1995年10月,我的左小腿上长了一个大疮。这个病本来只是小病,可是因为拖延和误诊,腿疼了几个月,发展到最后,左腿竟然直接不能屈伸了!

    我在1996年1月,休学回家。我家极其错误地找了一个农村的土医生——“疮大夫”给我治病。毫不夸张地说,我差点被他治死了!

    那个所谓的“疮大夫”,拿一个镰刀就敢给我动手术!那把镰刀居然都没有消毒!他动手很凶猛,竟然把我的小腿疮口里的烂肉割出来了好几斤!现在想想,农村人是多么愚昧大胆,无知者无畏啊!

    当时我的腿好像恢复了一点力气,可是后来不久,我的腿就感染发炎,更加无法动弹了!

    没办法,我在1996年4月去口镇卫生院住了院。可是那里的医生也给我误诊了,竟然想给我锯腿!幸亏我父亲坚决反对,才保住了这条左腿。

    后来还是泰山八八医院的医生救了我的命。那里有个高明的大夫,都没有见我的面,光看了看口镇医院给我拍的片子,就开对了药。后来我吃了两星期那个药,左腿就完全恢复健康了!

    关于这个情节,我在我的很多作品里都提到了。在本书前面的第八章里,我也有一点描写。

    ……………………

    再就是关于学习方法的总结。

    高中时期我特别强调“写字”,甚至曾经自号“默写斋主人”。自以为手不停写,就能学好习,成绩就能进步。现在看来,其实是大谬不然的。

    后来我才认识到,对于一个搞学问的人来说,写字太慢了,写字可以说是最浪费时间的事。因为一个知识点,抄一遍的时间,是足够认真读上几十遍的。

    有鉴于此,我在1997年6月——199八年7月的复读生涯中,奉行了一个矫枉过正的理论:“读不写理论”。也就是不停地默读知识点,而写的很少。

    ……………………

    (4)1996年1月——1997年5月

    这是我辍学治病,病愈后打工的人生阶段。

    1996年1月——4月,在家躺着硬熬,找“疮大夫”治病,病越来越重。

    1996年4月——6月,到口镇住院,误诊,几乎病死。

    1996年6月——12月,吃了对症的药,迅速恢复健康。回家休养,决定弃学打工。干了一些推粪、修路、挖水沟之类的农活。

    1996年12月——1997年4月30日,在邻村的乡镇企业里干活。

    1997年5月1日,被那个农村企业家冷酷地辞退。我在当时感到非常羞辱痛苦,因为别人看不起,觉得我没啥用处啊!但是后来才明白,这是我人生的极其重大的转折点。简直相当于我党的遵义会议啊!如果我继续在他的厂子里打工,我这一辈子就完全废了!

    1997年5月1日——2八日,在家读闲书,深入思考人生前途命运。终于在5月2八日,下定决心,重燃复读考大学之梦。

    ……………………

    此阶段,我最重要的成果是:病愈后不久,写出了三万多字的中篇小说《霜苗》。这篇小说全文可见于我的长篇小说《心比天高——大学日记》里。

    另外,我在乡镇企业里打工的时候,与一个美貌的青年女工刘凤,有一点朦朦胧胧的爱情。但终因天时人事不相宜而被迫分离,令人惋惜。只能说是天意如此,没有缘分吧。

    ……………………

    (5)1997年6月——199八年7月

    这就是我最近一年来的文科复读阶段。

    这个阶段是我真正用心读书努力奋斗的时期。一年时间里,出校门看书摊仅仅两次。爱好的方向有所转移,我对诗歌散文的兴趣,首次超过了小说。一年时间里,没有再读过一部武侠小说。

    因为我这次的复读,报的是文科,契合了我对文史哲政的兴趣,而且学习较为得法,再加上极其惜时用功,所以成绩扶摇直上。从刚去复读不久,到高考之前的八次大型考试,我在全级部的名次变化如下:33——14——10——7——5——4——3——1。

    这一年,可以说是我迄今为止的人生中最为辉煌灿烂的阶段。我创造了一个理转文的复习生的奇迹。高考成绩我成了无州二中的文科状元,是全无州文科生的第四名。

    这一年,我与人交往也更趋成熟了。对我比较关注的老师有:陶文、崔新、吕奎等人。跟我比较熟的同学有杨竟、张勇、李明、毕杰等人。

    当然对我影响最大,最令我铭心刻骨的人,就是我真正的初恋女友——燕凤。关于我们这一年里的曲折恋情,我在下一章里专门予以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