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_天蚕土豆_歪小说 > 其他小说 > 王莽与刘秀 > 4.3兄弟起兵

4.3兄弟起兵

错误举报

上图的“进入阅读模式”是360的不建议大家点,点了后可能进入乱码模式。

    南阳郡也发生了饥荒,但刘秀因为耕种得法,竟然获得了丰收。正赶上大哥刘縯的宾客惹上官司,刘秀为避风头,辗转前往宛城卖粮。

    他在宛城遇见了一个人,从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个人叫李通,李通的父亲李守,师从国师刘歆,出任宗卿师,喜好天文和图谶之学。李通也曾在新朝任职,曾任五威将军从事、巫县县丞,见王莽倒行逆施,民不聊生,遂弃官回家,反正也不差钱。

    李通常听父亲说起“刘氏复兴,李氏为辅”,因此常常留心,现如今世界这么乱,他便开始物色人选。想来想去,在南阳郡也就舂陵刘縯敢想敢干,社会联系广泛。李通和弟弟李轶取得了一致意见,听说刘秀到了宛城,就请他到府上一叙。

    刘秀向来谨慎,并且之前刘縯跟李家有过节,因此多次推脱,最后实在拗不过去,就在袖子里藏把短刀防身。

    一见面,李通屏退闲人,打个机锋:“文叔,听说你在宛城卖粮,我这里有一单大生意,你做不做啊?”刘秀听他话里有话,也回应说:“只要价钱合适就做,李兄先说说看。”李通说:“如今天灾人祸,四方扰攘,又有谶语说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王莽眼看药丸,你们刘氏兄弟何不干一番大事业,兴复汉室呢?”

    说到激动处,李通一把拉住刘秀的手腕,摸到个硬东西,发现是把刀,惊问:“何必如此!”刘秀自我解嘲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听李通说完,刘秀的小心脏扑通扑通地跳,造反,他可从没想过。虽然蔡少公的沙龙上说起“刘秀当为天子” 时,他反问“你们怎么知道不是我”,但那只是个嘴炮,当不得真。

    刘秀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想到大哥苦心经营多年,早有复汉之志,想到自己都快奔三了,还是一事无成。当年吹过的牛逼“仕宦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言犹在耳,难道就这样放弃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刘秀心下有意,多少还有些犹豫,造反可是诛三族的大罪,若不成功,殃及宗族。他不好明说,只是问李通:“令尊大人尚在长安,如何是好?”李通毫不犹豫地说:“不劳文叔担忧,我自有办法。如此这般……”

    于是刘秀在李宅住了几日,与李通、李轶定计,准备效法当年的翟义,在秋季郡国兵训练时,趁着人马云集,劫持南阳郡的前队大夫(太守)甄阜和属正(都尉)梁丘赐,举起反莽大旗。刘秀和李轶暗中购置兵器,返回舂陵,以便策应。

    在刘秀外出避难期间,刘縯在舂陵也没闲着,他纠集亡命,打造兵器,拉起一支不小的队伍。就连郡县官吏,看见刘縯也得绕着走,他借助舂陵刘氏、湖阳樊氏、新野邓氏的关系网,俨然成为当地的领袖人物。

    原舂陵侯刘敞此时已经过世,他的长子刘祉虽然无爵,但仍然是刘氏的族长,与刘縯刘秀兄弟保持着密切关系。随着局势愈发动荡,刘縯开始在族里物色志同道合之人,而母亲的离世,也使他在悲痛之余再无后顾之忧。母亲在弥留之际,把整个家庭都托付给他:“以后不管是干大事,还是过小日子,你们兄弟几个都要相亲相爱,不离不弃。”儿孙自有儿孙福,身后事是管不着了。

    正当刘秀和李轶返回舂陵的时候,刘縯也准备起事了,他召集族人,共商大计。虽然大家平时都表示支持,但是真的到了拼上性命孤注一掷的时候,却都怂了,甚至惊呼:“伯升你这是害我!”族长刘祉毕竟年轻,没有太大的号召力,因此一时陷入僵局。

    这时刘秀回来了。

    他是个细心人,不只购置了兵器,还有军服旗帜等物。只见刘秀、李轶身着汉朝的绛袍大冠,身后的宾客们也都是红衣赤帻,一杆“漢”字大旗掩映舒卷。大家纷纷投来惊异的目光,这就是旗帜的力量,而更惊异的是,领头的居然是刘秀!

    刘縯任侠好士,都见怪不怪了,刘秀可是个老好人,没想到啊没想到,你个浓眉大眼的竟然也造反了!难道世道陵夷,真的到了揭竿而起的地步了?最难以理解的就是刘良,他质问刘秀:“你和你大哥向来志趣不同,你怎么也……”

    刘秀临时做起思想政治工作,从天下形势谈到谣言谶语。其实道理大家都懂,只是心中不安罢了,看这形势,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刘縯见时机成熟,振臂一呼:“王莽暴虐,百姓分崩,枯旱连年,兵革并起。此亦天亡之时,复汉兴刘之秋也!”父老乡亲们,跟我干一票大的!他集合子弟宾客六七千人,包括刘赐、刘终、刘嘉、刘稷等,自称柱天都部,正式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