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_天蚕土豆_歪小说 > 其他小说 > 海空之旅 > 第二章 宝图诱惑

第二章 宝图诱惑

错误举报

上图的“进入阅读模式”是360的不建议大家点,点了后可能进入乱码模式。

    主题词

    创新并非神秘莫测,创新并非可望不可及,创新成功的秘密之门已向你打开。

    ?只有能满足新需求的创新才能成功,这是因为在新的需求已经形成或潜在的需求正在逐渐形成之中,创新才有了基础和必要。所以只要找出新的需求或潜在的新需求并且设法满足它,就能实现有效的创新。

    ?紧紧围绕着明确而专一的战略目标开展创新。

    ?创新以破字当头,立在其中。破见刚,立为柔。柔的模式即为和谐之道。

    ?创新是决策的灵魂,在决策程序中不断循环。

    太阳渐渐的西沉,海风徐来,碧海流金。海平线上仅剩下一个红色的半球。

    夜色降临,一片朦胧,迎面吹来的海风令人十分凉爽。

    司马明看看左右无人,从西装内袋取出一张图,小声说:“周易,我们来研究一下这张图。”

    提起这张图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

    上个月,沈教授离开工厂以后,工厂全面展开了技术改造,因为水是该企业的主要原料,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所以要先解决水源问题。有一天,工人们在山脚下挖一口井。在离地面2米深处,突然挖掘出一个铁箱,工厂的保卫人员将铁箱取回,打开一看,里面只有一张图和一把钥匙,并无其它值钱的东西。保卫人员将图纸和钥匙交给了司马明。司马明拿到图纸和钥匙后,一直不断的琢磨,图上仅有一个Δ符号和一个9+3=12的等式。

    司马明认为图纸里面一定隐藏着一个很大的秘密。随后他走访了在工厂附近居住的几位老人,据老人们回忆,工厂的现址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曾经是侵华日军的一个军营,靠山脚一带是高级军官的宿舍。当时,日军押着从世界各地抓来的劳工到附近山上挖铁矿,然后将铁矿石运到码头用船运回日本。同时在夜间用卡车将一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劳工拉到几十公里远的地方挖金矿。不知有多少劳工就因日夜不停的劳作而活活累死,离矿区不远的万人坑就是证据。

    司马明想,这铁箱说不定是当年某个日军军官埋下的,里面的图纸和钥匙说不定与流传很久的海岛宝藏有关,那可是八吨的黄金和价值连城的珠宝啊。所以这段时间他一直在研究这张图。

    司马明指着图纸对周易说:“我仔细琢磨了几天,你来看,图上所画的Δ可能是代表工厂对面山顶的古塔,而9+3=12等式可能是指第九层第三排第十二块石砖。我估计挖开石砖后可能有一扇门,再用这把钥匙把门打开,就可找到宝藏。”

    司马明和周易商量决定,过几天听完沈教授的课后就开始寻宝行动。

    几天过去了,又到了沈教授培训的时间,大家一早就来到了天涯大学,根据沈教授的安排,上午阅读有关资料,下午讨论,晚上沈教授才授课。

    “晚上好,离开大家已一个多月了。”沈教授开始上课。

    “我们已经知道了创新的重要意义,任何事情的发展和变化都有其规律性。那么要想创新成功有没有原则可遵循,请大家注意,我这里所说的创新原则指的是创新活动应遵循的法则和规律。大家已阅读了有关资料,也进行了讨论。下面谁来谈谈这个问题。”

    沈教授接着在黑板上写上:创新原则

    司马明首先发言:“根据学习资料和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我深深的体会到,不是任何创新都能取得成功的。只有能满足需求的创新才能取得成功,这是因为在新的需求已经形成或潜在的新需求正在逐渐形成之中创新才有了基础和必要,才能实现有效的创新。”

    “司马明说的非常好。”沈教授说,“只有找出了新的需求或潜在的新需求,才有了创新的基础和创新的必要,创新才能成功。这是对创新概念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从创新就是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角度出发,找出的如何才能创新成功的第一条原则。”

    沈教授说完后在黑板上写下:

    1、需求原则:只有能满足需求的创新才能成功。

    “我认为司马明说的不完全,把能满足新的需求作为创新成功的必要条件我不反对,但这并不充分。比如,一个企业所面临的变化是无穷的,要满足的新需求也是无尽的。战略创新与策略创新对企业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所以我认为只有在明确而专一的战略目标下进行创新才有可能成功。这是因为战略创新是决定未来命运的,所以创新活动应紧紧围绕着战略目标展开。要以咬住青山不动摇的决心,以不变应万变的勇气,紧紧抓住焦点开展创新。”山本发言。

    沈教授赞许的说:“山本说的很好,只有围绕明确的战略目标开展创新才有可能成功。我们把这条原则称为聚焦原则。”

    沈教授在黑板上写下:

    2、聚焦原则:围绕明确的战略目标开展创新。

    “山本说的也不完全对,任何事物都是有联系的,在某一方面进行创新,而不同时考虑到其它方面,这可能会引发更大的矛盾,从而使创新失败。满足了这一方面的需求,可能又会引起产生其它方面更多的新需求,从而处于更加困难的境地。请问沈教授,不知有没有能通用的创新模式?”周易接着发言。

    “周易,所谓通用的创新模式是没有的,世上永远没有对任何人、任何企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通用的创新模式。创新以破字当头,立在其中。破见刚,立为柔。所以创新要成功,还需要遵循和谐的原则,创新要考虑协调、平衡、融洽、配套的要求。我们把这条原则称为和谐原则。”

    沈教授说完后在黑板上写下:

    3、和谐原则:协调、平衡、融洽、配套。

    “下面请大家说明协调、平衡、融洽、配套的和谐原则对创新成功的重要性。”沈教授说。

    张明说:“我认为,协调是现代管理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则,领导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协调。比如一个企业的战略创新与策略创新应有机的协调,策略创新必须符合战略的总体规划要求。组织创新与制度创新也应密切协调,组织创新与制度创新的目的,都是为了保证内部资源的协调以利发挥最大的效用。简单、少层次、灵活多样化、紧凑、自由、富有弹性的组织结构是企业创新的组织保证。而相应的制度也应随着组织的变化而变化,因为随着组织的变化原来起促进作用的制度可能会不再起作用甚至起阻碍作用。所以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如果不协调、不同步,就不能起到创新的效果。”

    司马明说:“平衡的要求也是至关重要的,创新就是要解决需求矛盾从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旧的需求矛盾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需求矛盾,矛盾的存在是永恒的,而解决矛盾达到平衡是暂时的,所以创新既要以平衡作为手段,又应以平衡作为要达到的暂时目的。比如,在企业进行有关减员增效的管理创新时,要考虑与保持企业和社会的稳定相平衡。在有关信用扩张的创新时要考虑与投资收益相平衡。”

    山本接着说:“融洽的程度有时决定了创新的成败。比如,应该将观念的创新完全融入文化的创新之中。企业应该将‘从追逐利润的最大化转变为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消费者创造财富,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的观念融入‘以人为本,尊重员工,尊重客户,服务至上,鼓励创新,永争一流’的企业文化之中。没有文化作为基础的观念是不牢固的空中楼阁,不能深入人心。而没有形成创新观念的文化是封闭落后的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将起阻碍作用。”

    接着周易也谈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创新对配套的要求是很高的,有时仅仅是因为某一措施未能配套而导致整个创新成果被否定。比如,开发新产品是创新最具生命力的表现,没有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企业就没有生命力,企业只有破产。但新产品的开发与市场营销必须相配套,从市场营销中发现新需求,开发出有市场销路的新产品,采取新的市场营销策略促进新产品的销售,通过广告宣传,售后服务,客户调查,市场zhan有率的反馈等配套措施了解和评价新产品开发的有效性程度。”

    姚桃说:“刚才大家发言谈了许多原则和要求,我想问一个实际操作问题,创新既然没有通用的模式,那么在实际操作时有没有基本程序?从何处着手?”

    周易马上回答说:“那还用问,解决任何问题都要从调查研究着手,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认为首先应该通过调查了解清楚目标与现实存在的差距,从而找到存在的新需求或潜在的新需求。进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新点子和新方案,实现创新。”

    田广说:“创新是决策的灵魂,决策程序是一切活动应遵循的程序。既然创新是一种活动,那么也应该遵循决策程序的基本步骤。”

    沈教授走到黑板旁,在黑板上排出了一个大金字塔并写下:

    4、循环原则:金字塔循环程序。

    实施、反馈

    评价、选择方案

    提出所有可能的方案

    调查需求、找出差距、确定目标

    (金字塔)

    第一层:调查需求,找出差距,确定满足需求的明确目标。这是创新的首要环节。

    第二层:提出所有可能的方案,集思广益,建立起激励机制,鼓励全体人员广泛参与。这是创新能否获得好方案,能否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促成大家共同执行的关键环节。

    第三层:评价、选择方案。这是创新活动的核心环节。以满意度作为筛选的标准,利用评价四维法,从资源、风险、利益、机会等方面进行评价。也可请评价机构,专家小组参与评价工作,这样可使方案具有更好的可行性。

    第四层:实施、反馈。贯彻执行方案,加强监督控制,及时反馈情况。以保证实施结果与决策期望接近。当然这里要求衡量创新成功的标准在创新目标确定时就要同时明确的给出。这是创新程序的最后环节。

    沈教授最后说:“原有的需求满足了,又会产生新的需求。需求不停,创新不止。个人、企业、社会才能永葆活力,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创新实际上是一个永不休止的循环过程。这就是创新循环程序。

    在沈教授的指导下,司马明和全厂职工围绕着按时完成技改通过国家认证的战略目标,全面展开了技改工作,新招聘的5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已到位,由八位各部门负责人员组成的技改办公室已正式开始运作。工人的第一阶段培训已经结束,准备考核后择优录用。整体的改造设计方案已通过有关部门的会审,正在分步实施。新厂房的基建已开工,新生产线及相关设备的订购均已完成。铺设环厂水泥大道,重新安装水、电、汽、消防等设施,筹建中心化验室、动物实验室、水净化站、空气净化系统等工作均在有条不紊的开展。全厂上下围绕着一个共同的战略目标,齐心协力的共同奋战。

    同时,为了保证技改的成功,工厂采取了四个方面的配套改革:

    第一、产权改革,明确关系。实行股份制改造,引入新股东,解决了管理体制和资金来源等问题。

    第二、质量第一,明确责任。转变企业经营理念,将追求企业的短期利益转变为追求在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使企业长期利益最大化。通过建立有效的控制机制,将产品质量问题解决在产生之前。

    第三、品种创新,形式多样。企业充分认识到开发品种的速度问题实际上是利润问题。不断的抢在别人前面给市场提供新的品种是一个企业生命力的体现,通过采取企业开发,品种合作,品种入股,职工集资持品种,品种承包,代加工品种等形式,使品种开发工作大大加速。

    第四、销售做强,市场做细。将销售网络和销售渠道重新布局,销售网络和销售渠道本身就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通过对市场的细划,对经销商建立完整的档案,优存劣汰,调整营销组织机构,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招标的办法引入销售强者将市场做活。同时增大清收销售货款的力度,减少呆帐死帐,盘活资金。

    由于采取了改革的配套措施,保证了技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