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是我中国民族思想中重要的一环,至今学校中仍然在背诵儒家的经典。
有人夸奖,因为倡导仁爱,可以使社会安定和谐。
也有人辱骂,因为法先王,被归咎为导致清朝落后于世界的重要原因。
我想什么事情都是有争议的。如同咸豆腐脑与甜豆腐脑一样。那么我就写出来看看,到底儒家是怎么样的。
要将儒家必然先说孔子。
孔子是儒家开派祖师,如果不讲孔子就如同讲美国史不讲华盛顿一样。
孔子的祖先是宋国栗邑(今天的河南夏邑)的贵族,由于祖先是贵族的原因,就导致了如同大家熟悉的刘备那样,自命不凡。这也是孔子日后做事做人的出发点。
其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周朝初期武庚之乱后,因为要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用成王的命令封商纣王之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了宋国。当微子启死后,他的弟弟微仲即位,(微仲就是孔子的十五世祖)。六世祖得到了孔氏,这就是孔父嘉。孔父嘉在宋国担任大夫之职,曾经做到大司马,封地在宋国栗邑,因为后来在宫廷内乱中被太宰华督所杀。被杀的原因就要牵扯到一个女人就是孔父嘉美丽的妻子,太宰华督看中了她想要得到。就像晋朝时石崇之死一样,因为家里有美妾绿珠被孙秀看中索要不给,因而孙秀劝司马伦杀石崇。一代豪富石崇落了个爱妾跳楼自杀,自己流放的下场。美丽的女人本来是所有男人追求的目标。但是就如孔父嘉,石崇这样的官宦豪富都有无法保全何况是普通人呢?当然,因女子得祸不赖女子皆因本身。孔父嘉之死不仅仅是这么简单,还牵涉到了宋国国君继承等事情,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他的儿子是木金父,畏惧华氏的逼迫而投奔鲁国,所以孔子就成了鲁国人。
木金父的儿子是孔防叔,孔防叔的孙子就是叔梁纥也就是孔子的父亲。
叔梁纥和他的大老婆施氏有九个女儿,但就是没有儿子。他的小妾生了个儿子孟皮,(庶子)却是个瘸腿,不能做继承人。九个女儿啊,这叔梁纥还真是一心求子啊,不用说别人就说我的爷爷,先是连着生了三个女儿,这导致了他买了猪肉不给自己的女儿吃,而给亲兄弟家的侄子吃。后来才有了我的父亲。这明显是重男轻女的,这件事发生在刚刚建国。自然不必说远在周朝时期。一方面讲这是不对的,男孩女孩都是后代不能有区别。一方面又是无奈的,先是传统,又有继承家业一说当然我指的是贵族的皇位爵位,一旦没有儿子,大宗就要改变,爵位就要消除。显然我爷爷不是后者。他只是一个普通农民。农民尚且如此何况是一个有权位的人。
叔梁纥便又向鲁国颜氏求婚。颜氏有三个女儿,最小的叫颜徵在。颜父对三个女儿问道:“陬大夫(叔梁纥做官为陬邑大夫)叔梁纥的父祖辈们都只是士,但他们却是商朝贵族的后代。而且他身高十尺有余(怪不得孔老夫子长得那么高),武力绝伦,我非常希望能与他联姻。虽然他岁数大不洗澡而且性情急躁,但这不是理由,你们三个谁想嫁给他做妻子?”
是个年轻女孩,无论东方西方,也不论古代今时。又怎么肯嫁给一个老头子呢?当然不是没有啊,一种是被迫无奈如同汉武帝老年得到钩弋夫人。二种是心心相惜如同柳如是和钱谦益,虽然水太凉。三种是贪图老头子的钱财和名声地位,这不方便说,因为现在就有很多。
大女儿和二女儿都没有回答,这是正常表现。三女儿颜征在上前对父亲说:“我听从父亲您的安排,您还问什么呢。”颜父笑着说:“就是你了。”颜徵在这句话就是后世女孩们的悲哀。就因为这个今天才兴起女权,怎么能够不争辩呢?也可能是她原以为会让两位姐姐嫁给叔梁纥吧。
他便将颜征在嫁给了叔梁纥。
史记上记载颜徵在野合生孔子,时叔梁纥已72岁,颜徵在18岁。相差五十四岁,这样的婚姻能幸福吗?这样的做法合乎礼法吗?中国古代礼法认为结婚生育的合适年龄是男性应该在16至64岁之间,女性应该在14岁至49岁之间。凡是在这个范围以外的都是不合礼法的,孔子的父亲叔梁纥迎娶颜徵在时已72岁,故称之为“野合”。还有一种说法是颜徵在下层民众阶级,叔梁纥是士大夫阶级,迎娶于礼不合,故称“野合”。司马温公说这是一种仪式,当然我觉得这是司马光美化的说法。毕竟司马光是守旧党,无限崇古。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死了,幼年丧父这是必然的。当孔子14岁时母亲颜徵在因为操劳过度而死。
很多伟大的人物都因为有一个伟大的母亲,如后来的孟子,岳飞,海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