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我在一年前的日记,写于2019年10月27日。
……………………
眨眼又一个星期过去了,我仍然没有写出一个字的小说作品。时光就这样悄然流逝,我荒废写作、醉生梦死的日子,从10月八日算起,已经持续三个星期了。
唉,就算是给自己放了一个秋假,休息调养一段时间也未尝不可吧。可是呢,三个星期无心写作,颓废懒惰得也太过分点了吧!
表面上看,这三个星期只是浪费了时间,实质上却是浪费了生命。当然,对一般人而言,可能就算是生命,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价值。
可是人与人是很不一样的。人与人的差别,有时候比人与猪狗的差别还要大。是的,生活中的确有些人非常猥琐腌臜,猪狗不如。
对我这样的自诩为天才艺术家的人而言,浪费的就不仅仅是时间,不仅仅是生命,而是价值昂贵的才华啊!
是的,当我想到“才华”这个词的时候,我才豁然醒悟,我这三个星期的懒惰行为,是多么的错误!
……………………
我怎么能够因为一些坏人的陷害打击,就停止写作了呢?难道我的写作事业是因为他们才开始的吗?在这些敌对因素还没有出现之前,我不是已经顽强地写作了二十多年吗?
二十多年?有这么久了吗?是的,书友们,关于这一点,我丝毫没有夸张。
毫无疑问,我的写作事业是在中学时代奠基的。到现在已经快三十年了。即使从1996年我写出三万字的中篇小说《霜苗》算起,我的写作生涯也已经有年了。
我三十年如一日地勤奋读书,不就是因为我有写作的理想吗?我的目标是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作家,这是我从小学时代起就树立的远大理想。
既然如此,怎么能因为眼前遇到的一些坎坷,遇到了一些坏人,就放弃了对理想的追求呢?
……………………
2019年,我已经42周岁了。这是一个男人一生中最黄金的时期,体力、脑力、思想、经验、才华,无疑都处于我人生的顶峰时期。
在这个时期,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很珍贵的。我应该继续坚持每天写五千字的劲头,继续向文坛进军。金钱可以浪费,但是时间、生命、才华是绝对不应该浪费的东西。
……………………
这段时间,我看了不少电影,对小说的构思应该说也是有一定用处的。一般而言,电影是追求离奇情节的艺术。而我已经发表的那些小说作品,都太过平淡朴实了,可以说没有一点离奇的情节。因此也就吸引不了多少读者。
也许就像姜文说的那样,艺术就是需要实现一些非分的东西。但是,我的风格已经形成,我并不想一下子改变自己忠于生活真实面貌的写实风格。
至于读者量的问题,我觉得,即使像《红楼梦》这样伟大的作品,都不一定吸引得了现在的普通读者,我又何必去追求吸引多少读者呢?小众化的东西,往往比大众化的东西更伟大,更有长久的艺术价值。
……………………
我现在最恨自己的是,自从今年4月份,遭遇敌人的残酷打击以来,我的精神很消极松懈,居然恶习复燃,拿出了大量的时间用于下象棋。对一个才华横溢的作家而言,如此糟蹋自己的才华,简直是不可饶恕的败家行为!
从今天起,我再次发誓,象棋这种可恶的东西,一盘也不能下!因为只要下了一盘,就会想下另一盘,输了想赢回来,赢了更想赢,就跟赌博差不多,然后就会一盘又一盘地无休止地浪费时间!
……………………
当然,我也从下棋中领悟到了一些道理。先不说人生道理方面了,现在单说对我写作的启发。有句谚语说: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为什么棋局可以局局新呢?不过就是32个棋子,不过就是那么一方小小的棋盘,为什么就可以无穷无尽地下下去,而且这里面似乎还有着无穷的趣味呢?
说穿了,不过就是这32个棋子,按照一定的规则,在进行排列组合的游戏而已,不过就是先走谁后走谁的程序而已。
既然32个棋子,就可以组成千变万化的棋局,让人连续下十几个小时都下不厌,那么写作又将如何呢?
写作不过就是用字词的排列组合,来叙述故事表达感情的游戏而已嘛!我们的汉语言有几万个字,几十万个词汇,用它们来排列组合,显然是可以制造出无穷无尽的故事的。
这个文字游戏,显然要比下棋打牌之类的小游戏,要更有趣味得多啊!
……………………
我早就已经读书几十万卷,脑中有无数的词汇,在等待着我的驱遣调用。在我不写作的日子里,它们就相当于封存在武器库中的武器,得不到有效的利用,这是多么寂寞,多么可惜的事啊!
从今天开始,我也不要老是重复“把写作当成事业”这种思想了,我要把写作当成游戏!当成排列组合我脑中词汇的智力游戏!唯有在这个游戏中,我的人生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一个人有长期的毅力,坚持干某种事情,只靠外在名利的诱惑,是很难一直坚持下去的。唯有从这件事中,找到了极大的乐趣,干这件事本身就是巨大的精神享受,才会不懈地干下去。我认为古今中外,凡是干成不凡事业的人,都具有这样的精神境界。
……………………
回到“不要浪费才华”这个话题上去。才华究竟是什么呢?才华就是不同于一般人的特长。是一般人所没有的东西。那么我为什么这么肯定自己有写作才华呢?
一方面,我已经发表了接近一千万字的作品;另一方面,即使在三年前我还没有发表作品的时代,我也明确知道自己有非凡的才华。为什么呢?很简单,就是因为我有下笔万言倚马可待的能力!
说穿了,才华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一种激情。一个有激情的人,往往就是有才华的。那些没有才华的人,往往都是平平淡淡、毫无特色、按部就班生活的庸人。
……………………
我决心还是“我手写我心”,我自己喜欢表达什么,就去写什么;而不是为了迎合读者,写那些离奇、胡编、玄幻、穿越的东西。
从短期来看,从这个浮躁虚伪的时代风气看,我这种写实作品是不可能吃香的。但是我相信从长期看来,我的写实作品也一定会拥有不少的“粉丝”。
……………………
关于作家“停笔”的现象,我有一点新的思考。像鲁迅先生,就只写了三十几篇短篇小说,三部小说集的总字数才二十多万字。
鲁迅之所以被称为大师,主要就是因为这二十多万字的小说。他的杂文虽然影响很大,可是从世界文坛来看,杂文显然并不能作为他的地位的凭证。
可是,一个那么有才华的思想家,为什么只写了二十几万字的小说就不写了呢?鲁迅究竟为什么不继续写小说呢?
难道是他的灵感和思想迅速枯竭了吗?不是。根据他的杂文来看,显然他的思想一直是很活跃的。
是他的生活经历很单调吗?显然也不是。因为,一是他的生活,尤其是他后期的爱情生活,还是很丰富多彩的;二是,即使生活很单调,也并不是写作枯竭的理由。
那么他是出于什么原因,终止了写小说呢?难道是出于懒惰么?
我认为,这并不是一种懒惰,而是他太珍惜羽毛,太爱惜自己的名声了。他不想写达不到自己最高水准的文字,不想在才情与日俱减之后,弄一些粗制滥造的作品。
……………………
与之类似的,很多作家也在进入中年之后停止了写作。在中国大陆,20世纪50年代之后,也许主要是受政治环境的影响;但是像张爱玲这种迁居到美国去的作家,为什么不继续写小说,去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呢?
难道说,高雅与通俗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通俗作家更高产,可以持续不断地写作多年;而纯作家就注定作品数量很少吗?
当然了,即使是通俗作家,也有很多人到了四五十岁就停笔的。例如金庸,他在武侠小说创作正如日中天的盛年,在1975年,他才51岁的时候,就宣布停笔了。难道他感到已经无法超越自己的作品,不想再继续复制自己了吗?
我认为,一个写出了《笑傲江湖》《天龙八部》《鹿鼎记》这种伟大小说的作家,是完全有能力再创作出更多优秀小说的。可是他却急流勇退,“金盆洗手”了。
……………………
这个现象确实值得深思。他们为什么这么不珍惜自己的才华呢?我以前那种“生命不息,写作不止”的想法,究竟对不对呢?看来还有待于商榷。
再举个最近的例子。莫言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眨眼已经过去了七年,这七年时间,他竟然没有再发表过一部新的小说作品,这的确是一个很奇怪的事情。
按理说,一个真正热爱的人,应该不会因为得了个大奖,就放弃自己最喜欢做的事啊!很可能,莫言也是出于爱惜羽毛,或者别的我所想不到的原因,而突然停住了手中的笔。
但是,这种情况我终究还是不很理解。因为他这样的大名人,发表作品是那么的容易,何至于就此偃旗息鼓了呢?
一个真正热爱的作家,是不会为了任何原因长期放弃写作的,除非是丧失了生命。是的,只有死亡,才是结束一个伟大作家写作的大事件,而别的障碍,毫无疑问都是可以克服的!
……………………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才三十出头就停止写小说的,现代史上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施蛰存先生。在他的小说集《石秀之恋》的引言中,他曾经这样总结自己的创作历程:
1927年4月12日,我结束了大学生活,走入社会。192八年到1937年,我的职业是中学语文教师、书店编辑、刊物编辑。我的业余工作是写诗、写小说,翻译外国书。我热心于做作家,以创作为我一生的事业。
在那一段时期,我把我所写的诗和小说看作是我创作道路的。在主题选择和创作方法等各方面,我还在摸索阶段。我想逐步地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创造自己的风格。
度过三十岁生辰,我打算总结过去十年的写作经验,进一步发展创作道路,写几个有意义的长篇小说,以标志我的“三十而立”。我计划先写一本《销金锅》,以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为背景,写当时的国计民生情况。
正在累积史料,动手写起来,想不到爆发了抗日战争。我的职业变了,生活环境变了,创作的精神条件和物质条件也都变了。流离迁徙于大后方整整八年,我只写了一篇与抗战有关的小说,自己读过一遍,觉得对抗战没有什么效益,我封笔了。
1946年,抗战胜利,回到上海,仿佛涸辙之鲋,返回长江大河,重新获得跃浪腾波的条件。原以为可以继续过去的创作生命,抓起笔来再写。又谁知内战突起,社会秩序大动荡,生活大紧张,绵延五六年,天时,人和,都不是安居写作的环境。
这一段时期中,我只写了几篇杂文。也曾计划写一个长篇《浮沤》,以记录抗战八年的社会生态,只写了几段,无法完成。
新中国成立以后,从属于政治,五十岁左右的作家几乎都自叹才尽,无法效命,不得不让青年人出来主宰文坛。这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我才知道,我的创作生命早已在1937年结束了。
文艺作品,和妇女的时装一样,它们只反映某一时期、某一社会的精神面貌。时过境迁,时装换了新样,文艺作品也在推陈出新。只有少数几位杰出的伟大作家,如但丁、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歌德、托尔斯泰等人,据说他们写的是人间永久的主题,所以他们的作品能够历万古常新。
在1930年代的中国新作家中,我只是一个小卒子,何敢希望高攀伟大作家?我的那些作品,也正是当时界的几点浮沤,转眼之间,便自然破灭,我也视为当然,并无遗憾。
……………………
——以上这篇施蛰存的序言,对我有两点启发:
一是,时代和社会环境,对、对作家的影响极大;
二是,作家一旦停止写作的时间太久了,就很难再重新执笔创作了。
尽管如此,我还是不停地鼓励自己,无论周围的环境多么恶劣,我的写作都要持续下去。这是我的事业,是我生活的意义所在。
所幸的是,虽然我在过去的岁月里,也浪费了很多时间,但是毕竟我已经发表了近千万字的作品,毕竟积累下了很多写作材料,毕竟我已经锤炼好了自己的文笔。
也就是说,我还是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今后的岁月,我一定要珍惜时间,珍惜自己的才华,正像我在2016年写的那句打油诗一样:
“三十九算小弟弟,黄金岁月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