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蹦妈:晚上好!我家最忙碌的两个点:早上和晚上。晚上吃完饭,孩子做作业,然后玩半小时!再就是泡脚,同时看书!有时候时间不够用了,我们就一边做作业一边泡脚。8:30—9:00上床睡觉。只要孩子睡着了,我就可以下班了。
春泥:太佩服了,没时间挤时间也来阅读!赞赞赞!
钢蹦妈: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还是有的。每天早上晚上如同打仗一样!
菊子: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犯各种不同的错误,可正因为这样,我们才会成长、成熟。我们在错误中学习,在错误中前进。
人生幸福有三诀:第一,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第二,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第三,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
史蒂芬?葛雷回忆说,从两岁自己从冰箱里拿牛奶把奶瓶打碎,妈妈竟没有教训或惩罚他,而是说他,拿奶瓶的实验错误了,让他用瓶子装满水重拿一次,看看怎样拿才能又省力又不掉下来。他自己发现双手抱好瓶子,就不会掉下来了。
他从两岁那一年起,就不再害怕犯错误,而且学会了诚实面对自己的错误。因为错误只是学习新东西的机会,科学实验也是如此。实验错误了没有什么值得隐瞒的,即使出错的原因在于我们自己,我们还是会从错误中学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的。
……………………
董美:健康是我们的希望,长寿是我们的目标,幸福是我们的追求,快乐是我们的所有。早上好!早晚天气凉,注意添衣服!
岳燕:道理,永远抵达不了一个人的内心深处。
好的教育,是要尊重孩子的发现规律,尊重人性。只有用生命去关照生命,用情感去体会情感,用行动去引导行动,才能让一颗心抵达另一颗心,无论这颗心是大人的还是小孩的。
建康:孩子像妈妈的情绪捕捉器,对妈妈的情绪感知力特强,越小的孩子越容易感知,只要妈妈的能量紧缩,孩子就会哭,只要妈妈放松下来,孩子瞬间止住哭泣,啥事没有继续玩。
保护孩子的安全是父母的天职,这个过程中,觉察自己的恐惧焦虑担心,多观察真实的孩子,跟外在的人一事物的真实关系是怎样的,是否真的有危险等,尽量以平稳的心态,默默维护孩子的安全,而不是大惊小怪。
即便是非常紧急的状态,比如孩子确实跟危险动物在一起,或者孩子爬的楼梯年久失修,那么父母不能惊慌,你一惊慌会让孩子也惊慌,更让孩子陷入危险。这时要父母保持冷静,不动声色的把孩子带离危险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
商诚:你的关系不好源自心理失衡。
很多朋友的关系出了问题,不知道原因所在。今天我就为大家揭开这个秘密:
有很多人抱怨的时候就会说,我全心全意的为他付出了那么多,却得到了那么点儿。
我为了这个家喜欢的工作都辞掉了,在家帮她带孩子,他每天回来就知道靠在沙发上看手机,做饭都不知道大把手。
我为了工作几乎都没有休息过,每天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头发都快熬白了,老板却没有任何给我升职的迹象。
我是个热心肠,帮助这个帮助那个,但我需要帮助的时候,却没有一个人肯伸手拉我一把。他管我借1万元钱,那是我所有的积蓄都借给他了,但是我需要钱的时候和他借2000,他都说没有。
这种心理不平衡都是源自于自己主观的付出很多,想来获得要求别人回报的资格感。
其实这是赤裸裸的强暴。也是自己无意识的控制。
被控制的人也会很委屈,你为我付出的,也不是我想要的,你凭什么要求我的时候那么理直气壮?
我就付出这么多是最舒服的,这也是我的极限了,你为什么非要求我要付出的更多?
你为什么总是拿你为我做了什么,什么……来要求我必须为你做什么什么?
…………
长期的要求和被要求就会导致内耗越来越严重,彼此都会有压力。反而幸福感越来越低。
即使为了满足让对方满意,时间长了,也会导致极度的心理不平衡,因为所有做的都是感觉被逼着做的,没有心甘情愿的付出,因此总是有想逃离这段关系的感觉。
每个人都有选择付出多少的权利。
既然是自己选择的,就没有权利去要求别人和自己做的一样多。
你之所以有牺牲感,是因为,你不是为了爱无条件的付出。而只是把付出当投资了,而计较投资回报率。如果把付出看成投资也是没有问题的,投资到了正确的方向,才会有投资回报率,如果投资错了,就有可能会血本无归。这就是投资的不变法则。
所以你要明白投资就有风险。没有抗风险的能力,没有投资的眼光,还是把投资成本降低到自己能承受的范围比较好。然后再好好学习一下,如何投资才能获得高额的投资回报率的课程吧。
盲目的投资,只能让自己不断付代价。但这也是好事。只要懂得总结提炼,就能获得人生的经验。捷径还是要向长期获得高投资回报率的朋友们学习,避免盲目投资才是最智慧的选择。
…………
希望大家能够检视一下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是否处在平衡点?如果没有适当的调整。关系只有平衡就能长久。实在满足不了对方,也不要强迫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关系,彼此都轻松。在投资领域这也叫做及时止损。
如果你要求的是高浓度的关系,而对方的情感浓度要求很低,你要求一天打10个电话,每周都要去看电影,每周都要陪你逛街,但对方只喜欢在家里呆着,他需要多一些自己的私人空间,不喜欢两个人总是腻在一起,那就不要再强迫对方一定要适合你高浓度的情感关系。放过别人也是放过自己。去找到和你有同样需求的人,这样彼此都不累。
婚姻恋爱及各种关系都和投资都差不多,一个不幸福的婚姻就是因为有一方不平衡了,但为什么还不离婚呢?就是因为她还在期待这支股票还能涨上来,但如果这支股票跌到自己不能承受的范围之后,甚至血本无归的时候,才会后悔没有早抛了这支股票,其实好股票多的是,为什么非要抓着这支股票不放呢?
不承认自己投资眼光有问题,只是抱怨这支股票的业绩不好,这就是普遍投资人的心理,其实关系比投资更好掌控,也许换一种思维,换一种眼光,就可以获得非常好的关系了。
因此在两个人的世界里,付出不用太多,平衡就好。
……………………
春泥:人生苦短,你要好好爱自己!
钢蹦妈:是呀,时间紧张得很。
春泥:亲人们,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你怎么做的呢?过于严厉会让孩子加重自责,感觉自己很不好,降低自信,而且学会撒谎。
飞扬:孩子像妈妈的情绪捕捉器,对妈妈的情绪感知力特强,越小的孩子越容易感知,只要妈妈的能量紧缩,孩子就会哭,只要妈妈放松下来,孩子瞬间止住哭泣,啥事没有继续玩。
保护孩子的安全是父母的天职,这个过程中,觉察自己的恐惧焦虑担心,多观察真实的孩子,跟外在的人一事物的真实关系是怎样的,是否真的有危险等,尽量以平稳的心态,默默维护孩子的安全,而不是大惊小怪。
即便是非常紧急的状态,比如孩子确实跟危险动物在一起,或者孩子爬的楼梯年久失修,那么父母不能惊慌,你一惊慌会让孩子也惊慌,更让孩子陷入危险。这时要父母保持冷静,不动声色的把孩子带离危险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
春泥:只要你比昨天做得好,就该为自己喝彩!早安,亲爱的你!
天龙:你的一生,除了自己,谁也不能为你负责,相信自己能做好决定。
建康:你的今天,就是孩子的明天!你今天对孩子喊,就别怪他明天对你叫;你今天对孩子没耐心,就别怪他明天对你不耐烦;你今天训孩子不如别人优秀,就别怪他明天怨你不如别人爹妈有权势;
你处处苛求孩子完美,就别怪他自卑懦弱;
你习惯打骂孩子,就别怪他崇尚暴力或奴性十足;你自己界限不清,就别怪他不负责任。
好的教育,应该是父母通过孩子这面镜子,不断发现自我、修正自我、挖掘自我,并用新的自我来为孩子做示范和表率,我们是在教育的孩子过程中,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
商诚:给你一把金钥匙
从前,有一个女子,总是做一个奇怪的梦,梦中常出现相同的场景:
很多人被关在一个黑房子里,房门上了一把生锈的铁锁,人们在里面哀求。每当梦醒,她就觉得自己胸口闷得慌。
久之,她得了一种病,觉得胸闷、心神不定、非常烦躁。
她听说有一位老和尚可以医治一些疑难杂症,于是就跋山涉水去求见。老和尚说:
“这病不难治,我给你一枚金钥匙,你挂在胸前,但应记得,如果再梦见那个场景,用钥匙把门打开,把黑房子里的人都放出来。这样,你的病就好了。”
她谢过老和尚,挂着金钥匙回家了,不多日,果然又梦见了黑房子里的人,这次,她凑近了黑房子向里张望,看见房子里都是自己讨厌的人:
有骂过她的婆婆、欺负过她的邻居、还有小时候把她推进臭水沟里差点淹死她的同伴等等。
再向里看,怎么还有一条瘸腿狗?
她想起来了,这条黑身体白脑门的恶狗经常出现在小时候她上学的路上。
总之,黑房子里有很多曾经伤害过她的人。
她想:我可不能打开这个房门,受罪的应该是他们。于是,在求救声中,她收回了金钥匙。
半年过去了,她的病又加重了,她去求见老和尚。老和尚说:
“只有最后一次机会了,否则我的金钥匙也救不了你,今天晚上你还会梦到那个场景,在那把锁还没有真正锈死之前,你必须把它打开。”
听了老和尚的话,她下定了决心。
果然,晚上又梦见了黑房子,她什么都不多想了,勇敢地拿出金钥匙,“咣当”一声打开了锈锁,里面的人拼命挤了出来。
隐约中,好像还有一个女子在人群最后边慢慢向门口走来,越来越近,她觉得女子竟如此面熟,好像是自己,不!就是自己,她蓬头垢面,目光呆滞,十分瘦弱可怜。
就在这女子走出黑房子的一瞬间,黑房子突然倒塌了,阳光倾泻进来,刺眼的光亮使她惊醒,她浑身出透了冷汗。
此时传来老和尚的声音:
“囚住了别人也囚住了自己,锁住了过去也锈住了自心;怨恨烦恼垒起了黑房子,打开心窗让阳光照进。”
自此之后,她的病彻底好了。整个人变得眼里有光,面色红润,十分漂亮。
你的内心有没有黑房子?那里有没有你憎恨的人?
你要不要一把金钥匙?你是否愿意放了他们?
你愿意放过别人,解脱自己吗?不负此生,不负众生!
……………………
董美:凉凉的早晨,暖暖的问候;满满的牵挂,深深的祝福:愿我们都健康快乐,幸福永远!早上好!
岳燕:儿童只有在对自己的能力不确信的情况下,才需要有外在的赞美和肯定来稳固他的自信。无论在什么事情上,只要孩子已形成较为确定的能力就不需要经常去夸他,否则他会感到做作和廉价,反而让他对自己产生怀疑。
菊子:毛毛虫效应: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某人将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并且使它们首尾相接,围成一个圈,同时他又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食物在离花盆非常近的地方。
然后,毛毛虫就开始绕着花盆的边缘一个跟着一个走,一天又一天过去了,它们依然没有改变行动轨迹,最终因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
这是毛毛虫固有原有的本能、习惯、先例和经验才导致最终的悲剧。
我们需要跳出毛毛虫效应的影响,转换思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这样有可能更好地解决我们所面对的问题。能够别具一格,把别人看不到的潜在价值开发出来,从而获得非凡的成功。
……………………
岳燕:接受自己的真相,与自己的内心达成和解,清楚地不带评判地看见自己,看见别人,懂得捍卫自己的边界,不去牺牲自己,迎合别人,也懂得尊重他人的边界,不去强迫别人,干涉他人的自由,这些宝贵的心理素质,才是幸福的必须条件。
春泥:做更好的自己,给自己一个自信的理由,也给自己一些骄傲的本钱,更是给自己一个坚持下去的希望。那个更好的自己,适合未来的你,也适合现在的你。只有拥有了一颗更好的心,才会有将来更好的未来。当你拥有了更好,这所有一切的更好,都会和将来的你挂钩,让你在阳光满日里尽情欢笑。
……………………
春泥: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祝你身体健康!
飞扬:快乐就是一种幸福的感觉。有些快乐是唾手可得的,有些快乐则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不管哪种快乐,都会让我们心存美好,心生惬意,心漾甜蜜。以乐观的心态看待世界,世间处处皆快乐;以平静的心态看待事物,事物处处都美好。早安!
……………………
商诚:你是如何看待别人对你的否定和拒绝的?
我不知道大家看了这个主题会给我什么样的答案。
有的人被拒绝和否定会感觉难过,有的人会受伤,有的人甚至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以防止难过和受伤。
当你表达需求,总会有人拒绝你。当你做了一件事,总会有人否定你。没有人可以完全围着你肯定你、接受你、满足你,因为你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
那么你为什么你害怕被拒绝和否定。你是否会有这样的观点和期待:
被拒绝和否定,就意味着我不够好。如果做了一件事,就需要受到表扬。如果没有反而得到了批评,就是因为自己不好而没有得到。
期待别人从来不否定我,所有人都可以接受我。一旦我表达期待,我就要被满足,不然我会很受伤。
如果我不能确保一定被满足,那我宁愿不表达。
这是什么神逻辑:
你表达,别人就一定要满足你。你做了别人否定了你,就是你不好。
这是被伪装的、又赤裸裸的控制和软性要求。
…………
因此我们要正确看待别人对我们的拒绝和否定:
谁也不具有他人的经验,因此对他人事件的评判,都只代表他个人自己的角度。
总有人嘴里很难说出表扬,总有人只喜欢表达否定。
他们有自己的标准,他们的经验构成了他们的爱好。在他们的情境里,他们喜欢的或者方便的,就接受。他们不喜欢的或者不方便的,就拒绝。
这和你好不好没有关系,也和喜不喜欢你没有关系,只是因为你不在他的情境里,无法从他们的情境去理解他们的拒绝。
而且有的时候还会概括化为的折磨了自己:他在这件事上拒绝了我,我高度概括和上升到人格层次上:因为我这个人不好。
就算是极度亲密的恋人之间,都常常存在拒绝。难道一但在某个事上被拒绝,就意味着自己不值得被爱了?就要分手或离婚?
…………
如果你感觉到自己被否定和拒绝的时候自己就是不好了,那么这其中一定发生了两个微妙的过程:
1、你放弃了自己的标准,认同了他们的标准。
用他们的标准来看,你是不好的。因为他们的标准那么高,那么和你不一样,他们的眼光容易看到不好而不容易看到好。
然后你认同了他们的标准,并且来折磨了自己。
2、你假设了他们的情境、背景和你一样,你觉得他们可以接受,就认为了他们也同样是合适接受的情境、背景。
…………
可是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你不停的切换自己的标准,尝试着认同他人的,你就总能找到否定。
解决方案,最好的就是:区分,拿回自己的标准来。
区分之一就是:他们的标准和你的标准。
你可以是那个自己好坏的决定者。你可以有自己的标准,来判断自己做的好还是不好,你可以给自己肯定和认同。
而不必用他人的标准来评判自己。
你才是自己好坏的那个真正决定者,与他们无关。他们只是旁观,并非决定。
区分之二就是:事和人。
别人对你的拒绝或否定,可能只是因为那件事。你不需要高度概括到人的好坏上来。
他拒绝和否定你这件事,并不影响他喜不喜欢你这个人。
如果喜欢你,就要肯定你所有的事,接受你所有的事,那,你也太霸权主义了。
往深层里说,就是:你这么害怕拒绝,但你接受你自己吗?
…………
常常让我感到吃惊的是:
人们先否定了自己,才害怕被别人否定。
人们先抛弃了自己,才会害怕被拒绝。
人们内心有个深处的声音:我是不值得被肯定的,我是不值得被接受的。才这么害怕这些恐惧真的会发生,才会对现实发生这么反应激烈。
怕被拒绝和否定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在原生家庭里有一个被否定的童年创伤。
在长大的过程中,他们常常受到批评、指责、拒绝、否定。
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就会对否定和拒绝及其敏感,很自然触发他当年辛苦建立的保护机制:我被否定和拒绝,是因为我不好。
这是一种保护。因为一旦承认“我不好”,我就可以放弃努力了,我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理由来解释我为什么会被否定和拒绝。
而一旦承认“我不好”,在沮丧的时候,心里也会升起一种踏实感。因为这种感觉太熟悉了,太亲切了,太有安全感了。
…………
可是你还是长大了,你还是得看清楚,你和很多人一样,你可以事情没做好,可以事情被拒绝,但这和你好不好已经没有关系了。既然是事情上的事,你都可以通过你的努力,来把它做好。
这其实就是后天重新塑造自信和开朗的过程。
自信,就是我允许自己被否定,这不代表我不好。
开朗,就是我允许我被拒绝,这不代表我不好。
我即使被他人这样对待,即使被万人唾弃,我依然看得清这个事实:我可以拿回自己的标准,来欣赏我自己。
被否定和拒绝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根本无需再为它痛苦和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