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_天蚕土豆_歪小说 > 都市小说 > 中流勇击水 > 第21章 意外之财

第21章 意外之财

错误举报

上图的“进入阅读模式”是360的不建议大家点,点了后可能进入乱码模式。

    说到宏利公司那可与钟程集团差远了。它历史短暂,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技术力量,它不仅不可能是钟程集团的对手,就连其它几个实力大点的公司它也难以比得上。最后一局能留下宏利与钟程两个公司,说实话,常永年打心眼里高兴,因为他心里清楚他的公司与宏利放在一起,反而更显示出他的强大和不凡。

    市建委有一官员施方楠,此公权力极大,他操纵着全市建筑业的生杀大权。施公极其好色,虽然他对宏利公司极为鄙视,但他对宏利公司总经理千水根却很羡慕,羡慕什么,羡慕千水根有艳福。千水根有一秘密“二奶”,那人才真是叫绝。施方楠暗地里见过一次,开始他不知道那是千水根的二奶,后听深知内情的人说是千水根秘密养的。那小妞叫邱虹丽,她那长相谁见了不流口水。那嘴、那眼睛、那鼻子、那耳朵、无论是长的位置还是大小数据都能恰到好处。人都说古代的四大美女如何如何,其实是他没见过邱虹丽,只要一见到邱虹丽,西施、貂婵、王昭君、杨玉环就黯然失色。多少天来,施方楠无时无刻不在思恋着她,他曾无数次地自己对自己说,要能和邱虹丽有一场风花雪月那该有多美啊!

    离竞标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常永年自觉稳操胜券,他总是想击败千水根的破公司那是易如反掌的事,根本不用自己费多大的气力。然而世上的反常事太多了,比如这次钟程集团与宏利公司的争斗。原本有十二分把握的钟程集团失败了。这不仅使钟程、常永年以及集团内与建筑相关的人,都深感意外,其它好多人也都觉得太不可思议了。这就应照了当今流行的一句顺口溜: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关于钟程集团的失败,后来常永年认真地总结了一下。他认为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集团的实力太强大了,所以他就忽视了官场上的打点,这正好让千水根钻了空子。

    当常永年满怀内疚的向钟程汇报了这一情况时, 钟程安慰常永年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以后注意,不要再大意失荆州了。我们考虑一下,此事是否还有补救措施?”

    常永年:“恐怕不好办,木已成舟了。”

    钟程:“看什么事都要用辩证的眼光,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儿。”

    常永年默然无语。

    千水根接下工程后就着手施工。一天夜里约十二点前后,正在挖地基的挖掘机突然停下了。千水根听到挖掘机没有了声音,立即赶了过去,想看看出了什么事儿。

    千水根来到挖掘机旁,有位工人将一个带花的白瓷罐递给了他。他接过瓷罐想打开盖子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东西,千水根用手使劲地旋盖子,可旋了几下都没有旋开。之后他像突然醒悟了什么,立即停止旋盖子。他向在场的三个工人说,这东西暂时不要对外人说,并且答应给他们三人每人一千元。说完他抱起瓷罐,就匆匆地离开了工地。

    到了家,千水根费了点劲终于打开了瓷罐的盖子。当他看到里面的东西时,让他大失所望。他原以为罐里藏的一定是金银珍宝,没想到里面仅有一本书。这本书不厚,仅有十多页,没有装订,是折子状的。还有,就是这书并不是印刷的,而是用小楷手写的。里面有不少的之乎者也。千水根不懂文言,所以看了半天也没有看出名堂,于是只好折好又放入罐内。

    千水根又来到工地,他对工人们说罐里什么也没有。可他心里一直在打鼓:罐里为什么会有一本书呢?突然一个念头生出:这本书说不定会是无价之宝,若是一本普普通通的书,它为什么会埋在地下呢?至于这个瓷罐,也不会是只普普通通的瓷罐,如果他是多少年前的东西,也许会价值连城。让谁给看看鉴定一下呢?他想到市文物管理局。

    第二天,千水根来到工地,把工程上的事向他的副总交待了一下,就去了文物管理局。他没有急于去大楼内找人,而是进了传达室,与传达室的老头聊了起来。

    很快他就弄清了文物局只有一个文物鉴定专家,姓庞,人称庞教授。他又向老头打听到了庞教授的住址,就折回身走了。

    晚上七点多钟,千水根拎着两瓶名酒、两条烟敲开了庞教授家的门,庞教授极热情地接待了他。说了没几句话,他就拉着庞教授上酒店了。在酒桌上,两人的距离一下近多了。当他说到要请庞教授帮忙看一件东西时,庞教授欣然答应了。

    他俩来到千水根的家,千水根一捧出那个瓷罐,庞教授立即两眼大放异光,赶紧从沙发上起来,不等千水根递给他,就迫不及待地接过去,两手不停地抚摸着,嘴里喃喃地说:“这可是几百年前的东西啊,它有点像明朝的,来,我仔细看看。”

    庞教授很小心很细微地用双手将瓷罐轻轻地擦了几遍,然后从衣袋里掏出放大镜,一点一点地仔细看着,千水根屏住气,似乎连呼吸也不敢进行,屋里静极了,只有墙上的钟敢发出有节奏的响声,并且显得分贝数值很大。

    最后,庞教授放下放大镜,深深地出了一口气,说:“是明朝的,是明朝的,这可值好几万啊。”等他说完,千水根不动声色的打开盖子,从里面拿出那本书,递给了庞教授。

    庞教授开始专心地看着,一行行,一段段地,屋内比刚才还要静,仍然是只有墙上的那只钟在不停地响着。庞教授一折折地细看,千水根目不转睛地盯着庞教授。一个多钟头过去了, 庞教授终于看完了。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千总,你可发大财了,这可不是几万元了,它价值连城啊。”千水根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那边庞教授仍不停地说:“孤本啊,这是独一无二的孤本,况且还是手写的。”他的这些话把个千水根弄得一头雾水。稍后,庞教授激动过去了,心情稳定了,才慢慢地给千水根解释来龙去脉。

    “千总,这是一本手写孤本,它记载了一个千古之谜。我还是先来给你讲个故事吧。公元139八年,当然是现在叫它139八年,那一年中国人并不叫139八年,当时叫它洪武三十一年。就是那一年,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死了。朱元璋有二十六个儿子,长子朱标随宋濂学习经传,自幼受到悉心教导。朱元璋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136八年,也就是朱元璋建明的那一年,即洪武一年,朱元璋立他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他为接班人。然而天有不测风,事有愿违,洪武二十五年,即公元1392年,太子朱标不幸谢世。大儿子死得早,当然不能继承朱元璋的皇位,朱元璋死前,权衡再三,最后决定让太子之子,皇太孙朱允炆继承皇位。朱允炆的年号叫建文,所以后世称建文帝。还因为后来谥庙号惠帝,后世还叫明惠帝。朱允炆登基的那一年是公元139八年,那一年就叫建文元年。到了建文四年,也就是公元1402年,朱元璋的四儿子朱棣(被封为燕王,地盘在今北京一带)想当皇帝,领兵攻破当时的都城南京。可是进了京城,哪里也找不到惠帝朱允炆,真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到底惠帝到哪里去了呢?这就成了千古之谜。燕王当了皇帝(他就是明成祖)之后把京城迁到了北京,但仍然不忘寻找惠帝的下落,然而一直没有找到。关于惠帝的下落,有许多传说。传说之一是这样的:朱元璋死前曾给朱允炆一个包袱,并且再三交待说,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打开。后来当燕王攻破南京时,惠帝打开包袱一看,包袱内原来是一套和尚的衣服。此时他立即对爷爷的良苦用心心领神会。他很快地换上衣服,混入城中荒乱的人群,随后逃出城外,到外地进一寺院做了出家人。”

    千水根像听天书似的。他见庞教授讲完了。不再开口了,就问:“这个故事跟咱这本书又有什么关系呢?”

    “千总啊,这本书写的就是惠帝如何遭难,如何逃出南京城,如何逃到我们这里,如何进入一座寺内,最后老死在寺内。本子里还写了惠帝死后安葬的地方。这个本子全是手写的,且仅此一本,故称手写孤本。同时它又记载了一个千古之谜,所以这个手写孤本定会价值连城。”

    “为什么手写孤本会埋在这里呢?”

    “咱们市离南京虽然远了点,但却是建文帝避难的好地方。你想,如果他离南京近了,是不是就很容易被发现?朱允炆从南京城内出来之后,来到的就是咱们市。噫,对了,四中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建的,那里原来是座寺院,寺院的名字是什么……啊,纪惠寺,它的修建时间就是在明初。它为什么叫纪惠寺,几百年来没一人知道,今天看来对上号了。这个手写孤本埋在这里也是情理之中了。”

    “庞教授,我打算暂时不想让人知道这件事,想自己保存一些时间,我给你填一张5万元的支票,你能为我保密吗?”

    “既然千总如此义气,5万元对我来说的确不是个小数。再说我把此事传扬出去对我又有什么好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