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_天蚕土豆_歪小说 > 都市小说 > 伏渊潜龙 > 72、春泥絮语

72、春泥絮语

错误举报

上图的“进入阅读模式”是360的不建议大家点,点了后可能进入乱码模式。

    ——本章主要是我表姐春泥在“亲子成长”微信群里的发言。也有别人的精彩言论,冗长的地方我进行了必要的删改。

    ……………………

    只有帮助别人,我们才能真正帮助自己。纪伯伦说过:

    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寻找爱情,只是去爱;你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你不再追逐成长,只是去修行;一切才真正开始!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请记住:

    我很健康,我很快乐,我很富足!我有最好的孩子,我有最幸福的家庭!我是因,世界是果,我是这个世界上最智慧的人,每天都有好事在我身上发生!

    人生是否灿烂,健康就是亮点。友情不看聚散,联络就是温暖,愿我们都喜乐环绕,幸福永远。早上好!

    每一份坚持都是成功的累积,只要相信自己,总会遇到惊喜!

    ……………………

    我亲爱的家人们,大家节日愉快!今天早晨看到了陈教授给我们分享的视频,很受启发。我想给大家再说两句。

    弗洛姆说过:教育的对立面就是操纵孩子,对孩子潜能的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

    这句话非常深入,非常震撼。我们为什么对孩子总是那么多指导啊?就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潜能缺乏信心啊!

    我仔细思考了一下,的确我们总是不放心孩子,总觉得孩子这个可能做不好,那个可能做不好。然后我们就去代劳或者是指挥,这样就会导致孩子失去了锻炼自己的能力,失去了犯错的机会,这样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我们往往会按照我们的意思去指导孩子。

    ……………………

    这是我深有体会的,比如对孩子用手机方面的这种事,我一直以为手机就是学习的工具,是大量获取知识的一个工具。当然,它可以用于辅助的娱乐,我对于孩子玩游戏充满了理解。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相信你们的孩子,很多家长们对孩子玩手机都有很大的困惑,相信有一部分家长现在正陷溺其中,感到非常的难过。我也希望我们能够有一种信心。就是充分地信任孩子,才是孩子成长的动力。当我们给予他们信任,他们将会给我们报以惊喜,每一个孩子都会成长为完美的自己。

    尊重、接纳和自由,是父母能够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你是否做到了尊重,接纳和自由?很多人会感叹这太难了,是吧?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让我们一起成长,加油!

    ……………………

    其实我们对孩子的操控也好,管理也好,都是出于一个私心,就是觉得孩子就是我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就得听我的话。是吧?这是家长在育儿方面存在的一个误区。

    就像纪伯伦所说的“孩子不是你的”这句话,我就想了很久。我们往往在这种“孩子是我的,就要听我的话”这种误区下,对孩子有较强的掌控欲,孩子稍微做出一些违背家长意愿的事情,就会遭受到家长的打骂,如果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下成长,当他意识到自己逐渐长大,就会开始顶嘴。

    当他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内心已经对父母的命令产生抵触情绪,不想被父母左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叛逆吧!

    著名的主持人王某芳的女儿刚上学时,曾经也不够好,后来无论她事业有多忙,也拿出时间来管孩子。

    好的,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亲们别忘了继续学习“正面管教”教程。趁假期里有时间多读点书吧!节日愉快!

    ……………………

    做懂得肯定孩子的爸爸妈妈

    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将决定孩子不同的命运。

    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从小曾经被认定是一个坏孩子。

    母牛走失了、树莫名其妙被砍倒了……

    每个人都认定是他做的。

    甚至父亲和哥哥都认为他很坏,人们都认为母亲死了,没有人管教是拿破仑变坏的主要原因,既然大家都这么认为,他也就无所谓了。

    有一天,父亲说要再婚,大家都担心新妈妈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人。拿破仑也打定主意,根本不把新妈妈放在眼里。陌生的女人终于走进家门,她走到每个房间,愉快地向每个人打招呼。当走到拿破仑面前时,拿破仑像枪杆一样站得笔直,双手交叉在胸前,冷漠地瞪着她,一丝欢迎的意思也没有,父亲介绍说:

    “这就是拿破仑,全家最坏的孩子。”

    令拿破仑永生难忘的是继母当时所说的话。她把手放在拿破仑肩上,看着他,眼里闪烁着光芒,她说:

    “最坏的孩子?一点也不,他是全家最聪明的孩子。”

    继母造就了拿破仑,她相信他是个好孩子,如果对一个人有这种信心,他会朝着这个方向越来越好的。

    其实,不是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孩子不需要抱怨,因为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

    所以,当孩子表现不好时,我们暂且别指责,说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行,试试在孩子身上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吧。

    别让错误的方法把原本活泼可爱、朝气蓬勃的孩子,变成了没有志气、没有理想、自暴自弃、平平庸庸地度过一生的人。

    别担心孩子的未来,先做好自己。

    其实,养育的确就是一场回归和寻找自我之旅。

    最好的养育应该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借由孩子成长的力量,修剪自己生命的枝叶,成就最好的自己。

    ……………………

    放下昨天,珍惜今天,无悔明天!

    任何孩子都是好孩子,任何孩子都需要被正确对待!都需要正确引导!家长学习就是学习引导的能力!学会看见的能力!希望每一个家庭都能幸福!

    从事家庭教育这么多年,最重要的事就是好好说话,也许我们不知道,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的情绪就发生了,我们的语言表达就变味了,也许是抱怨,也许是指责,也许是控制……此时此刻故事就发生了!

    家庭教育重中之重——学会好好说话!

    说好听的话让别人高兴,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技能!同时也是家庭教育和幸福的开始!

    ……………………

    陶行知是近代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之一。郭沫若曾这样称赞他:“两千年前孔仲尼,两千年后陶行知”。陶先生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当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感到痛苦,感到艰难,感到失望,伤心,那一定是你的教育方法错了。

    有二宝的一定要注意了,在3至6岁立规矩,要敢于说“不”。

    孩子的语言表达很重要。口才与演讲,能力的提升,情绪的排遣,很重要。

    爸爸妈妈们,不要把孩子的潜力扼杀在摇篮里!

    解决问题方案:

    1、爸爸妈妈学会闭嘴;

    2、爸爸妈妈学会慢下来等孩子表达;

    3、鼓励孩子学会表达。

    ……………………

    大家要注意这几个“一分钟”:

    1、一分钟倾听

    其实,从孩子懂事起,就知道父母的喜怒哀乐。每天一分钟,换一个角度,走进孩子的世界,倾听一下他们的呼声。这对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大有裨益。

    2、一分钟示爱

    爱与陪伴,是父母最应该给予孩子的。每天一分钟,跟孩子交流,多摸摸他的头,给他最温暖的拥抱,让他知道你是多么的爱他。

    不要在公共场合骂孩子,别总是抱怨他的成绩,剥夺他的爱好。爱孩子,请给他足够的爱和尊重。

    3、一分钟参与

    努力发现你和孩子共同喜欢的事情,增进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孩子也想要探寻大人们的世界,并参与其中。

    每天一分钟,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中,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多听取他的意见,并尽可能达到共识。当然,参与过程中,应尊重与引导并重,不能什么都顺着孩子。

    4、一分钟赞美

    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优点,不要从父母的角度看待孩子的优劣。

    每天一分钟,发现孩子的优点并恰当的赞美。这样,“爱迪生”才不会被打跑。

    5、一分钟鼓励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别把孩子和邻居家的孩子做比较。教育如果就像喂鸡一样,把知识硬灌给孩子,他是不情愿学的。

    每天一分钟鼓励孩子,使他充满自信,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6、一分钟矫正

    每天一分钟,修正孩子生活中的不当行为,如欺负小朋友或者过分吝啬等。在“矫正”中,首先应弄清孩子行为的原因,其次要讲究教育的方式。

    和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不可忽视。天底下没有能随随便便成功的家长,让我们一起坚持每天6个“一分钟”,做孩子最好的老师!

    ……………………

    太多爸爸妈妈说,忙,没时间,其实只是没有用心而已。孩子没有那么多时间需要带,孩子也很忙滴!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矢志不渝,方能顺心如意!

    要培养孩子的“自我统一感”:自己眼中的自己,父母眼中的自己,老师眼中的自己,同学眼中的自己……这几个自己越统一,孩子的自信越足!成长越健康!!

    养正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和谐一个社会,拯救一个国家,传承一个民族!教育好孩子就是为国家做贡献!

    0-6岁——基础;

    小学阶段——习惯;

    初中阶段——亲子关系;

    高中阶段——沟通交流。

    家庭教育核心内容,爸爸妈妈们可以做到吗?

    ……………………

    妈妈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自己说话的方式。

    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就是母亲,所以,母亲最清楚孩子的弱点在什么地方。

    假如母亲在说话时经常直指孩子的弱点,以讽刺、批评或要挟,或是明明知道孩子做不到而故意要求孩子去做。

    这无疑是用最尖锐的武器在不断刺伤孩子的痛处。

    孩子内心会很受伤害,因为这个伤害来自于他最亲近的人。

    千万不要唠叨,事实上,最让孩子害怕的是母亲的沉默。

    母亲的沉默肯定比继续说话更有用,不要以为孩子不懂,他虽然装得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实际上在观察母亲是否把所说的事当真。

    所以,各位亲爱的妈妈们,不要等孩子长大了总是说他,你怎么这样的性格啊,你到底像谁啊?

    显而易见,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的性格都是取决于你平时对他的态度,为了孩子,长点心吧!

    ……………………

    金山银山,不如平平安安!大富大贵,不如健康到位!千好万好,每天开心就好!早安,吉祥,顺意!

    春泥:看了 “钢蹦妈”发来的视频,妈妈讲故事绘声绘色;小美女,全神贯注,乐在其中……可是哥哥呢?让哥哥讲讲吧!两个小孩一起进步,该是多么的美好!

    钢蹦妈:哥哥和爸爸画手抄报呢!

    春泥:可以想象那画面真的很温馨。祝愿每一个家庭都这么温暖,幸福!

    两个管理,两种不同的结果,孩子的幸福掌握在父母的手里,我们要当怎样的父母呢?

    ……………………

    孩子的爱的潜在可能性、幸福的潜在可能性、运用理智的潜在可能性,以及类似艺术才能这样的更为特殊的潜在的可能性。

    它们是种子,如果给予适当的土壤,就会生长,就会显现出来;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它们就被窒息而死。

    在这些条件中,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是,在孩子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的人要信任这些潜在的可能性。这种信念的存在,使教育与控制之间产生了区别。

    ……………………

    送上每天早上的问候,珍惜一生难求的缘分,让我们共同开心快乐。早上好!

    以尊重信任的态度邀请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当孩子不遵守规则时,和善而坚定的态度才是最正确的,你做到了吗?

    现在很多人推崇快乐教育,认为只要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就足够了,其他等他长大再慢慢教也不迟。

    但快乐教育的关键不在于“快乐”,而在于“教育的快乐”。

    我们应该选择孩子喜欢的教育方式,寓教于乐,或者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

    这是教育方式上的变革,绝非单纯的撒手不管。

    ……………………

    你是如何扼杀别人付出动力的?

    也许每个人都经历过付出之后,被忽视,不被看见,不被回应的时候,甚至把别人的付出看作是理所当然,这是对一个人付出动力的扼杀。

    你可能会说,他当初对我多好多好,现在却对我……是不是他不爱我了?

    也许原因很多,今天的这个主题就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

    假如你就是那个扼杀他付出动力的人,你就该反省一下了。

    接下来我们就深入的剖析一下这个过程是怎么发生的吧!

    ……………………

    想想看你有没有过以下情况:

    无论他做什么,你都没感觉,看不见,只享受,还挑剔他做得不够好。

    偶尔满意一次,绝不说出来或一带而过。

    不满意的时候就浓浓地抹上一笔,上升到“你不爱我了”的高度。

    还有比这样对待一个人更残忍的吗?被吞没,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恐惧。

    回应是对一个人非常重要的付出。

    回应的意思就是:

    我不仅看到了你没做好的部分,我更看到了你做好的部分。

    我看到你在这样那样的情景下所有的付出。即使那是你应该做的,我也想把它表达给你,告诉你,我看到了,接收到了。并且,感谢你。

    不回应的时候,就会给对方造成一种自己没付出的错觉。

    就像是向水面扔了一颗石头,却没有激起水花,没有响应。你会怀疑那是不是个黑洞。

    对于你的不回应,他也会认同自己没付出,激活自己的挫败感。

    他会觉得自己没用、无能、做不好,然后想做更多。

    短时间内你是获益的,因为你的忽视他让他加倍付出了。

    但是你很快就会透支完他的付出,让他体验到付出和不付出一样让人痛苦和压抑,都不被看见。

    ……………………

    正如你在一片土地上种一颗种子,你满怀希望他能开花结果。一段时间后没有发芽,然后你迷糊了下,怀疑自己可能是忘了种,然后你又种了一颗,又种了一颗。土地很贪婪地得到了好几颗种子——结果却是,你可能再也不想在这里种任何种子了。

    你为什么会如此地习惯不回应他的努力和付出呢?

    如果你看到,如果你重视了对方的付出,当下就表达了对方的付出,对对方的付出有了很多感激和感动,会怎么样呢?

    这里面会有至少三种潜在的恐惧:

    1、怕你骄傲,怕你不付出了

    这就是小时候妈妈常说的话:不要骄傲。所以不表扬你,不看见你,不认可你。

    实际上呢?对一个人的看见和认可,会让他停止脚步吗?他只会更开心地去做而已,因为他知道,那是有意义的。

    2、我就欠你的了

    如果我重视并接受了你的付出,我就欠你的了。我还得总想着还,这种感觉给我很大压力。

    这是我们内心深处很深的不值得感,我不值得一个人对我好,所以如果我深深感受到了一个人的好,我就必须回报他来抵消。可是我不想为他再多做很多事情,我就只好忽视,假装看不见他的付出。

    3、我就会依赖你

    如果我重视并接受了你的付出,我会习惯了你的好而失去了自我。万一哪天你走了,你不付出了怎么办?我内心无法相信一个人会永远对我好,所以不能放开来依赖他,不能完全信任他。

    完全信任和依赖一个人,是需要非常强大的心理素质的。这也是我们内心很深的不值得被爱的感觉。

    因为你的内心深处并不相信你们会一直在一起,并不相信他会一直对你好,所以你就勾引着结果这么发生了。

    这就是人的潜意识:宁愿相信自己的感觉是对的,也不愿意相信事实是好的。

    ……………………

    因此核心问题就是:你的内心深处,愿意相信美好、幸福和爱属于你吗?你敢享受那种被爱吗?

    你也总是忽视自己的努力,不肯欣赏自己。一个不能欣赏和看见自己的人,是没有能力看见他人的。

    你一定也有一个总是被忽视的童年。

    你做什么,都不被爸妈看见,无论你怎么努力,你被看到的都是没做好的部分,而得不到肯定和认可。

    长大后,你就学会了这么对自己,不爱自己,也会这么对别人,不能爱别人。

    对付出最好的回报就是回应他。对自己也是这样,看到自己的辛苦和努力,然后安慰和欣赏下自己。你也就能够看到他人的付出了。

    ……………………

    我每天编辑整理优质内容给您分享,不也是在付出吗?

    今天就让我们对于身边人的付出,积极看到并回应吧!

    你要大声喊出:感谢老师分享,我要学会回应,习惯回应,对身边的人积极回应!

    每天智慧分享,伴您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