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观看,舞台高约米,紧挨祠堂前梁,前梁有八根石柱,雄姿挺拔。
祠堂依山而建,地势稍高前院,前院平坦宽阔,设计人员却巧妙的改变了这一切。
在舞台三边,砌有各种青石座椅,由低往高垒,半型椭圆,排列的整齐有序,简单直观;可容纳近千人。
各位置,均能俯视或平视戏台;而离舞台最近、位置稍低的几个形半环,被设计成了通道或地下储物间,有房间七、八个,用于存放各类戏曲道具。两边铺有青石扶梯,沿边、弧形而上,直达舞台的两侧。两侧同样有青石扶梯,不过使用的材料,更加精致、平滑,使人扶梯而行,有种登台傲视群雄之感。由门楼进来,刚好到达右侧扶梯登高之地。
八根石柱与祠堂正墙,刚好形成一个梯形回廊,建有类似宫门的建筑,每扇门宽约一米,高约六、七米,有二、三十扇之多,高大阔气。在每扇门上,高约一人以下的位置,均有雕花、棱边,用工极致、造型纯朴,往高处有简单的祥云拼图。到达祠堂正前屋檐,屋檐有与八戗角建筑,互为对映的建筑,古色古香。
在所有巨门中,有两扇较为宽大、厚重;与正门形成了门中之门,门前摆有一对麒麟石雕,使人有威严、庄重、神秘之感。
祠堂大门,有根巨大的石柱,需人怀抱。石柱前面,摆有尊巨大的石雕狮子。右侧狮子后面,紧挨大柱旁,建有一狗洞,仅能容纳动物进出。
石柱上镌刻一幅对联。雕有游龙幻象,缠于石柱之间。
右联:贺祖德宗功昭奕代蓝胜蓝
左联:庆孙枝繁衍承万年高上高
横批:祁氏宗祠
根巨大石柱,直达屋顶,有中梁砥柱之感;梁顶四周,棱角凸出,每根横梁,均雕龙刻画,迂回曲合,别有一番滋味。
横梁与顶柱交接的地方,或是雕刻花瓣式饰品,或是雕刻麒麟样饰品,亦或是雕刻飞禽类饰品;如活物一般,时显时现。
据说祁氏祠堂的建筑,在八十年代初,曾被列入省二级文物保护单位。
进入祠堂大门,祁老开始介绍宗族文化。
祠堂非常宽大,分前后二部分,中间一条鹅卵石横道,贯通正堂中间两侧,分别通往左右两边偏门,直达左右偏房。
前堂位置,与竹嶺庙宇建筑有神相似,也建有回字天井,只是更加宽大、阔气。院子中央同样置有一口露天大水缸,建有完善的排水系统。天井的建造,使得祠堂内,光线极好。即使雨天,也能看清前堂所有陈设。
天井四周,摆有拼接环绕的木桌,铺有蓝色桌布。桌子周边,摆有做工精致的太师椅,均是上好木料,扶手光泽剔透,家族议事之用。
左侧旮旯之角,有烤火用具,可供族人聚会时取暖,洽谈家务。
沿天井两侧,进入祠堂后方,行至中间鹅卵石道,需登两个阶梯,才能步入后堂。因设计的比前堂稍高,故后堂给人庄重之感。
宏大的后堂,在靠后墙不远处,一人多高的位置开始,由低往高,建有十多层,用来摆放祖先灵位牌的大型供奉建筑,用料均是黄花犁木。摆有许多古老牌位,让人观后,顿有阴森、阴堂庇护之气。
后堂有一扇型弧形拱门,直连后山。
正前位置,有家训、家史简介,篆有许多铭文。而在后堂诺大的正前方空地上,砌有青石桌、神龛,用于祭祀摆放物品。青石用料精细,能防火防油等。石桌上还砌有插放蜡烛、竹香等道具。
石桌下方,摆有一个大香炉,据说最早用的青铜器香炉。传至飞字辈时,青铜香炉早已不见,代替它的是普通瓷器香炉。
石桌前方空地上,摆有大不同的圆形蒲团、一条低矮长条木板凳,板凳上也摆有蒲团,用于祭拜之用。
祁老带着族人、湖南叔等村民,来到后堂。
看着祭祖台,祁老嚷声道:“请大家敬拜祖先,后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家族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