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吴思千直至日落西山才失魂落魄地回到崖石巷,巷子里的妇人家正忙着烧饭做菜,一时间这陋巷之中寂静异常,只余浅淡的饭香混着缕缕炊烟透窗而出。这巷子中住的都是穷苦人家,少有人在门前点灯,唯有窗子里透出些许昏黄的灯光,吴思千向前走了几步,只觉前路黑暗狭长,影影绰绰,直教人心生不安。
卫国公府当真成全了我和雨薇,并不曾报官宣扬,我与她从此便可结为夫妻、长相厮守,这样的结果可谓是称心如意。可为何自己心中有违背伦理的悔恨,有被人揭发的羞耻,有劫后余生的庆幸,却唯独没有得偿夙愿的喜悦?
吴思千步履沉重地回到家中,吴母听见动静迈着蹒跚的步子从灶屋出来,关切道:“我的儿,今日到那般若寺怎的才回来?可用了午饭?晚饭已备好了,我这就给你盛饭。”
吴思千收回思绪道:“母亲莫急,孩儿有一事要同母亲商议。”
“一家人有什么商议不商议的,待你用了晚饭,再同母亲好好说道。”吴母喜盈盈道。
“母亲,我许是要同谢家姐成亲了”
“你说什么?谢家?可是当年拒婚的谢家?”
“正是。”
“那谢姑娘不是早些年嫁入了国公府?如今却是为何?莫非她被国公府赶出了门,这才想起你来?”
“是是孩儿同她在般若寺私会,叫那国公府的公子抓了个现行,国公府这才将她赶出来同孩儿成亲。”吴思千说着便双膝跪地,潸然泪下。
“这”吴母急怒攻心之下只觉头晕目眩,脚下虚浮,一个踉跄险些摔在地上。吴思千见状大惊失措,忙将吴母扶到座椅上靠着。
“这一切,皆是孩儿的错。母亲您莫气,您莫气。”吴思千一边劝着,一边心翼翼地抚着吴母的后背,为她顺气。
“你啊你,当年我就劝你,日子是要往前看的。纵使她嫌贫爱富撇下你,嫁入了国公府,也只能怪你们缘分浅薄。你过好你的日子,自有心明眼亮的好姑娘瞧上你,何至于为了这么一个趋炎附势的女子失了读书人的风骨?”吴母重重地叹了口气,继续道:“也怪我,想着你如今争气了,许是看不上那姿色平平,毫无才情的农家女,不如等你做了官,自己寻摸一个合心合意的姑娘。若早知你会去招惹她,我不如早些为你安置个本本分分的农家姑娘。”
吴思千亦是眸中含泪道:“母亲,都是孩儿一时糊涂,失了读书人的清高与风骨,丢了读书人的脸面。如今孩儿悔不当初,可惜大错已铸,孩儿已是骑虎难下了啊!”
“冤孽啊!你们之间早该斩断的孽缘,纠纠缠缠,系成了死结,如今早已理不清是谁拖累了谁”吴母见吴思千面色阴沉不定,和颜劝道:“既是你先招惹了她,又使她落到如此下场,你就合该为她收场,难不成还叫她吊死在我们院中?虽说这巷子里的人消息闭塞,孤陋寡闻,但此事到底不光彩,不宜大操大办。明日你置办些红烛、彩绸将院子装扮一番,黄昏时,雇顶轿把她接过来罢。一家人关起门来拜了堂,行了礼,这亲事就算是成了。”
“是,都听母亲的吩咐。”吴思千乖顺道。
“我老了,管不了你们太多,只盼着往后家中和睦,少生风波。”
吴思千闻听此言,自是连连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