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_天蚕土豆_歪小说 > 其他小说 > 黎明前的永夜 > 第三张,假传诰命

第三张,假传诰命

错误举报

上图的“进入阅读模式”是360的不建议大家点,点了后可能进入乱码模式。

    墨子是北境最有名望的先生。

    太原书院是墨子先生自己创立,天下所有的学生都要给书院交钱,只有太原书院,是书院给学生发钱。

    原因很简单,太原书院不光是书院,还是武院,能在太原书院毕业的学生,都将成为并州的官员和士兵。

    关山当年那一批毕业的学生,经过太原城破之后,已经所剩无几。

    看得出来,先生非常在意凌飞渡。

    墨子问关山,“我知你回来必有事做,可需要先生出手?”

    关山笑的很开心,墨子绝对是当今天下最有名的老师,但他却平易近人,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

    “先生以为,太原府,晋阳川,最大的问题在哪里?”

    “平民永远是平民,奴隶永远是奴隶,而王侯,永远是王侯。”

    关山点头,“我回来,就是做这一件事。”

    “欲成事,钱粮和人马缺一不可,此刻你最缺什么?”

    关山摇头,“学生不能连累书院。”

    墨子微笑,“你是我的学生,你做的每一件事,都会牵连到我。”

    旁边的王云天已听了很久,也看了很久,他已明白,墨子和关山的关系很不错。

    “先生,关山,我认为,在弱小的时候,借助他人的名望,势力,拉大旗,做虎皮,反而更容易成事。”

    墨子问关山,“你可见过八十岁还意气风发,壮心不已的人吗?”

    关山道,“天下除了先生,关山没有见到第二个。”

    “记住了,永远都要做一个少年,人间要想改变,只有靠少年,放手去做吧,我已身埋黄土,活不了几日,我什么都不怕。”

    墨子起身,看着自己的学生,明天到底是怎样,连他自己都不知道。

    “需要我的时候,来书院找我就是。”

    墨子转身离开,他已垂垂老矣,他虽精神抖擞,可脊背,已有些弯曲了。

    看着墨子走远,王云天微笑,“我已知道你有事要做,而且你已完全想好了怎么做。”

    关山摇头,“我什么都不做。”

    “你并不信任我。”

    “我凭什么信任你?”

    “好。”王云天点头,“我的事情,暂且放上一放,你先做你的事情,你会看到王云天三个字,多么值得信任。”

    王云天也走了,桌上只留了一壶酒,是时候好好喝上一场了。

    一个人,一壶酒,醉着北境的秋天。

    这一天过的这样快,转眼就到了晚上,院门外又有响动,又来了一个人。

    这太原城真是热闹啊,关山的回归,到底惊动了多少人?

    是一个蒙面人,手中有一把利刃,来人跃上墙头,居高临下望着关山。

    关山喝了许多酒,他伏在石桌上,似乎睡着了。

    可他却说“你并不擅长用剑,却总喜欢以剑示人,你可真是奇怪。”

    蒙面人笑,“哈哈,就像关山并不会喝醉,却总是要装着醉。”

    “醉了多好,醉了可解烦恼,醉了可交朋友,醉了,可以笑这人间。”

    蒙面人跃下墙,站在了关山面前。

    “我与你不同,你终究是个好人,我却是个坏人,所以我不得不装成君子,所以我不得不用剑。”

    “君子剑,多么虚伪啊,你真要这样虚伪的活下去吗?”

    蒙面人苦笑,“我有半点办法吗?连司马腾都容不下我,刘琨,更不可能。”

    “收了你的剑吧,你我之间,没有虚伪。”

    蒙面人瞬间收剑,然后摘下了面巾,望着关山,他对关山说。

    “你说,我做。”

    关山也站起了身,望着眼前的人,“这一次,或许会有很多人死去,或许我什么也得不到。”

    蒙面人摇头,“无需说那么多,你得多少,给我一半,就可以。”

    “好,先做第一件事情,今夜,在太原城内所有地方张贴布告,晋王司马腾遗命,即日起,革除并州境内一切贱籍,削除境内一切贵族,所有并州人士皆为平民,凡参义军之贱籍,免全家赋税三年。”

    蒙面人点头,“好,今夜就这一件事情吗?”

    “对,今夜只做这一件事情。”

    蒙面人转身而去。

    太原啊太原,我们来下一盘大棋吧。

    大石头被抬回了郡守府,赵平望着大石头,面色凝重。

    “看来,这个关山果然身手不错,要想动他,不能靠武力,要靠智谋了。”

    他把头转向身旁的师爷。

    赵平今年三十五岁,他的师爷却比他大很多,约摸当有五十岁了。

    赵平的师爷并不简单,他曾是赵平父亲的师爷,当年太原投降赵国,就是这位师爷出的主意,没有他,赵家在五年前就灰飞烟灭了。

    “叔父。”赵平对师爷非常尊敬,尊为叔父。

    “这关山回来,看来并不简单,他以前就是校尉,这次回来,恐怕还会和我们作对,这一次,必须彻底解决他。”

    师爷瞎了一只眼,这只眼就是当年被乱兵刺瞎的,瞎眼师爷点点头,“且静观其变,容我想想对策。”

    瞎眼师爷想了一夜,今日之太原已绝非五年前之太原,五年前,太原强盛,有一万五千户,四万多人,加上太原周遭的百姓,可有十万人,但现在,整个太原城也就三千多人,其中,有一千人是刘琨从南方带来的家丁和奴隶。

    赵国围困,来了多少人呢?两万。

    这两万人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恰恰好把太原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刘琨已下令北方的郡县率兵来援,击退赵国的兵马,瞎眼师爷还是有信心的。

    那太原的明天该是什么样子?赵家的明天又该是什么样子呢?

    或者说,自己的明天呢?

    自己还有明天吗?

    瞎眼师爷没有成婚,他一个人过,他也终究是个男人,在天快要亮的时候,瞎眼师爷出门了,他沿着小胡同一路走去,敲响了一个门。

    开门的是一个中年女人。

    夜色太黑,看不清样子,只听那女人问,“怎么今天来的这么晚?”

    “哎,局势复杂,我理不出头绪,快快让我泄泄火。”

    瞎眼师爷已经急不可耐,反手关上门,抱起女人就进了屋。

    一通翻天覆地之后,师爷躺在女人怀里,瞅到了桌子上的一张纸。

    “那是什么?”

    “不晓得,半夜有人扔进了院子,我又不识字,就放那里了。”

    师爷觉的有些奇怪,起身拿来了这张纸,一看纸上写的字,心里不禁就发凉。

    “诛心呐,这是要诛心呐。”

    女人忙问“怎么了。”

    “这个关山,竟假借司马腾的名义,发出布告,革除一切贱籍,革除一切贵族,人人平等,这是诛心呐,刘琨,赵平,全靠着自家的家奴维系,若他们手里的奴隶有了自由,那一切就都毁了。”

    女人也有些慌张,“那要怎么办?”

    “谣言是把刀,一旦扩散,后患无穷。不行,我要立刻回去。”

    瞎眼师爷推门就要离开,那女人却在身后喊了一声,“爷,我也是个奴隶啊,你。”

    师爷有一瞬间的恍惚,但他还是决绝的走了。

    师爷刚回府上,就听得下人说,“师爷,师爷,老爷看到布告了,已经去刺史府了,老爷让你也赶紧去。”

    瞎眼师爷点了点头,又奔向刺史府。

    刘琨今年也四十多岁了,经历了三十年的战乱,他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且稳重的人。

    刺史府只有二三十个卫兵,瞎眼师爷一路进去,就看到大堂里聚集了六七个人。

    为首的,便是新任的并州刺史刘琨,他眉目硬朗,威严迸发,端坐在上首,左右有太原郡郡守赵平,并州大将军令狐盛,太原卫将军魏勋,其子刘盼,还有一个人瞎眼师爷不认识。

    瞎眼师爷看屋里气氛凝重,没有打扰,悄悄站在了一旁。

    刘琨说道,“赵国人来围,其目的并非攻破太原,我们修缮了城防体系,现在又有两千兵守卫,赵国人一时半刻绝攻不破,并州今年的饥荒太过严重,我认为,赵国内部也极度缺粮,所以他们北上抄掠,顺道围困太原,以求太原不攻自破,而他们却可全力收刮四野。现在离寒冬还有两个月,只要我们坚守不战,寒冬来时,赵国兵马必退。”

    令狐盛身披铁色铠甲点头,“不错,赵国兵马刚刚围城,还没有进攻的迹象,我们务必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尤其城中粮草,一定要严加管制,只要粮草不绝,令狐盛便有把握坚守太原。”

    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太原郡守赵平,他是本地士绅领袖,城里城外有钱有粮的人,都听他的,据说,他家里也屯了不少的粮食。

    赵平立刻起身说道,“国难当头,职责所在,赵平定全力支持,家中余粮,立刻捐出充公,城内富户,皆当倾囊相助。”

    刘琨微笑,大拍椅子,“好,有赵大人同心协力,太原定当无虞。”

    看众人已商议完了大事,瞎眼师爷掐着时间,将怀里的布告放在了刘琨面前的桌子上,“各位大人,请看看这个。”

    这张布告,瞬间让所有人陷入沉默。

    瞎眼师爷观察着每个人脸上的变化,令狐盛微微皱眉,魏勋冷哼了一声,另外两人都是惊讶,只有刘琨面上,没有丝毫反应。

    刘琨问赵平,“赵大人,赵国围困,城内稳定尤为重要,这件事,还是赵大人去办吧。”

    赵平微微点头,“刘大人放心,赵平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