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_天蚕土豆_歪小说 > 其他小说 > 重启人生1987 > 第十章 全校第三

第十章 全校第三

错误举报

上图的“进入阅读模式”是360的不建议大家点,点了后可能进入乱码模式。

    一个月后,三十中进行了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为了防止作弊,这次考试改在职业中专举行,采取初一各与初三学生混坐的办法。也就是说,考试的两个同桌,一个是初一学生,一个是初三学生。

    初一的课程对耿文魁来说,主科语数英相对简单,而政治、地理、历史、植物等需要背诵的科目确实得下点功夫。两天半的考试,感觉还不是太累,至于成绩,耿文魁估计怎么也能进入班级前三。

    2月5日成绩发布,六班第一名还是李瑛,第二名耿文魁,第三名李蓉蓉。不但如此,初一级部成绩名次单上,耿文魁名列李瑛、侯殿甲之后,排名级部第三。

    一时间全校震动,一个入校成绩级部一百名以外的学生,仅仅半年时间,就升到了级部第三。

    速度之快令人咂舌,势头之猛令人瞠目。

    六班班长李瑛感到了沉重的压力,期中考试她比耿文魁多了40多分,那时候还没觉得有什么威胁。而期末考试仅仅比耿文魁多了10分,这使她感到了巨大的危机。

    李瑛已经很努力了,她每天学习到10点以后才睡觉,也没有什么其他娱乐和爱好分散精力,更不用担心骚扰和打架等突发状况。

    可是她这么用功学习,却比整日打架斗殴、不务正业的耿文魁多不了几分。而耿文魁崛起的势头强劲,时刻有被超越的担忧让这个14岁的小姑娘颇有些苦恼。

    好友副班长丛珊给她出了个主意。六班每学期开学前都要重新安排座位,杜老师对六班班委充分放权,全班座位的安排就交由班委全权负责。丛珊认为耿文魁成绩提高这么快,应该是沾了与李瑛同位的光,要是把他调到最后一排角落里,安排那些成绩差的同学做他的同位,他的学习一定会受影响,下学期就不会取得这样突出的成绩了。

    “杜老师不会同意的。”李瑛心思有些微动,又想到耿文魁对她的真情实意,实在难以狠下心割舍。

    “你就说把耿文魁调到后面去,是为了让他帮助后进同学,发扬互帮互助精神。”丛珊鬼点子奇多,李瑛的心思开始有些波动。

    “要是杜老师也让咱们帮助后进同学,那怎么办?”李瑛想得也挺周到。

    “让刘舰艇做你同桌。我记得上次请咱们去他家玩,看的录像,还喝的可乐。他要是和你同桌,以后去他家玩更方便了。”丛珊撺掇道。

    “嗯……”一想到刘舰艇家豪华的装饰,成套的家电,让人心跳的录像,新奇的零食和饮料,李瑛心中的天平瞬间倾斜。

    耿文魁根本没想到会是这样一种结局。

    他诚心诚意的对待李瑛,帮助她的学习,开解她的心思,想着法讨好她,还把她当成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最后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友谊,还被这些貌似纯真的少女妒忌和嫌弃,并利用手中仅有的权力把他发配到天涯海角去了。

    当然上述结果得等到下学期开学后他才能知道,此时他还颇为真诚的给李瑛讲解错的几道数学题,李瑛看他的眼神中不由得带着一丝羞愧。

    同桌两个多月来,耿文魁给她的帮助有多大,旁人看不出,她却非常清楚。语数英三科耿文魁都很精通,她记得有一次语文课上杜老师提问:“《闰土》中的闰土和《多收了三五斗》中的农民有什么本质区别?”

    闰土和进城卖米的都是农民,她也搞不明白有什么区别。只有耿文魁举手答道:“《多收了三五斗》中的农民有反抗精神,而闰土则没有,只是个逆来顺受的顺民。”

    杜老师为此称赞耿文魁读书读出了精髓,当时李瑛就有些妒忌,忍不住对耿文魁有些使脸色。耿文魁把她当小女孩,不但没在意,反而耐心给她解读,还劝她多看些课本以外的书。

    一个班级也是一个小社会,六班班委和课代表全部由女生组成,班委作为班级的上层阶层,需要维护她们自身的权威和利益。当异军崛起的耿文魁被老师们看重后,班长李瑛、副班长丛珊、学李蓉蓉、体育委员姚晶、纪律委员辛容、文娱委员魏薇都或多或少感觉到了威胁。

    班委六个女生,除了姚晶学习较差外,李瑛、辛容、李蓉蓉、丛珊、魏薇都是班级前五名常客。当李瑛召集开班委会时,她们以女性特有的抱团精神迅速达成一致意见,孤立和发配耿文魁,让他明白守规矩的重要性。在她们看来,差生就得有差生的觉悟,混到优等生群里来那纯粹就是自找其辱。

    纵使耿文魁有“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胸怀,可惜以李瑛为首的班委却没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魄。

    成绩发布当日全校便开始放寒假,临时学校没有考完试开家长会的安排,所以拿上成绩单就可以离校。

    寒假期间,耿文魁还准备实施另一项重要的赚钱计划:卖春联。

    良水市位于海西省中部,正好处于西部省会清北市和东部威东市中间,因此成为连接清北和威东的清威铁路最重要的中间枢纽。凭借铁路交通的便利条件,良水从清末起便成为辐射四周的商品集散地。

    良水市名字来源于穿城而过的河流:良水河。良水河在城区的河段宽达三四百米,除夏季洪水期外,河道两旁裸露着大片河滩,由此形成了远近闻名的良水河大集。

    民国年间,良水河大集规模最大时,北起镇武门外大石桥,南到鸣凤门外保安桥,集市长达近两千米,据说最多时高达十万人。

    良水河大集以飞跃桥为界分为南北两片,北片主要是铁匠、木匠手工业及形形的土产品市场;而南片主要是绸缎、布匹、洋货、服装等。其间还夹杂着说书的、卖唱的、打把势卖艺的,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良水人常说:“买不着的东西,就去逛沙滩;卖不了的,也到沙滩去练摊。”周边市县的人把良水河大集比作北京的天桥、天津的“三不管”、上海的城隍庙。这里五方杂处、卧虎藏龙,既是各类江湖艺人驻足谋生之地,也是无数草民练摊养家糊口之所。

    时至八十年代末期,国营商店、供销合作社、服务社等数量仍然较少,商品即不齐全,价格也不便宜,服务态度更是没法跟后世相比。因此历史形成的良水河大集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四乡八方农民进城售卖农产品,添补家用的最理想地点。

    如今的良水市楼房依旧相对较少,百姓居住的大多还是平房,过年流行贴对联、门钱、窗花,这些东西算是年货中的文化用品,在大集上颇受欢迎。

    良水河大集逢五逢十才开,春节前还有两次大集。耿文魁计划利用这两次大集的机会卖春联。写春联用的纸耿文魁准备了两种,一种是普通的大红彩纸,另一种红底金花的红金彩纸。

    普通大红春联请同学栾德立来写,他的书法在全校首屈一指,写个春联毫无问题。而红金春联准备请爷爷耿鸿昌书写,耿鸿昌上过八年私塾,书法造诣之高普通爱好者无法企及,再加上用的是稀罕的红金彩纸,大概能卖个好价钱。

    一切准备就绪后,就等2月7日,农历腊月二十这场大集大展一番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