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达是不可能同意进什么生祠的,老者们也非常固执,坚持己见,事情就这样僵持着。这可苦了蔣驰史阶一班人,劝完了这个劝那个,只是两边都没有妥协的意思。

    杨达苦恼了几日,忽然眼前一亮,暗暗责备自己不知变通,赶忙召集老者和各班排长会议。

    人员到齐,杨达表达了自己的意见:生祠肯定是不进的,刚说到此老人们竟集体站起准备离场,杨达赶忙拉住说:“各位叔伯听我讲完:我建议建一所荣誉堂,但不是单给某人,凡是给村中做出巨大贡献之人、公议之后达成共识,都可进荣誉堂挂相表彰,以此激励他人及后辈踊跃建功,平日也可做村中议事之处,一举两得,只是不允焚香祭拜,正常鞠躬即可。”

    众人十分新奇,细想又都暗暗赞叹,心折首肯。老人都认为这是杨达心底无私,高风亮节,又是颂扬感慨一番,点头赞成,此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杨达首先建议第一个挂相表彰之人应是史员外,理由是史员外一家破家抗胡,三代不息,老员外死节,两子从军,自己为村中日夜操劳,事无巨细,自然当得。

    史员外感动不已,连连摆手推辞。

    杨达坚持己见,众人也劝员外答应,史员外最后只好答应挂父亲老员外之像方才作罢,下来不用议论自然就是杨达了,杨达也就不再推辞,结果自是皆大欢喜,众人也不住称赞杨达的奇思妙想。

    杨达心中暗叫惭愧,不过是后世会议室格局,照搬过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