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四周,有近米高的围墙,墙头布有铁丝、并镶有碎玻璃片应该是近几代人所建,防止他人侵入。
院子建在一座稍偏高的山丘上,环望四周,有种空谷幽兰之感,最宜读书。
正前是个教室,但更像是个礼堂,讲台一头偏低。
进门后,头顶居然有个二层阁楼,均是上好木料搭建而成,左右各有一扇偏门。
教室宽大、明亮,可容纳六、七十人。
几个大窗户,均用白色塑料布蒙着,一看就是失修多年,无人打理。
中间摆有排桌椅。每张课桌可坐人、一排摆放两张(长条型课桌:很结实、中间无抽屉、有一隔栏,放书包及学习用具)。老一辈,上学时可能经历过这种情景,两人闹别扭时,用粉笔在中间画一道“三八”线,现在想想,觉得有趣吧。
课桌摆放还算整齐,但板凳(长条型,双人座、简易、结实)就凌乱无比了,有放桌子上的、有倒地上的、有扔到道路中间四脚朝天的、有断腿无人修理的,各式各样,且落有不少灰尘。
从两侧或中间,均可到达讲台。
两侧墙上有名人画像与名言警句,布满灰尘。
其中有白居易画像及几句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应该是哪位先祖前辈,比较喜欢其诗作。
竟然还有鲁讯先生的画像,附有名句: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幅画应该也是近几代人订上去的。”祁老补充道。
行至讲台中间,有一个做工还算精细的讲台,木料很好,虽然布了不少灰尘,但仍能让人轻易察觉到:木料光滑、质地均匀。
讲台后有一块油漆黑板。黑板是人工用石头拼接,镶嵌在墙上的一块石壁,打磨的很光滑。用粉笔写字,很舒服、流畅。
黑板上方,挂有一幅孔夫子的画像。画像两边,钉有八个大字(有繁文)。
左边是:博学慎思,右边是:明辨笃行。
字全是用木头锯制的,然后涂上红油漆、钉在了墙上,有了岁月的沧桑痕迹。
祁老提议道:“教室没啥看头。左边是教书先生的厨房与卧室,低头可看到后山流下来的溪水,也没看啥头。不如我们到右边的藏书室去看看吧?”
“好啊,去看看还有啥藏书,且听听您的高见。”湖南叔同几个村民附和道。
一行人,通过教室右侧门,经过一段长廊,来到了右边的藏书楼。
来到了一楼,宽大的门上,钉有四字“梅溪草堂”。
“据说楼上还有一间,但现在都没书了。木质的书架上,摆的尽是杂物。”祁老无奈的说道。
管事之人把门打开,满房的杂乱物,只是几个大书架,犹在!
这间房与其他房间建的有所不同,四面通风,有两个大窗户。
有木地板,用的均是上等香樟木。看来是专用于防虫、防腐,且在这种房间内寻书、读书,精神气也爽。
“那么多的藏书,现在就只剩眼前个书架的书了。”祁老叹气说道。
湖南叔等村民,进入后翻看了一下,保存完好的就剩几部名著了,如《三国》、《水浒传》、《老子》、《韩非子》、《庄子》、《聊斋志异》……,竟然还有些连环画:《岳飞挂帅》、《岳飞传》、《岳飞》上下、《薛丁山征西》(1-八册)、《薛仁贵征东》(1-八)、《西游记》等。
据说,家中败落之时,有不肖子孙,把值钱的东西,都典当了,包括许多书藉。还有一些是管理不善,被人偷去了。
“庆幸的是,家族自己谱写的两本书,流传至今,尚在!”祁老说道。
“哦,还有族人自己编写的书,在哪呢?”有人追问道。
管事族人道:“不便示外,我们有专门的防盗设施。是先祖宏建的,在厚墙夹层中,且建有相应的防火、防水、防霉、防盗等措施。”
“那么严密保护,有啥专门的价值么?”有人问道。
“当然!都是族人成功的案例,只要为家族做出贡献,或被社会认可的,有价值的人和事(包括经商成功案例等),都留有其本人,撰写的最真实的,经历与宝贵经验。”祁老接其话说道:“当然,成功都是有社会背景、人文背景等因素,要事易时移看等问题。”
“哦,有啥宝贵经验,可以分享给我们么?”一个声音迫切的追问道。
“可以啊!图这位先辈,教育我们后代,如何育人?”祁老说道:“这有个故事可以给大家讲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