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从缺
上述文字的真实性:无。
00
日记解读:
实在是非常奇怪。
我已经忍受着少年儿童流水账般的文笔,看完了最后一本日记。
最后一本日记的第一天,是一九四二年的春节前后,之前和刘二闲聊的时候,他曾说过,刘继水老人家是一九三一年生人,那么这本日记,是在刘继水老人家十一岁的时候记录的。
我本以为这已经足够早了,但却依然没有找到关于“诅咒”或那些“蘑菇”的蛛丝马迹。
这些日记若要都上传在上,有种泄露他人隐私的负罪感(这个他人还是少年儿童),所以,恕我不能把日记原文摘录上传了。
不过,最后的这几本日记,也的确没写什么东西,我也只能透过这些零碎的内容,推测出以下几件事:
1、结合前面的日记,可以推测刘继水第一次见到邓翠云,是在更早的时候,有些支离破碎的片段中,已经提到了邓翠云的名字,这还真是青梅竹马两无猜啊,只是我依然不知他是何时何地又是如何遇见她的;
、刘继水的父亲,原来似乎是国军基层将官,不知何故,在抗日战争时期弃官出逃,携家带口离开老家,一路向西转移,最终在陕甘宁边区落脚。此后,刘继水的父亲还正式入党,编入了陕甘宁边区的部队。为何一个国军的军官,会在抗日期间投共?我思考至今,都无法得到确切的结论;
、一九四二年春节期间,刘继水接到他住在乡下的大伯托人送来的信,称其伯妈产下一女,还邀刘继水一家再去家中玩。最初我觉得并不奇怪,但重读时始终觉得异样,当年兵荒马乱,人人自危,怎么会有这样闲情逸致的来信?而这封信之后,刘继水的大伯家就此音讯全无,不知是因饥荒还是因为战争;
4、刘继水大约在这个时候起,就成长为一名战士了,该说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呢,还是虎父无犬子呢,着实令人敬佩。虽然做的多半是传情报或协助医务工作之类的杂务,但我们似乎也不能要求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太多;
5、刘继水似乎此时已经被噩梦所困扰了,但是年龄太,还不能理解噩梦的含义,只是常被噩梦惊醒,却无法完整的叙述梦境。而且家中的大人,只是觉得自家孩子是水土不服之类的疾病,或是撞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给魇住了,并没有多么在意,无非找个郎中开点安神的方子。该怎么说呢,毕竟是在那个时期,这样处理似乎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除了上面的一些推测外,在这两本的字里行间,我还能体会到,虽然年纪,但刘继水似乎还是会想念自己的老家,想念原本的城市生活。
刘继水似乎从便是生长在城市的孩子,对于陕甘宁边区的艰苦条件,恐怕不会那么快习惯。
但是奇妙的是,面对前文中大伯的来信,刘继水作出的反应,给人的感觉却非常微妙。
是那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即想去,又不想去,即亲近,又疏离。
这种矛盾带来的异样感,不免让我疑惑。
之前发生过什么吗?
随后我翻看了之前写的文章,发现了些微蹊跷的点。
在我所记录的第一篇日记中,有这样一句话——“还是说,自我童年时,去大伯家,见到那个黑色妇人起,就走错了呢”。
看到这句话,我感觉背后传来一股异样的冰冷感。
考虑到刘继水一直在城市生活,而又去过乡下的大伯家。
难道说,刘继水的父亲,在举家西进时,曾在大伯家逗留过一段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事吗?
而这发生的“事”,会不会与“诅咒”有关?
事情突然变得有趣了起来,“诅咒”、“童年”、“乡下”,这几个词联合到一起,突然有了种“恐怖民俗故事”的感觉。没想到我看了这么多天的日记,才刚刚抓住“正题”的尾巴。
的确,这样就解释的通了。
“乡下”这个要素,不论中外,在作品中经常与“封建迷信”或“古老诅咒”配套。
也许这只是文学创作者的成见,但不能否认,“乡下”作为一个“相对闭塞”的环境,是能够创造出封闭的、滞重的恐怖氛围的。
正如“暴风雪山庄”之于“推理说”,“偏远乡村”与“民俗怪谈”也异常的般配。
虽然从生活在城市,但我对乡村也并不陌生。
在我上学的时候,我的外祖父在乡村办过厂,每个暑假,我都会随父母去乡下的宅院住段时间。虽说晚上的蚊虫异常的多(而且似乎只叮我一个人),但依然过得很开心。
我回想起那时候在乡下,平时做完作业,可以外面撒欢的玩耍,现在回忆起来,也都是些能让人会心一笑的美好片段。
还记得那时我的爱好是考古(不要笑,我的时候兴起过一阵恐龙热,有很多面向儿童的关于考古和恐龙的书籍),每当做完上午的作业,吃罢午饭,我就带着家中的两条狼狗,满世界的转,翻山爬树,各处挖坑,幻想着自己是探险家或考古学家之类的职业,怀抱着崇高的目的在山野间游走。
到了晚上,伴着凉风在院子里吃井拔凉水冰镇的沙瓤西瓜,简直是无法形容的畅快。
那时的天蓝,云也淡。我带着两条狗走在无人的山野中,仿佛世界的主宰。
那时的我,幻想着发现举世瞩目的恐龙化石,或者前人从未踏足过的秘密山洞。
每一天的探索都是惊喜,也更加让我确定,这群山间还有许多未知等待着我。
当然,实际上我也什么都没发现,每次开学,我带回学校的,既不是惊险刺激的见闻,也不是稀奇古怪的出土文物,只有被太阳暴晒的皮肤罢了。
不过好在我这个人的皮肤底子白,老老实实的上一个月的课,肤色就恢复如常了。
后来,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可能是因为一些“大人的原因”,外祖父的厂子关闭,宅子也转卖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回到过原来的那个宅院,再也没见到曾经陪伴我的两条狼狗了。
也许是从那时起,我就没有真真切切的感受过“乡村”这个词汇了——那是一种城市中体会不到的宽广感。
然而如果现在让我形容乡村,却也只能得到“相对闭塞”这样的结论。
看来我也慢慢的成长成一个城市男孩了,与刘二不是一路人——他似乎去哪生活都无所谓的样子,某种意义上,也算颇有气魄。
我现在,恐怕已经不愿意再居住在乡村了吧。
不,也许不能这么说。
说起来,我现在住的这个区原来也是农村来着。
随着城市的扩张,这片区似乎是拆掉了三个村子,合并而成的大型区。
这似乎也能解释这区里的很多居民,似乎都流露出“乡下人”的做派(无意冒犯,比如:把花园改成菜园子,还满地晒萝卜干白菜之类的)。
不过细想一下,往前倒几辈,大家的长辈几乎都是农村出身吧,也就是说我们其实都是农民的儿子。
也许像刘继水老人家这样的城市出身的人,才是少数。
不,即使是现在来看,农村人口依然在我过占据着绝大多数的人口,只是我们有意无意的无视了这点罢了。
虽然前文说了许多我童年的趣事,看上去我很享受在乡村的生活。
不过我觉得那只是因为我住的时间短而已。
我依然觉得“城市”这个存在更好。
与闭塞的“乡村环境”相比,“城市”虽然少了份人情味,但它的便利性与包容性,都比乡村强太多了。
至少它能让各式各样的怪人(比如我),也能一个人好好地活下去。
我都难以想象,像我这样毫无生活技能的人,离开便利店、超市与餐馆,一日三餐要怎样解决。
所以,我能体会到许多农村人想走出去的心情。
对了,就像前一阵子,《你的名字》中,女主人公所住的农村,看上去风景秀丽,甚至文化底蕴也非常深厚,看着并不是封建愚昧的乡村,然而即使如此,她还是向往大城市的生活。
是啊,超市都是朝九晚五作息,没有餐馆,没有电影院,没有络,这样的日子,难怪年轻人会纷纷想着离开乡村。
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加深,下一步,这些乡村何去何从呢?它们会不会就随着那些在乡村固守的、行将就木的老人们一样,就这样随着时间默默消亡呢?我不得而知。
我时候玩过一个叫《牧场物语》的游戏,原本挺羡慕田园的生活。
甚至一度是我的梦想之一。
但后来就放弃了。(顺便一提,改成开书店了当然,这个梦想也随着互联发展破灭了)
因为我开始明白,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生活。
即使有,恐怕也是非常无趣的吧。
作为一个感受过城市气息的人,如果被困在农村,我想我真的会难以忍受吧。
让现在的我离开络,一天都受不了。
可能,在尝到了信息爆炸的毒性后,再回到资讯闭塞的农村,真的会把人逼疯吧。
没错,资讯与信息,简直就如同毒品一样。
因特则是我们吸食信息毒品的途径。
因特至今才出现了几十年,它的历史,在人类浩渺的历史长河中,只能称作“一个刹那的波纹”。
然而,它的出现却永久地改变了人类的生存习惯。
人可以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
在面对海量的信息,我们沉湎其中,沦为了因特的奴隶。
甚至,最近各行各业都出现了“大数据”这种细思恐极的存在。
如果这发生在过去,无疑是神迹。
要知道,“马拉松”的产生,目的就只是为了“传递信息”而已,为此,一名优秀的战士不停奔跑,直到死亡。
然而现在只消点击几次鼠标,就可以把信息发送到千里之外了。这速度,已经比住在奥林帕斯山上的“神使”赫尔墨斯都要快了。
至少我们在“信息传递”上,已经接近了“神的领域”,而且,我们还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写到这,我感到一丝寒意爬上后背。
我们现在的生活,似乎太脆弱了。
不知各位有没有想过,如果全球都络突然被中断了,会发生什么?
恐怕银行、超市、医院、甚至各种高精尖行业,都要关停吧
不,不止这些,估计大型交通工具也要停运
如果没有现金,你可能什么东西都买不了。
没有络,你可能连电话都打不出去。(对,现在手机信号都是络的了)
还有,那些依靠信息传输从而自动化的大型公共设施
水厂、电厂,都会停摆吧
那,如果没电了呢
这简直就是人类文明的全面倒退。
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啊。我们的城市文明,居然是建立在这样脆弱的信息生态环境下的么
这样一比较,似乎乡村多少还安全一些。
而且,这样的对比,才能明白,虽然我们常说“自给自足的农社会”,言谈间带着轻蔑的鄙视口吻,但其实“自给自足”是一个非常困难,也非常伟大的行为啊!
我可以坦言,我不会种地也不会养殖,甚至做饭的水平也一般般,若不是恰好活在城市这种社会分工非常细的环境中,我估计会饿死吧
这样的答案真是令人丧气。
也许我该逛逛书店或图书馆,找找类似《马铃薯栽培技术》或《如何快速养猪》之类的实用书籍来学习一下了。
是啊,这是作为一个悲观主义者该考虑到的问题
不过,眼前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理。
锻炼“农业能力”的计划,我看要无限期延后了。
s:
今天的进度和结果着实没想到。
也许先睡一觉,明天再做打算比较好。
或许之前的日记还有看漏的地方,或许重新看一遍日记,会有新的收获
不行了,太困了,先睡觉去了。
一切等明天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