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道长看着吴子仪吃惊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爽朗的笑声空谷回音,竟然惊起群鸟振翅而飞,而又在月空中徘徊,好象与二人为伴。
“我所说的三个和尚和两个传教士——三个和尚分别是唐朝的僧一行、北京城的设计者元朝的李秉中、明朝的和尚宰相姚广孝;两个外国传教士,则是汤若望与南怀仁。”
“或者还可以加上二个,”吴子吟忽然打断了道长的话抢白道:“一个是利玛窦,一个是李约瑟。”
“哦?”这下是道长被惊骇了,他凝重地上下打量着眼前这个年轻人;“你是?”。
吴子吟微微一笑,抬头望仍在空中盘旋的飞鸟,然后慢慢说道:“道长要讲的,可是‘李约瑟难题’?”
图片
毛主席接见英国学者李约瑟
“李约瑟难题有很多解读,对中国科学有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和思考。但真正解读起来,还是要‘为有源头活水来’,才能‘问渠哪得清流水’呀,要正本清源才行。而这个源头活水,便是自古至今影响中华民族的阴阳五行观念和《易经》!而《易经》的来源,则是取道法于自然,研究天之垂象,而又想着畅游宇宙,而不只 是纠结于现实,忘记了仰望星空。 ”道长说着,也把目光抬向了广袤辽远的星空。
“年轻人,你知道终南山的&039;楼观台&039;因何而得名,而道观又多称‘观’吗?”
吴子吟摇了摇头。
“这是因为道教素有‘夜观星象’的传统。据《楼观本起传》记载,‘楼观者,昔周康王大夫关令尹之故宅也。以结草为楼,观星望气,因以名楼观。此宫观所自始也。问道授经,此大教所由兴也’。道教宫庙称“观”而不称“寺”或者“庙”,与道教夜观天象的传统或许有最为直接的关联。道教为什么重视天,主要原因是受先秦道家遗风之影响,对天体极为崇拜与敬畏;同时,道教从“天人合一”、“身国同治”的思维模式出发,认为了解天象有助于求道证道,得道成仙。道教神学理论体系建构,道教各种内外丹养生修仙方术的发展和完善,需要道门中人掌握一定的天知识。道教神仙谱系的建立是以天体宇宙的模型为基本构架的,而道教天层结构模型的建构离不开天知识,道教神学信仰和思想需要通过一定的科仪形式来表达。道教科仪仪式的实施,特別是醮坛的设计、步罡踏斗之类的科仪程式的编排也需要掌握一定的天文宇宙知识。早期天师道教区组织二十四治、二十八治的设置,即运用了二十四节气和二十八宿等天文知识,形成了一个有严密组织的教区系统。总之,道门出于星占的宗教政治诉求和延年益寿需要,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从而形成了夜观星象的传统。 ”道长意味深长地对吴子吟说。
“仰望星空宇宙自然,俯察天时地理人事,察其变易中的同与异规律,才有了《易经》啊!也才有了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石。”道长仿佛是对星空宇宙自然说的一般。
“您的道友---”吴子吟似乎听明白了,也疑惑愈重,停了好久,他才慢慢问道。
“他们来了你就知道了,对你或许会是脱胎换骨呢。让你飞起来,飞得更高更远!”道 长拍了拍吴子吟的背,转身向茅逢门口走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