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的福船队,最早是自北而南行驶的。
在发现对面来敌后,福船及时改变航向,向西边大陆方向逃去。当特遣舰队以闻所未闻的速度追上来后,发现跑不掉的郑芝龙,又将整个阵型改回自北而南的冲锋队形。
在6月下旬这个季节,自北而南是要付出代价的:逆风。
无论是方才的冲锋,还是现在的四散而逃,事实上福船们都处在一种不利的风向中。
然而这些现在已经不重要了。人员伤亡惨重,船速由于进水而变得缓慢下来的福船队,此刻就像一只伸开的手掌,正在分成两股,试图从面前的鸬鹚岛绕过去逃命。
已经绕到他们侧后方,正在全力开炮的特遣舰队,及时发现了对手分散跑路的企图。到这时候,狼群如果再不狠狠扑上去撕咬的话,没名声。
于是乎,三艘驱逐舰当即通过步话机分配任务:舷号为0的“新港溪”号驱逐舰负责从鸬鹚岛东边追杀两只福船,而其余两艘驱逐舰,则去追杀郑芝龙旗舰所在的那三艘敌船。
郑芝龙的旗舰很好认,因为上面的旗号和其他人不一样。另外,穿越众手上的跟踪仪,在双方接近到5公里范围内的时候,就已经准确标记出了怀表所在的位置。
于是01和0号舰,便义无反顾地对准目标追了上去,并且迅速将双方的距离拉近到00米的范围:福船尾部没有火炮,连杀回马枪的机会都没有。
枪炮大作。
在00米的范围内,驱逐舰上的陆军士兵终于开始发挥作用:排枪把海盗们像割麦子一样打落入水。另外,拿三炮在这个距离上也和顶脑门开枪没什么区别了,轰鸣声中,每一轮都有铁球命中对方的船尾。
在今天这一场实战过后,穿越海军里原本存在的口径和射速之争,就要落下帷幕了。
在铁球炮时代,1磅炮和4磅炮的毁伤效果,其实并没有想象中差距那么大。
1磅炮的口径是117毫米,4磅炮是14八毫米。也就是说,铁球弹尽管重量增加一倍,但是直径只增加了约厘米,同样命中敌船的话,4磅炮无非是凿个略微大点的窟窿出来。
然而重炮的附带要求可高多了:额外加固的甲板和炮井,额外的辅助装填系统,额外的炮座和滑轨,额外的炮组人员,等等等等
总之,巨大的系统总重和对射击平台要求的提高,就重炮所能造成的毁伤效果而言,有点鸡肋。
另外,如果是像今天这样打击密集人群的话,4磅炮和1磅炮的效果其实没有区别:都是凿一条血胡同出来,大厘米的铁球,并不能多杀几个人。但是就在重炮缓慢装填的当口,1磅炮已经又打出去几轮炮弹了综合效率反而是轻炮高。
在17世纪的当下,滑膛炮还有一个对重炮极其不利的缺陷:观瞄方式。铁球弹这种悲催的弹道和观瞄方式,造成的结果就是:无论是轻炮还是重炮,在1000米左右的远距离射击中,命中率都是相当的惨不忍睹。
{}/ 当然了,这些珊瑚造成的阻碍是有限的:鸬鹚岛有可供万吨巨船停泊的“老鹰头”天然深水湾。
所以舰队此刻正在岛中的大海湾里组织登陆。
登陆是需要花时间的,毕竟驱逐舰不能像那两艘业已搁浅在沙滩上的福船一样,无视礁盘和珊瑚对船底的损伤,直接冲上海滩。
现在的局面是:两艘战舰正围绕着鸬鹚岛做环周运动,将还在海面上的海盗统统打死。而01号驱逐舰,业已在深水湾里集合了舰队全部三艘艇,由陆战队司令钱铁山亲自主持的登陆行动正在进行中。
第一波突击是最重要的,所以由总数人的突击队分乘三艘艇开始抢滩。
人数不多的陆战队,目前是被穿越众当作特种部队来使用的,所以队员个个装备精良,身手高强。每7人组成的组配备了各种单兵防护设备,主力装备是17步枪和9手枪,而使用76北约弹的60班用机枪,也有一挺掌握在钱铁山手中。
当初陆战队在悄然成立以后,穿越军队是执行了一次武器调配方案的。
有鉴于某势力的物资“进口”模式是地狱级的,所以后果就是:所有枪械类武器最终都被限定在少数几种型号和子弹口径中,以便能最大限度的互换零件,利用弹药。
通过那次内部调配,早期由曹川购买的所有17型突击步枪,全部都分配给了陆战队。这个属于误打误撞:曹某人当初花高价买来的昂贵步枪,事实上就是当今最好的特战武器。美帝连海豹部队都用不起,只有第一空降特战队装备了这种先进的突击步枪。
如此以来,穿越势力的陆海军常规用来压阵的武器,就统一变成了47型突击步枪。包括几挺60班用机枪在内的这三种主战枪械,通用76子弹。
另外,军队通用的手枪只有一种:点45英寸的9手枪。而情报部门和一部分文职穿越众,则使用了两种型号的手枪:6型和7型。这两款昂贵的执法部门专用手枪,通用的是北约9手枪弹。
提着17和60机枪的登陆艇,很快就冲上了鸬鹚岛中部的沙滩。而同一时刻,已经被逼到绝路的海盗们,第一次看到了和敌人肉搏的机会这让他们热泪盈眶。
于是,根本不用大当家鼓动一波冲锋箴言,00多个憋屈已久,上岛未久的好汉就自动从四面八方冲了过来。哪怕他们身上的海水未干,哪怕很多人都没了武器,但他们还是紧跟在同伴身后,期待着捡起一把钢刀,插入敌人胸膛。
/br
/br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