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小心思,早作准备的打算,伊娃是不清楚的。
她很少过问公司的事。
但她还是仰起头,提议道:“我给你泡杯咖啡,你坐着看看网上的评论吧。离首映都过去三个多小时了,idb估计已经解封影片的评论。干等着,可不好熬。”
“麻烦你了。”
伊娃说完,就下床去泡咖啡了。房间里很暖,她就穿着丝质睡袍。
若隐若现的,还是很有诱惑力的黑色内衣。
一弯腰,恰巧显露伊娃最为骄傲的致命弧线……
哎呀,差点又把持不住。
幸好莱曼刚刚才进入贤者状态,内心平静大过旖旎,愣是没起多少反应。
俗言道:“只要累死的牛,没有犁坏的田。”实在是藏着大智慧,还是前人有经验啊。
莱曼悟了。
……
咖啡端来后,莱曼就着打开一些论坛网站,翻看起一部分看过电影的影迷对于《纽约行》的评价。
其中大半都是正面好评为主,还有就是自来水们在安利这部电影。
什么电影很精彩,设定很出众,角色塑造的有血肉感之类的。
除了一些小小的镜头处理不太能控制的完美,有些瑕疵,整体的节奏肯定没啥大的问题――影迷们的大部分认可也能得出这一点。
评论看着看着,伊娃忽然出声问道:“这样应该稳妥了吧,我看电影口碑好像打了出来。”
“不一定啊。”莱曼摇摇头。
在没有真正见到具体的数据,比如上座率和午夜场票房总数,光看评价的参考意义也就那样。
毕竟,收获好评而市场欠佳的电影作品实在太多了。
何况,《纽约行》的分级也不好――或者说有了丧尸之类的末日灾难背景,对于电影的分级,莱曼也没办法。
一些偏血腥的镜头场景肯定是免不了的,不然就不够震撼人心,光是侧面描写,哪能塑造比较真实的丧尸来临?
就这,剪辑的时候,莱曼还删掉了扎导特别露骨的地方,尽量少的以血腥吓到观众――《纽约行》不是纯粹的ult片,不能放弃其他不适应太过血腥的影迷群体。
(ex){}&/ 伊娃有些吃惊,没想到莱曼这么看好扎克-施耐德。
当初《坏家伙》的市场奇迹至今都还被人传颂,那也是莱曼垫定开创影视公司的决心,制作的能力被圈内大佬真正上心的一步。
而一个刚入圈的新人,真能够到北美市场票房的天花板,那可真是……一步登天啊。
莱曼看出伊娃的惊讶,笑着解释道:“扎导的经历不一样。说起来,他可是暗暗打磨十数年,影像镜头已经融入了个人风格的一位。”
是的,莱曼也是经过好几部电影的打磨,才能慢慢的对制作更有经验。
而扎导既不缺基本功,拍摄经验也不欠缺,毕竟长片他虽然没拍过,但v、商业广告以及自掏腰包琢磨的中短片,可拍的太多了。
他差的就是一个证明的机会。
前世不也是一部《活死人黎明》的翻拍,瞬间起势。
说起来,迈克尔-贝跟他的经历很像,都是在广告圈打磨许久,然后一部电影就特么闯出名堂。
而现在,不过是自己推了一把扎克-施耐德,跟他建立了比较友好的合作关系。
这年头,还是人才最重要。
莱曼和伊娃闲聊着,时间也在一分一秒的流逝。
无论是好是坏,还是平庸,电影的成绩总归是要出炉的。
“叮铃铃……”
电话响起,莱曼稍显紧张的接下。
只片刻,莱曼的脸色就有些奇怪。
也不知道电话里说了啥?
伊娃在一旁看着,情不自禁的产生了联想。
难道是电影成绩并不理想?
正发散思维呢,莱曼又很快的挂掉电话。
下一刻,伊娃就被抱起。
惊呼中,《纽约行》顺利斩获5万,同期午夜场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