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立法委员做内阁阁员…让立法委员给我想政策…立法委员想的政策,立法会议总能通过吧?”行政长官说…
于是,在内阁成员群策群力下,一些缺陷较少的政策出现了…
这些政策在立法会议上通过的概率较高…
…“内阁”作为一个行政机构被确立下来…
1911年5月八日,清政府在维新派强烈要求下,组建了内阁…
之后,大清的行政命令,多从内阁发出…当然,这些命令,都是要取得摄政王载沣的批准的…
…
王人文向上级反映民情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说盛宣怀和外国人签合同“是丧失国权、路权的行为”…要求治盛宣怀“欺君误国之罪”…
“就传统来说,人们遇到问题…会找一个敌人…人们认为…打倒敌人,就能解决问题…”一位民国学者说。
…
眼前出现了“国家收路夺款,百姓诉求无门”困境…
王人文想不出眼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困境…
王人文把出现“…百姓诉求无门”困境的责任…推给了盛宣怀…
王人文本想推给载沣…但是,他无法推给载沣…因为审批王人文奏折的…是载沣…“封建皇帝不可能犯错,犯错的是皇帝身边的佞臣”——这是封建时代,人们必须遵守的准则…
把责任推给盛宣怀…这件事让王人文深感内疚…在呈送朝廷的奏折上,王人文请求朝廷治自己和盛宣怀“同等之罪”…“以谢盛宣怀”…
王人文代民请愿的行为受到了朝廷的斥责…朝廷要他“对生事者严行禁止”…
“倘有匪徒从中煽乱,意在作乱者,照惩治乱党例格杀勿论…”
——在下发给王人文的命令中,朝廷如是说道…
王人文对朝廷命令视若罔闻。
6月7日(1911年6月7日),王人文把罗纶等400余人签注的,批驳川汉、粤汉铁路借款合同的原件及公呈人全体姓名上奏…在附言里,王人文请求朝廷处分不顾上意、屡次上奏的自己…
…对于王人文的奏请…朝廷视而不见…
“合同已经签署了…反悔的话,有违契约精神…”盛宣怀说,“…毁约会让外国人质疑大清朝的信誉…以后,就没法和外国人做生意了…”
“国家收回铁路,发给百姓国家股票…我不知道百姓为什么不满…对此不满的百姓,是无理取闹…”盛宣怀接着说。
…
盛宣怀是个宽宏大量的官员…对王人文的犯上行为,他选择视而不见…
盛宣怀有条不紊的推进铁路国有化政策…
除了让总督请愿…为保住自己的铁路、为要回筑路款…四川百姓还亲自跑到北京请愿…
当时,到北京请愿的不只有四川…广东、湖南、湖北、安徽等省的百姓…也派了代表…
朝廷认为来请愿的百姓是无理取闹…朝廷请请愿百姓喝茶,然后把他们送回了家乡…
“什么‘送回’!明明是‘押解回籍’!…”一位叫“孔乙己”的百姓说。
这位孔乙己,是安徽派到北京的请愿代表…
…百姓认为在自己坚持不懈的请愿下,朝廷会把铁路还给自己…
但是——
“那是不可能的,铁路已经抵押给外国了…”盛宣怀说。
…百姓认为朝廷会把从自己这里强征的筑路款退还给自己…
但是——
“那也是不可能的…百姓缴纳股款,相当于‘入股’…发给百姓国家保利股票就行了…”盛宣怀解释道。
“…另一方面,朝廷没有钱,”盛宣怀说,“朝廷没钱赔‘庚子赔款’,没钱还股灾中、向列强的借款…正因为没钱,所以才抵押铁路,向列强借款…用新债抵偿旧债…”
“大清的朝廷命官,在勒紧裤腰带过活…我已经好几个月没领到薪水了…”盛宣怀最后说。
…
盛宣怀无法理解百姓,百姓亦无法理解盛宣怀…局势开始朝悲壮的方向演进…
1911年八月,为如期向列强交付铁路,盛宣怀强制接收了一段川汉铁路…接收铁路时,衙役和川路公司工作人员发生了冲突…
盛宣怀的强硬使四川百姓愤怒…
为保护铁路,在保路同志会组织下,百姓们开始了“合法抗争”:…盛宣怀接收铁路的第二天,成都开始了罢课罢市…之后,“百业停闭,交易全无”…
“是否上课、是否开店做生意…这些事是由百姓决定的…百姓决定不上课、不开店做生意…外人无权干涉…”一位百姓说,“这种抗争方式,没有伤害到他人…这种抗争方式,是‘合法’的…”
虽然百姓认为用“罢课罢市”的方式抗争“合法”,但是,民国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其实,当时,并不是所有百姓都认同‘罢课罢市’…”一位民国学者说,“罢课后,就无法学习…罢市后,就不能赚钱养家…对于靠卖菜、做生意养家的市民来说,罢市是灾难性的…”
“罢课罢市让官府行动不便,但是…”民国学者接着说,“承受最大损失的不是官府,而是百姓…”
“为争取更大的利益,损失眼前的一点利…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是…”民国学者最后说,“是否罢课罢市…是由上课的人、开店的人决定的…”
…
“当时,人们的共同想法是‘抗争’,但是,对于抗争的方式,不同人有不同的想法,”另一位民国学者说,“有的人认为,应该罢课罢市;有的人认为,课照上、集市照开…只要不把东西卖给官府就行了…;有的人不同意罢课罢市…他们觉得…‘为惩罚别人而让自己过贫穷生活’,这种想法不可取…”
“说到底,选择用那种方式抗争,是个人的自由,他人无权干涉…”这位民国学者接着说,“可是,当时的情况不是这样…”
“保路会议上,多数人持‘罢课罢市’想法…他们强迫别人接受这种想法…他们攻击不罢课罢市的人‘不为大局着想’…”民国学者最后说,“迫于压力…很多人违心的选择了罢课、罢市…”
“…新生西藏百姓从出生起,就受到这些祖传债务的压榨…而这些债务的起源…早已是遥远过去的事了…新生百姓根本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说起。
请看下集《蒋介石的一生57、清末纪实:农奴制及西藏民谣——山上有没主的野兽,山下没有没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