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_天蚕土豆_歪小说 > 其他小说 > 海空之旅 > 第四章 亡命天海

第四章 亡命天海

错误举报

上图的“进入阅读模式”是360的不建议大家点,点了后可能进入乱码模式。

    主题词

    如果你已经找到了宝藏,能否取走,决定于你的创新能力。而创新潜能人皆有之,只要你善于培养和充分发挥,你也一定能成为“创新大王”。

    ?质疑心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心理基础。凡遇到变化都问为什么?凡发现新需求都寻找其原因。

    ?要创造性的实现任何目标,首先要有在头脑中想象出这个目标状况的能力。通过指向确定目标的想象力就可规划出创新的蓝图,所以培养想象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

    ?增强对已经发生变化和潜在变化的敏感性培养,就可以使创新能力在及时性和预期性上大大增强。

    ?培养弹性心理会使创新能力充满活性,具有应变力。

    天刚亮,司马明和周易便租了一条游船,装扮成游客,沿着海岸线南下,到天海市开始了寻宝行动。

    游船来到了红树林风景区。烈日当空,海面风平浪静,一望无际的红树使海天变得翠绿,红树不怕咸,专门生长在海泥里,有的长在海滩上,有的一多半泡在海水中,只露出个头。它的果实成熟后自动从树上脱落随海水飘浮,飘浮到哪里生长到哪里,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所以才能形成海上红树森林的壮观。

    据说是因为红树的根、枝、茎是红色的,所以称为红树。但是否由此而得名,则无法考证,不过红树的叶子和果子却是绿色的。红树林里生长着大量的鱼、虾、蟹、海鸟、野鸭等等,因此被称之为海上银行。

    司马明和周易的游船驶入红树林区不久,突然发现后面有一艘快艇追上来,艇上站着两个蒙面人。快艇开的速度非常快,从游船边冲擦而过,掀起一波大浪使游船激烈的摇晃,差点掀翻了游船,真危险。司马明立即将游船快速的驶入茂林区,乘着四周无人,周易迅速地拿起装宝物的铁箱,放入一棵红树枝上的大鸟窝里,然后重新驶出红树林。

    司马明驾驶游艇离开红树林后,又行了一程,西洲岛已隐约可见。这时刚才相撞的那艘快艇又追上来,直朝游船撞来,司马明急忙转动船头躲避快艇,但由于转动太快,游船向一侧倾斜,大量进水,渐渐沉没入大海中,司马明和周易落入了水中。好在司马明和周易水性都极好,落水处离西洲岛也不远了,所以他们将旅行包顶在头上,慢慢的游向西洲岛。

    五月的海水已不觉得太冷。他们游了两个多小时,终于踏上了西洲岛的沙滩。此时太阳已被海平面收藏起来了。

    西洲岛大约有三平方公里,岛的四周均是大片的沙滩,岛屿中央有一座小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灌木和野菠萝。这里原先荒无人烟,是海鸟、海蟹、海龟的天堂。当地渔民偶尔夜间到岛上抓海蟹,拾海龟蛋。

    近几年来,西洲岛已开发为旅游景点,游客渐渐的多起来,一些宾馆和酒店等配套服务设施也先后在岛上建成开业。现在到处是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人称海上不夜城。

    西洲岛虽然不大,但这里空气清新,沙子洁白,海水碧蓝透明,盛产海鲜。这里的海鲜不仅生猛新鲜且味道独特,鲜美无比:几十斤重的石斑鱼,天上第一美味的海鲳鱼,深海才有的沙鱼、马鲛鱼,仅胡须就有一米多长的大龙虾,一只就可剥出满满一盘蟹膏的大海蟹,张牙舞爪比桌面还大的老章鱼,剧毒的海蛇,人手臂一般粗的海鳗等等各种生猛海鲜应有尽有。

    渔民抓到海鲜后卖给酒店,酒店在海边设有自己的渔排,那是伸入海中的一个个大网箱,海上搭有木桥可通往。酒店先将海鲜养在渔排里,待客人看中哪只海鲜现场抓起烹调,可清蒸、红烧、油炸、煎炒、也可吃火锅。各种吃法随客人所欲,且价格不贵,通常三口之家到岛上吃一顿海鲜也就花200元左右,所以食客不断,吃了一次还想吃下一次。

    吃完了海鲜,可到卡拉ok厅唱歌跳舞。也可在潜水教练的陪同下到海底潜水观光,或坐上摩托艇在海里冲浪。胆大一些的人系上绳索由飞艇拖着在海上滑水,会有飞起来的感觉。也有人吊在降落伞上由飞艇拖着上升到半空中翱翔。但大多数人吃完海鲜后就到海边游泳、钓鱼、散步、拾贝壳、打排球。真是个极乐世界,游玩休闲饮食的好去处,让人流连忘返。

    上了西洲岛后,周易立即向游船公司报告了游船沉没的情况,游船公司驻西洲岛办事处给他们另外安排了一只游船,可随时使用。

    司马明觉得撞沉游船的魔影一直在跟踪他们,必须想个办法摆脱。他对周易使了个眼色说:“走,藏宝贝去。”

    他们先到旅游商品市场走了一圈,然后选了一个无人的沙滩,两人用手挖了个大洞,将刚买来的一只旅游品塑料金牛装入旅行包里埋进了沙里,盖上沙后用脚踏实才离开。

    他们找了一家宾馆住下,觉得肚子有些饿了,走到海边的一个海鲜大排挡,要了几只大海蟹清蒸,一条小沙鱼红烧,外加一盘青菜,两瓶啤酒,狼吞虎咽的吃起来。

    这时,一辆沙滩摩托车飞驰而过,车上的人一伸手将司马明放在桌边的黑包抢走,司马明和周易还来不及反应,摩托车就无影无踪了。

    司马明和周易结了账,赶到埋“宝贝”的地方一看,刚才藏宝的洞已被挖开,空的旅行包被丢在一旁。

    司马明苦笑道:“这回可以轻松睡觉了。”

    回到宾馆,洗了热水澡,由于一天劳累,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凌晨2点多钟,司马明因为有夜间上卫生间的习惯,醒了,还未起床便听见窗户外有玻璃刀切割玻璃的声音,赶紧打开床头灯一看,窗外有个黑影一闪而过。司马明马上叫醒周易,走到窗前一看,玻璃窗已被割下一块。司马明对周易说:“真危险,看来此地不可久留,我们还是提前出发吧。”

    他俩穿好衣服,洗漱一番,到总台付款退房,随后到酒店旁边的一间烧烤屋里吃早饭。虽然此时已经是凌晨3点了,还是有不少游客在吃夜宵,他俩匆忙吃了点东西就走了。

    来到了租船处,取了昨晚定好的游船,司马明和周易驾船回到了红树林区,转来转去都没找到昨天藏入金牛的那片红树林,待找到藏入金牛的那棵红树时,天已发白,他们将船慢慢靠近那棵红树,从树枝上的鸟窝里取出了金牛。

    这时,太阳已从海平线上慢慢的探出头来,海上出现了日出的壮丽景色,半轮红日镶在深蓝色的海平面上,金光四射,似万道金线穿云破雾,空气经过阳光的彻底洗涤,格外清新。海面出现一条金光大道,四周是闪闪发亮的金鳞片,好像有成千上万尾金鱼在其中跳跃。不久,整个红日耐不住这种冉冉上升的速度,突然腾空一跃,跳出了海面,海面此刻被照得一片通红。经海风一吹,海浪上下起伏,海面上的金光大道变成了一条会游动的金龙,左右摇摆,上下翻腾,十分壮观。

    司马明和周易取出了金牛,害怕再出意外,赶紧驾船赶回工厂。

    第二天傍晚,司马明叫上周易,一起到技改施工现场。路上遇见了来工厂洽谈合作事宜的山本。

    山本迎面走上前来打招呼:“晚上好,司马经理,这里的景色真是太美了。”

    司马明说:“是啊,山本先生,留下来我们一起共同把这里的景色建设的更美好,用我们的双手给这里再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山本连忙答道:“大家在沈教授的指导下,发奋图强,十分敬业,敝人深感佩服,照这样下去,按期完成技改应该没有问题。”

    司马明说:“是啊,经过沈教授的指导,技改工作已热火朝天的全面展开,几支施工队伍同时作业,互相配合,进展顺利。全厂职工已连续奋战五个多月了,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全力以赴的工作,把按期完成技改通过验收作为每一个人自己的事情而努力。我本人也觉得信心大大增强,但对下一步的工作如何开展,还望山本先生多多指教。”

    山本说:“非常惭愧,指教不敢。但我觉得在整个技改过程中,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工人,创新能力不够。还是按照老办法,老经验,老模式来工作。创新仅停留在概念上,并没有落实到行动上,我真担心这样技改下去,其结果是克隆出一个老厂,而达不到技改的目的。所以我认为下一步关键是要提高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提高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还得请沈教授来指点。根据企业管理的经验,创新能力就像鸟的一对翅膀,它拍一拍就能使鸟儿飞跃,真神奇。司马经理你想一想,到底是什么因素使有的人新点子、新主意、新思想、新概念一个接一个的层出不穷;到底是什么魔术使有的企业不断的出新招,新产品一个接一个的不断涌现;到底是什么动力使有的企业像弹簧一样在市场竞争中伸缩自如,游刃有余,不管风吹浪打,都能按既定目标前进。承受能力,应变能力都很强,始终能保持在行业数一数二的领先地位。而有的人,有的企业却对环境的变化麻木不仁,始终慢了半拍,跟不上环境变化的需求,最终被社会所淘汰。我认为这些都与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再深入到理论的高度我也搞不清楚,还得向沈教授请教。”

    司马明说:“我已同沈教授联系好了,明天上课。”

    司马明看天色渐渐暗下来,心里挂念着技改施工现场,与山本告别后,又在工地上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第二天,又到了沈教授给大家上课的时间了。

    晚上,当司马明和周易走进教室时,课堂上正在播放《梁祝》轻音乐,优美动听的曲调使人顿觉心旷神怡。

    见人已到齐,沈教授走上讲台,关了音乐,打开幻灯,屏幕上出现了海岛风光的背景及四个大字:创新能力。

    沈教授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和研究创新能力的内容,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首先大家来考虑一下,创新能力的含义是什么?”

    张明说:“创新能力是指开发新产品和新客户的能力。”

    周易说:“创新能力是指承受风险的能力。”

    山本说:“创新能力是指开拓新市场,开发新产品,引入新的管理模式,建立新的销售渠道,实施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总之是实现新东西的能力。”

    司马明说:“创新能力是指提出新点子,新思路,新方案及抓住新机遇的能力。”

    沈教授说:“大家回答的都很好,实际上,创新能力就是指随着需求的变化能及时满足新需求的能力。既然是一种能力,那就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逐步培养和提高。为什么有的人创新能力较强,新点子,新主意,一个接一个如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为什么有的企业开发新产品,发展新客户,建立新销售渠道的能力很强,一直领导新潮流,始终走在行业的领先位置,获得了丰厚的利润报酬。这些都同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关系。那么如何才能培养较强的创新能力呢?”

    随着沈教授鼠标一点,一排排文字出现在屏幕上:

    创新能力:

    ?质疑心理:怎样才能与众不同

    ?想象力:创新蓝图的设计师

    ?敏感性:及时发现新需求

    ?思维弹性:应变与善变

    沈教授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学习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1、从心理方面,培养创新能力首先应培养质疑心理,与众不同的求异心理,而不是从众求同的心理。

    质疑心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心理基础。凡遇见变化都问为什么?凡发现新需求都寻找其原因,然后通过观察别人是怎样应付这种变化的?是如何满足这种需求的?有几种方案可供选择?如何集众之长与众不同?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做得比别人更好?以质疑的眼光看世界才能培养出较强的创新能力。这个问题归纳为:

    质疑心理:

    ?凡遇见变化都问为什么

    ?凡发现新需求都寻找其原因

    ?怎么样才能与众不同形成自己的特色

    2、从想象力方面,培养想象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想象力是在感知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通过对出现的新需求、新变化的好奇,激发联想,直到产生幻想,从而引发创新思维。通过指向确定目标的想象力就可规划出创新的蓝图。人幻想像鸟一样在空中飞翔,从而发明了飞机。人幻想蝴蝶也能像人一样思维,从而有了‘梁祝’美曲。工程师要建一座大楼,首先要在大脑中想象出它的轮廓。任何目标的实现都必须在头脑中先想象出这个目标的状况。有较强的想象力,有较强的经过重新组合产生新形象的能力就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这个问题归纳为:

    想象力:

    ?永远都有对新需求、新变化的好奇心

    ?将现有元素进行重新组合,激发联想

    ?忘记现实、忘记过去的幻想

    ?指向确定目标,满足新需求的创新思维

    3、从敏感性方面,培养创新能力必须增强对已发生的变化和潜在发生变化敏感性的培养。

    这就相当于给创新能力增加了预警系统,该系统能从微小的变化中一叶知秋,从潜在的变化中及时发现新的需求,达到创新的及时性。能从眼花缭乱的千变万化中发现变化的真谛。善于从大量的现象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判断,有从量变到质变的敏感性。而不是麻木对待变化,跟在别人的后面走,这样必然导致别人获取利润自己得到风险。

    一个企业要增强对市场变化的敏感性,组织模式的简单化是必须的,如果机构重叠,对外界的反映必然缓慢或不真实。而开发产品的预期性是产品能否畅销的决定因素,如果产品开发出来时,正处在需求的生长期,将得到丰厚的回报。但如果开发的产品是滞后的,已进入了产品需求的衰退期,这样,亏损就是必然的。这就是敏感性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所取到的重要作用,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这个问题归纳为:

    敏感性

    ?预警系统,增强创新的及时性

    ?善于发现潜在的新需求、真需求

    ?组织结构的简单化、开发品种的预期性

    第四、从思维弹性方面,培养思维的弹性将使创新能力充满活性。

    物质的弹性是指事物的伸缩性,物体受外力作用变形后,除去外力时能够恢复原状的性质。比如柳枝的弹性就很好,大风吹来,先随风飘扬,待风吹过,又回到原位。所以迎风招展而不折的柳枝哲学就是应变能力。

    应变能力就是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变化的能力。首先通过观察环境的变化,观察对手的变化,再审视自己的现状,做到知已知彼,才能有较好的解决方案。只有增强应变能力才能增强创新能力。

    要有较强的思维弹性,还须不怕变化,消除恐惧感。勇于承受变化带来的一切后果,要有让暴风雨来的更加猛烈些吧的海燕精神,迎接变化的挑战。创新是需要勇气的,勇气是增强创新能力的动力,所以消除恐惧感,增强承受能力从而使思维弹性增强,也就能达到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同时,一个有较强弹性的企业必然是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善于变化的具有很强适应性的学习型组织。大兴学习之风,鼓励学习,营造学习氛围。增加企业文化底蕴,从而使创新能力有深厚的基础。

    中国儒家所倡导的中庸之道与思维弹性有相通之处,不知儒家大师们是否从柳枝的弹性中得到启发,从而产生出中庸之道的思想,这一思想在当今世界流行的管理理论中还是具有积极的作用。这部分内容归纳为:

    思维弹性

    ?创新思维必须充满活性

    ?柳枝哲学与应变能力

    ?消除恐惧感,提高承受能力

    ?营造学习氛围,建立学习型组织

    ?中庸之道与思维弹性相通

    创新能力产生于:质疑心理?想象力?敏感性?思维弹性。

    沈教授鼠标一点,屏幕中间缓缓升起“创新能力”四个大字。

    几天后,沈教授来到工厂,组织大家在一起分析了工厂近年来的情况。主要产品销量锐减、市场份额减少、售价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工厂在营销上缺乏创新能力,尤其是对市场的敏感性不强,不能及时发现市场的新需求。当需求转移时,工厂又未能随着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销售策略,仍然采取过去那种一贯不变的销售管理体制,这样必然被市场所淘汰,产品滞销是必然的。

    工厂应该建立起新的营销模式,将市场细划,建立起固定的销售渠道和销售网络,定位和巩固稳定的顾客消费群体,采取终端销售模式,减少中间环节,将终端消费者作为主要销售对象。但是,如何才能避免被终端用户占用货款从而无法周转的局面出现?这就需要有质疑心理,采取与众不同的创新思维。沈教授提出了两个解决办法:一个是与原料厂商联营,由原料厂家垫付这段时间的款项,这样工厂实际上就不用投入多少资金。或者与产品经销商联营,将若干年的销售权一次卖给经销商,由经销商垫资销售。另一个是强化客户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实行完全无赊欠经营对销售量的影响很大,但赊销又易形成呆死帐。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采取有效的客户信用管理,成立市场管理部门,将市场管理、信用管理、售后服务一体化。建立建全新增应收款的审批程序,完善应收账款的分析与控制。完善供货协议、担保协议、还款协议的管理。完善客户档案的动态管理,建立客户信用评价标准和评价制度。做到每个用户都有完善的合同,详细的档案记录。

    工厂经过调整销售机构、销售模式和销售策略,销售形势大大好转,销售量大幅增加,很快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