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_天蚕土豆_歪小说 > 其他小说 > 世子很皮 > 第六百九十七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

第六百九十七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

错误举报

上图的“进入阅读模式”是360的不建议大家点,点了后可能进入乱码模式。

    黄子澄此刻也明白了方孝孺的想法。在朝堂的汹涌与徐辉祖、齐泰、郁新借口退敌的攻势下,皇帝即便再舍不得,也就不得不拿他们两个开刀,用以安定军心士气,拖延朱久炎的进攻。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认罪!皇帝不一定会治他们二人的死罪,而且即便是死又如何?如果真能跟晁错一样名垂千古,成为忠义楷模,死又何足惜?

    这不正是文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吗!?

    “黄子澄也不惜一死,请陛下诛杀黄子澄!”

    黄子澄的脸色居然闪现出了一种莫名的光彩,跟着方孝孺一齐跪地请死!

    徐辉祖与郁新皱起了眉头;齐泰则是撇着嘴小声地“呸”了一声,“两个求名之徒。”

    “朕可不是汉景帝,朕不会害了两位师傅的,你们快起来。”

    朱允炆的文青病又犯了,眼前这“忠义求死”场面就像刺激了他的机点一样,让他感动不已,不顾徐辉祖他们的劝阻,只将黄、方二人削职为民,承诺永不叙用,然后招呼侍卫将黄、方二人送回家中思过。

    黄子澄、方孝孺磕头谢恩,恋恋不舍地跟随侍卫走出了大殿。

    既然已经将黄、方二人赶出了朝堂,徐辉祖他们三个也明白见好就收的道理,他们将接下来的计划说了出来。

    徐辉祖的拖延战术分两步,第一步治黄、方二人的罪,让靖难失去打击目标;第二步则是借着议和的名义与朱久炎交换俘虏,拖延时间。

    投靠湘王府的文武官员很多,比如茹瑺、沈溍、梁焕、杨士奇、夏原吉等人以及其家眷,还有江浙官员的家眷。这些人都在朝廷的掌控之中,按照朱允炆以前的意思,是要杀了泄愤,来个以儆效尤的。

    可徐辉祖却提出,用这些人交换梅殷的想法。

    朱允炆听完之后沉默了,他实在恨极了这些人,但他也明白只有这样才能拖延朱久炎进攻的步伐。

    朱久炎是不可能拒绝这样的交换的,而交换的人数越多,则代表争取的时间越多。

    很可行的计划。

    没有了两个搅屎棍的打扰,会议进行的十分迅速。

    朱允炆全权放手,徐辉祖在京统筹全局,齐泰与郁新则担任钦差正副大臣前往湖州与朱久炎谈判。

    四人商讨了一些细节,明确了各自的分工之后,便马上开始按照计划实行了起来。

    ……

    北平。

    当燕王到达北平城下时,看到的是城下一具具的尸体,以及城墙上的剑痕、刀痕和一滩滩的血迹,最后还有城内百姓惊慌失措的眼神。

    “吴高跑了?”

    朱高炽看着战马上一身风尘的燕王,只能满脸忐忑地将房宽战死,左营崩溃,损失数千的消息说出。

    燕王脸色变得极度难堪,但听郭资说起朱高炽在守城之战的出彩表现后,倒也没有失去理智,只好自消怒气,最后命朱高煦、丘福等人前去降兵营,承认朱高炽的承诺,赦免左营军兵的罪过。

    至于在附近为盗的溃兵,燕王也只是象征性地派人驱赶他们远离北平。

    回到燕王府后,燕王立刻召开了军事会议,他对战局情况做了总结。在他看来,此次出征还是成功的,击杀了耿炳文,收服了顾成,收编了数万降军,从人数上看已经可以补充西山大营的损失。

    总体来说,地盘虽然怎么扩大,但是燕军的军事实力却是得到了扩充。

    “启禀父王,我们囤积在永宁的粮草、军械也已全部被吴高带走了!原以归降的遵化、怀来两卫,看到吴高如此攻势,听到李景隆率领大军即将抵挡真定,他们便又再度投降朝廷,并有蠢蠢欲动之势。”朱高燧迫不及待地向燕王禀报军情。

    “啊!?”朱高燧的话方落,在场诸人顿时紧张起来。没想到吴高毫不留恋永平,李景隆也来的如此之快!本来,按照他们的预计,李景隆这位新任征虏大将军至少也应该在六七日后才能到达真定。

    “李景隆这是迫不及待,想借俺的头颅,来成就他的威名。”燕王嘲讽完之后,却突然纵声大笑起来:“哈哈哈哈,这真是天助俺也!”

    众将领大为惊诧,齐齐看向燕王,不知他为何对即将到来的三十几万敌兵毫不放在心上。

    (ex){}&/  奈何吴高大胜又刚得圣旨表彰,而耿璇其父耿炳文兵败身死,连带着耿璇都不怎么受李景隆的重视。李景隆为了掌握更多的军权,利用此事,反责耿璇意气用事,不睦同僚,被其下令驱回京城述职。

    新得耿璇所部的李景隆那叫一个高兴,整编新得的兵马,笼络人心还来不及,哪里还顾得上攻打燕军?

    面对着驻扎在山海关的吴高,燕王听从道衍的计策,使出了一招离间计,分别给吴高和总兵杨文写信。

    在给吴高的信中,燕王的赞美之词跃然纸上,把吴高一顿好捧;而给杨文的信却是充满了侮辱与诋毁,待到信件发出之时,燕王故意将两封书信做了调换:给吴高的信“错送”给了杨文,而杨文的信则送到了吴高手上。

    这一手其实并不高明。但此计妙就妙在,牢牢把握了杨文的心。

    吴高是湘王府的姻亲,这身份始终就不能让死忠朝廷的杨文放心,即便吴高打得再好,杨文也是不信任吴高的。

    杨文收到这封大肆赞誉吴高而尽情诋毁自己的信,自以为抓到了吴高的通敌之证,大喜之下,立即把原信上报给了李景隆。并弹劾吴高因湘王府的姻亲关系而与燕王串通。

    吴高得知后急忙上书自辩,整整半个月的时间,杨文与吴高两派将领间忙于相互攻讦,而再无暇出兵攻打燕军。

    如此正好给予了燕王充足的时间,稳固被吴高打乱的大后方。

    李景隆同样不仅对吴高和杨文的矛盾不闻不问,更是再度用出了处置耿璇的那一套,利用元帅之职,打一派拉一派,声援杨文的同时,训斥、打压吴高,最后更是同样的将吴高驱回京城,趁机掌控了吴高手下的兵马。

    李景隆的心腹将领刚一入山海关就搞了个鸡飞狗跳,将士们怀念吴高,对李景隆老大不满,军心也有就此涣散下来,对燕王的威胁更是大大降低。

    对建文朝廷失望透顶的吴高也懒得跟他们再扯皮,接到李景隆的命令后,果断地带着吴争、吴用等江阴侯府部曲,直接南下。

    吴高一撤出山海关,燕王顿时大喜,立马发动了对山海关的进攻。没了吴高的镇守,替换吴高的李景隆亲信即便坐拥天下雄关,却根本挡不住坐拥十几万精兵,拥有众多谋臣猛将的燕王。

    没两日,李景隆的亲信将领兵败身死,山海关被燕军所夺。

    正如燕王所说,官军最大的弱点就是派系太多,号令不能如一,指挥不畅,尤其是有李景隆这样的主帅在,从根本上失去了洪武朝以来明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特点。

    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威胁到在战场上成长起来的燕王?

    李景隆的贪权导致各路官军从来没有彼此协同作战过,根子也出在黄子澄、方孝孺他们把持朝政,他们争夺齐泰的兵部大权,但又一时间无法完全取代兵部,所以不吝于黄、方二人亲手破坏了现阶段最行之有效的作战体系。

    反过来燕王作为燕军最高决策者,其指挥作战的方式完整贯彻了下去,不管将领带兵身在何地,都会及时接到燕王的军令,加上燕王府下面将官校尉共同努力,使得雄才大略的燕王更是如虎添翼,真正做到了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势如破竹。

    山海关帅府。

    “全赖姚师智计无双,俺才能打败吴高这个大敌,如此轻易地夺取这‘天下第一关’,俺代表全军将士敬谢姚师!”帅府的庆功宴上,燕王从主位站起,对着道衍举杯高喝。

    “阿弥陀佛。”道衍知道燕王严禁军中饮酒,所以杯中之物必是茶水,这老儿也豪迈地举杯一饮而尽。

    燕王微微一笑,再次端起酒杯,对堂下诸人道:“山海关能如此轻易攻占,也仗诸位英勇攻城之故,俺可没有忘记,俺敬诸位一杯!”

    “岂敢!岂敢!”诸人连忙起身谦逊。

    燕王摆摆手打断了他们的谦词,肃容按功赏赐,官职、钱财、美女、田地、奴仆等物。

    “谢王爷赏赐!”众将、官再次叩谢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