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子枫推着严东来到火车站。一路上,许多行人都拿异样的眼神看着他们。
老远,车站广播里就播报:“k1八6次列车已进站,请乘坐该趟列车的旅客检票上车。”
售票窗口,购买其他车次的旅客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依次购票。杭子枫扯着严东胳膊来到售票口,对其他购票者说:“请照顾一下,我们的车已经到站了,让我们加个队买张票。”
大家让开,严东把钱递进窗口,售票员出票,找钱。
严东拿着车票,奔跑着冲向检票口。
检票的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大姐,矮矮的,胖胖的。见严东奔过来,抬起一条腿,堵住了检票通道。
严东把票递给她,那大姐不接票,也不让进站。
“我的车到站了,快让我进去。”严东急切地对她说。
“不行。”女人干脆地吐出两个字。
“我买了票,你凭什么不给我检票进站?”严东一下火了,气哼哼地质问女人。女人依旧用腿挡住通道,也不理他。
严东往里闯。女人奋力把他往后推。
本来跟王金辉吵架闹了一肚子火,还没有消,严东此刻对着女人破口大骂。
女人很生气,但并没有跟严东吵,更没有回骂他。
这时,严东看见检票口外,不到五米的上行轨道上,一辆通过列车风驰电掣般一闪而过。
女人伸手问严东要票,检票,放行。他的气未消,一边跨过铁轨,往停靠在第三号站台的k1八6列车那儿跑,一边还气愤地骂检票大姐。
上行又一班特快列车呼啸而来。
车站上,所有的人都看见了列车飞快地驰来,大家发出了潮水一般的惊叫声。而严东快速爬上铁路路基,他丝毫没有听到列车迫近的呼啸声、车轮和铁轨摩擦的“咣当”声、火车刺耳而长时间的鸣笛声、人们的惊叫声。
突然,严东感觉眼前一道光影闪过,他向前迈出的脚步本能地向后退缩了一步。
火车从他鼻尖“刷”地一声飞驰过去。他听到了火车几乎刺破耳鼓的尖利的鸣笛声。车头上,一个火车司机的手臂伸的老长,一直指着他。
严东顿时感觉全身的筋仿佛被人抽了似的,连站立的力气都没有,一屁股坐在了铁路碎石上,大脑和心瞬间空洞了。
杭子枫跑过来,高声说道:“你吓死我了。全站台的人都看到了火车驶过来,你怎么就一点反应没有?”
他看见严东脸色苍白,大汗淋漓,呼吸急促。
“你今天不要进货了,明天再去吧。”杭子枫说。
“票已经买过了。我还是去吧。”严东打起精神,向k1八6次列车跑去。
一整天,严东就像一只霜打的茄子,蔫头耷脑的。“魂不附体”,他充分体会到了这个成语的含义。
晚上,回到六店已经八点半。严东拿钥匙打开门,进屋,关门,他再也没有忍住,泪水“哗哗”地从两只眼睛里流出来,失声痛哭……
第二天,严东,潘月君,王艳,配合办公室,把全百货商店各个门店人员的过年礼品分装好,王海梅通知各店来办公室领取。
下午,武言航对严东说:“你明天早晨回家过年吧。年初六回来上班。”
严东坐汽车,经福成镇回家。实际上,要是坐火车回家更便捷。但是,前天火车站历险的一幕,让他想到火车就感到恐惧。此后好久,每当乘坐火车,他的心里都产生几分害怕。
回到严桥时,还不到上午十一点。他刚到村头,老远就看见妻子王凤芝抱着女儿苗苗,在家门前朝他张望。
走近了,她笑盈盈地迎上来,伸手从严东手里接过一只沉沉的包裹。
苗苗出生后,严东和妻子的关系大大改善。
严东放下包,迫切地从王凤芝怀里接过女儿,把她紧紧抱在怀里。女儿睁着澄澈的眼睛看着他,没有一丁点儿陌生感。看着看着,孩子笑了。
“她笑了,苗苗笑了。”严东高兴地对王凤芝说着,把女儿高高地举起来。
听说严东回来了,爷爷,母亲,两个弟弟和小妹都来到了他家。
母亲见到儿子,就把他拉到僻静处,压低声音说:“今年年上,不管凤芝说什么,做什么,你都不要和她拌嘴。”
“娘,你放心,我不会了。”严东答应母亲,“娘,您怎么一见面就跟我说这个呀?”
“去年蒸馒头时,锅头上一层馒头都是黑的,凤芝不是喝了农药?前天我蒸馒头,锅头上又有六个馒头蒸黑了。我担心。”
“娘,这是迷信。如果说是灾,灾已经过去了。”严东把前天进货,在车站遭遇告诉了母亲。
母亲惊得嘴巴张的老大,嘴里不停念叨:“都是祖上保佑我东儿平安。以后做事可不敢大意啊,一切小心行事,注意安全。”
严东对着母亲使劲点点头。
严东把女儿交给妹妹西环抱着,打开两只旅行袋,把给大家买的新年礼物全掏出来:爷爷一双棉鞋,一套衣服,父亲一件仿军用大衣,母亲一件褂子,一双雪地鞋,大弟弟一双运动鞋,小弟弟一件滑雪衫,小妹妹一件绣花毛衣,王凤芝一套新年衣服,一双雪地鞋,给儿子严菡买了一套新衣裳,一把玩具枪,给女儿买了两套贴身绒衣,一个玩具鼓。大妹妹西群已经出嫁了,他也给她买了一套新年衣服。尤其是西群因为嫂子生苗苗流产后,严东感到老大对不起妹妹,心里总想着以什么方式给她一点儿补偿。单位分的果品零食,严东叫妻子分出一大半给母亲拿回去。
严东分东西给大家时,儿子严菡拿着爸爸给他买的那支漆黑的玩具手枪,不停摆弄。儿子是那种沉默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爸爸了,他也没有像其他性格活泼的孩子那样,跟爸爸亲近。
妻子没有像以前严东在家时那样心疼给婆婆家买东西,眼睛一直眯缝着笑,看着严东一件一件把礼物交到婆婆、小叔他们手里。
母亲对儿媳说:“今年你们不要自己烧饭了,都到我那儿过年。”
王凤芝抬眼看着严东,征询老公的意见。
“好啊,我们就到您那儿过年。”严东说。
“我听你的。”王凤芝顺从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