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羲好奇问:“大爷爷,你是什么境界?”
刘岩尴尬地咳嗽了一声,道:“老夫资质愚钝,勉强迈入三流。”
刘玉道:“其实三流文士已经是俊才翘楚了,天下大半的读书人,都未必能成为三流呢。
最主要的还是咱们家族弱小,没有功法,也没有底蕴支撑。
否则大兄说不定能晋升二流文士呢。”
他主要是对刘羲说的,免得他骄傲自满,看低了刘岩。
刘岩抚须道:“老夫年轻时就是吃了没有名师教导的亏,七郎天资出众,必然不能荒废了。
我听闻大儒卢植卢子干近日已辞官返乡,我看可以把七郎送到他的门下读书。”
刘玉惊讶道:“可是我们涿郡的卢子干?此人可是名满天下的大儒啊!
他早年拜师大儒马融,多次受到朝廷征辟,都推辞不就,后来被圣旨强行征辟为经学博士。
在士林中颇有清名。
想要拜入这等名士门下,怕是不容易吧?”
刘岩点头道:“早年老夫曾经做过马太守麾下户曹,与卢子干因是同乡,颇有些交情。
以七郎的资质,必定会被他相中的。”
他又给刘羲面授机宜,讲了一些跟士人相处的礼仪跟忌讳等等。
临走前,又给了刘羲一包五铢钱,把他的月俸提高到了三千钱。
算是达到同族中第一等的水平。
刘玉亲自把刘羲送回了家里,才回转私塾去。
刘羲的家很大,当年鼎盛时候,也曾仆从如云。
如今却显得破败而空旷,全家除了刘羲一个主人,还剩下一个“半主”,两个下人。
这“半主”姓程名琪,乃是跟着母亲陪嫁过来的通房丫头。
刘羲喊她琪姨,她却坚持喊刘羲做少主,以下仆自居。
两个下人,一个是跟随祖父一起长大的家中老人,名叫刘福。
刘羲叫他福爷爷。
一个是刘福的孙儿刘禄,比刘羲大六七岁,是他的跟班小厮。
刘福的儿子儿媳都是当初跟着他祖父一起,被宦官杀害了。
他们听刘玉说了刘羲的事情,都激动得热泪盈眶,连连说这是他祖父、父母在天之灵的庇佑。
专门去祭祀了他们一番。
第二日,刘羲一大早就收拾妥当了,站在屋门口等着。
因为他年纪太小,所以程琪坚持要跟着一起,好照顾他。
另外刘禄作为书童小厮,自然也要跟随。
不多时,一辆马车咿咿呀呀地驶过来。
赶车的是十九叔刘敬刘元起。
(ex){}&/ 刘羲帮着整理好床铺被褥之后,走出门去,四处转了转。
见刘备正跟一个同龄的少年人在溪边聊天。
见刘羲过来,刘备高兴地招招手道:“七郎,这边!”
“这是我新交的朋友,辽东公孙瓒。”他给刘羲介绍道。
“公孙兄,这位是我族弟刘羲。我给你说,我家七郎可厉害了,只修炼家传的《养气篇》,几天就练成了,达到了三流文士的程度。
哼哼,卢师若是要招入室弟子的话,我家七郎绝对是第一个被选中的!”
他骄傲地道。
脸上带着与有荣焉之色。
刘羲暗自惭愧,因为其他世界的历史,他一直对刘备有着一种莫名的戒备,心里亲近不起来。
即使跟他玩耍,也是带着一些目的。
现在想来,自己戒心太过了。
所谓时势造英雄,曹操、袁绍、刘备,年轻时谁又不是忠于汉室的?
又有谁一开始就抱定了宏图大志的?
不过是时势使然,一步步走到这里来的罢了。
若是他们的成长轨迹改变,那么其未来的志向肯定也会改变。
放下了戒备,他微微一笑,如沐春风。
刘备总感觉他似乎变得不同了,更为亲切了一些。
公孙瓒与刘羲互相打量了一眼。
他是高硕的青年,剑眉入鬓,面容颇为刚毅,让人一眼就觉得他是一个脾气耿直刚烈的人。
“你们在聊什么呢?”
相互见礼之后,刘羲问道。
公孙瓒道:“我们在谈各自的理想呢。
令兄希望做执金吾,住广厦,穿华服,斗鸡走狗。
我则希望做大将军,带着千军万马,踏平草原,杀进胡人。
成为卫青霍去病那样名扬天下的英雄!”
刘羲还没来得及答话,一个声音传过来:
“呵呵,好大的口气!就你也想带领千军万马,也不看看自己的身份!”
只见从山崖旁走出一个少年郎,他身边众星捧月般地跟着一群人。
有几个学子,还有一大群的奴仆。
公孙瓒脸色难看,喝道:“公孙越,你是来找茬的吗?”
公孙越哈哈大笑,对身旁人道:“你们看,婢生子发怒了!哈哈哈,你瞪着眼睛干什么?还想杀了我不成?来啊,看你敢不敢!”
“敢辱我母亲,你该死!”
公孙瓒最恨人骂他“婢生子”,他两眼充血,拔剑就刺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