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祖国在召唤、我辈之责任(上)
雷至泉在茅草村过完春节,到陵临县农林局去上班,转道送小儿子到罗盘山中学的时候,雷自立还没有从征粮工作队回到学校。雷至泉对大儿子报效新中国的满腔政治热情既赞赏,也很担心。作为父亲,他是一门心思,想让大儿子上大学的,更希望大儿子学农林,子承父业。
但是雷自立对学农林一点兴趣也没有。退而次之,想让大儿子学理,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是,雷自立对学理也不上心,他是一根筋想做一名作家,而且雷至泉发现大儿子在这方面还确实有些天分。他虽然对大儿子的志向感到有些遗憾和失望,他也不想强加于他,要他今后干什么,不干什么,尊重大儿子自己的选择。
但是,雷至泉希望雷自立高中毕业后上大学,这是坚定不移的,他想,大儿子既使今后当作家,也要在大学的中文系毕业,将中文的底子打得厚厚实实的,今后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作家。同时他也深知大儿子不是那种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问窗外事的人,对政治很敏感,热情也很高。
今年是解放后的第一年,雷至泉是很希望大儿子同他一起,回久别了的家过春节的。他们已经有几年没有全家团聚在一起过大年了,可是大儿子放弃了回家过年,也放弃了与眷恋中的未婚妻小英子相聚,报名参加了征粮工作队,这是他没有想到的。
大儿子的这种舍弃小我,积极报效国家的行动,得到了不少老师和同学们的褒奖,雷至泉也觉得自己的脸上有光,但他从这件事中产生了一种预感和担心,大儿子会不会过早地步入到社会中去?可是他现在正处在学习的年龄啊!虽然他从没有想过要大儿子如何出人头地,更没有想过要大儿子当官发财,光宗耀祖。他只想让大儿子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有真本事,能得心应手地去做他自己想做的事业,能事业有成,能对国家做出自己应做的贡献。
所以他不想让雷自立过早地步入社会,现在他对雷自立最大的心愿是:高中毕业后考上大学,将大学念完了,能继续深造自然更好,纵然不能继续深造,哪时走进社会也有了相当的文化底子,为今后的工作也奠定了较好的文化知识基础。
为此雷至泉在离开罗盘山中学,去陵临县的头一天晚上,给雷自立写了一封情深意切的长信,跃然纸上,融入字里行间的中心意思是:要雷自立无论如何把高中最后一年的学业学习好,考上大学。信写好以后交给了小儿子雷自林,要他交给他哥。
雷自立从征粮工作队回到学校时,学校已经开学上课了。他风尘仆仆,也意气风发,更是思想上的收获多多。在这不到两个月的短暂的征粮工作队的日子里,他得到了锤炼,受到了教育,在他的人生经历中是难忘的。
首先雷自立为自己能在征集公粮中,为支援人民解放军西进南征,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国家的统一大业。能尽自己微薄之力,感到无比欣悦和自豪。
再就是让他深入到了社会,了解了社会,对党、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进一步地认识。在征集公粮的工作中,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人生百态。
得到了翻身解放的穷苦农民,大都踊跃地将自己家中为数不多的粮食拿出来交给征粮工作队,有时工作队员不忍心收,劝也劝不住,这种出自内心的对新中国、对共产党的拥戴和支持,让雷自立深受教育和感动;有钱的财主,家里有的是粮食,却见到他们就哭穷,讨价还价,那个不情愿,那个无奈,让雷自立感到可笑更可气;囤积居奇的粮商,与他们阳奉阴违地周旋,阴险诡诈,让他感到可恶更可恨;还有躲在阴暗的角落里的反革命,散布流言蜚语、制造恐慌以及妄图焚烧他们征集的粮食、破坏运粮的车船等等反革命行径,让他深恶痛绝。
当然也让他明白了什么是阶级斗争,让他初步悟出了什么是革命的真谛。与他同行的比他的年纪大不了多少的解放军战士,他们爱憎分明,忠于职守,一次次挫败了阶级敌人的袭击和破坏,他们英勇机智的战斗精神,以及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的品德,都让他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征粮工作虽然结束了,他的感受和受到的教育,却永远留在了他的心里。
雷自立回到学校后,他的弟弟雷自林交给了他两封信,一封是父亲写给他的,一封是未婚妻小英子写给他的。两封信他都迫不及待地看了。父亲言之凿凿、言简意远、恳切地期盼,让他的心里震撼。小英子对他情意缠绵的真情,让他无比地珍惜和眷念。
当雷自立对征粮队的紧张的战斗生活,还一时难以从心中淡出时,是父亲的信,帮助他比较快地从征粮队的战斗生活中走了出来,逐步进入了学习的状态。将来当一名作家的理想,又成了他唯一的学习推动力。想到今年是他在高中的最后一个学年,决心要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毕业后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的中文系,圆他当作家的梦,也不辜负了父亲对他的一片苦心。
雷自立回到班上,开始了他的学生生活后,有时也有一些同学在课余、闲时怀着好奇心问他在征粮队的一些情况,他也饶有兴趣地对同学们侃侃而谈。但谈是谈,在他看来都已经成了他的过去,时下对他来说主要是专心致志的学习。
刚成立的新中国,是在满目疮痍,民不聊生的旧社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是:百业待举、百废待兴,还要应对国际国内各种反动势力随时可能的侵略和破坏,因此各方面都急需大量的干部。
于是,各类军校、干部学校以及各种训练班,像雨后春笋般在中华大地上应运而生。他们的招生对象主要是中学的学生,特别是高中学生,以及具有同等学历的社会适龄青年。他们的招生简章贴满了学校的公示栏里面,边远的罗盘山中学也是如此。
因此在学生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内心的浮动,也成了学生们谈论的主要话题。有的学生人在教室里听课,心却在走神,考虑要不要报名参加什么样的校,什么样的班。老师对这种情况,不仅不批评学生学习不专心,还对学生的政治热情,给与了充分地肯定。
一个学期过去了,雷自立所在的班,已经走了近三分之一的同学。让不少同学和老师感到有些奇怪的是,一向政治热情很高的雷自立,为什么对发生在他身边如此轰轰烈烈的事,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动于衷呢?其实老师和同学看到的只是他表面的现象,在他的内心里也是很不平静的,不过他有他的考虑。
在他看来同学们的行动,都是每个人对自己人生道路的一种选择,人各有志,他的理想是要做一名作家,因此必须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面和厚实的中文基础,所以他必须要接受高等教育。况且,还有父亲的嘱咐和期盼,所以他选择了留在学校继续学习,等学业有成后再去报效祖国。他内心里的这些想法,与同学们交流,与老师恳谈,也得到了同学们和老师的理解和支持。
公元1950年9月,在罗盘山地区,是一个久雨初霁的日子。雷自立起床后,见到久违了的金色的朝阳,心里好不惬意。洗漱后拿着书本从宿舍往食堂走的路上,校园里的喇叭,播出了一条让师生们震惊不已的消息: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在朝鲜半岛的仁川登陆,从中截断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南进的部队,侵略军乘胜直逼朝鲜北方,战火有燃烧到我国东北边境的趋势。
雷自立凝神静气地听完这条消息后,在吃早饭的时候、坐在教室里上课时,这条消息一直在他的脑际萦回。也让他想起自从今年的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后的三天,美帝国主义就宣布要武装援助南朝鲜,明目张胆地要干涉朝鲜的内政。同时命令其海军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企图阻止我国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的内政。这一切的一切,已经让雷自立预感到,美军的矛头不仅限于朝鲜,是想以朝鲜为跳板,最终的目的是要进一步侵略我国,让蒋介石卷土重来。
在7 月13日雷自立又从广播里听到了,也在报纸上看到了,我国中央军委做出的“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组成东北边防军。他清楚地意思到,我国已经做好了反对美国入侵的准备。
我国与朝鲜唇齿相依,唇亡则齿寒。美国妄想将刚诞生不久的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越想越让雷自立感到形势严严峻,心想:新中国有血气的男儿不能等闲视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作为校学生会主席的雷自立,在中午召开了校学生会委员会,委员会提出动议:组织学生到罗盘山镇去游行,以表达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对美帝国主义入侵朝鲜,妄图入侵我国的狼子野心的极大愤慨。学生会的动议得到了徐满志等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决定学校停课一天,并动员老师积极参加。
经过了半天和一夜的准备,第二天上午,罗盘山中学的师生们打着“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 “保卫新中国!”“保卫我东北边境!”“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等横幅和彩旗。徐满志校长等老师们走在游行队伍的前列,浩浩荡荡地从学校出发了,到罗盘山镇的镇上游行。
沿途师生们不停地义愤填膺的振臂高呼:
“打倒美帝国主义!”
“美国佬从朝鲜滚出去!”
“保卫新中国!”
“保卫我东北边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等口号。
他们的游行吸引了镇上各行各业和来往于镇上的民众,极大的关注和驻足观看。不少的市民也跟着他们一齐呼喊口号,此次游行在罗盘山镇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在这次反对美国的游行中,雷自立班上的岳文彬也主动积极参加了,而且在游行的队伍中情绪昂扬,表情由衷,让不少了解岳文彬的同学和老师刮目相看。并很感慨地说“时代在变化,人也在变化,对谁都不能看扁了,看死了!”对此,了解更深一层情况的人说,岳文彬的变化,雷自立功不可没。这要从解放后不久说起。
1949年的年底和50年初,人民开展了清匪反霸、减租退押的运动。岳家是罗盘山镇上的首富、大地主。他的当家人岳镇林是镇上的大财阀、大恶霸。在国民党时期,岳镇林在镇长的职位上盘踞几十年,倚仗权势,对当地老百姓,横征暴敛,欺男霸女,并有几条命案在身。天高皇帝远,即使有天怒人怨,也没有人来管、敢管。
解放了,才使罗盘山镇拨开乌云见了青天。在清匪反霸中岳镇林是罗盘山镇第一个被镇压的对象。在开公审会的哪天,多起被害人的亲属对他进行了血的控诉,群情激愤,血债要用血来还的口号,不绝入耳。人民根据‘清匪反霸’的条例和人民群众的心愿,将岳镇林枪决于罗盘山镇郊区的荒野上。岳镇林被枪决后,岳家的人不敢去收尸,晚间被野狗将尸体咬得稀巴烂。第二天镇人民通知了岳家,才收了一个很不完整的尸。
岳文彬的祖父被人民镇压之后,让岳文彬恍如隔世,一向以自己的家庭为荣,自负的他,一下子从天上掉到了地底下,陡地自卑自馁到了极点。他恨这个家,又不敢离开这个家,整天躲在家里不敢出屋,不敢见人,更不敢上学去见同学和老师。
岳家的事,是雷自立从征粮工作队返回学校后才知道的,那时学校已经上课两周有余了,岳文彬却一直没有来上学,引起了他的思考。他想,岳镇林被人民镇压,是罪有应得,也是大快人心的大好事。
但是,岳文彬他是清白的,岳镇林的有些罪行,他不仅不知道,也许他还没有出生呢。岳文彬既是岳镇林的孙子,他也是新中国的一位青年,和所有的青年人一样,是祖国的未来。
现在岳文彬正处在他人生的关键的路口上:拉他一把,对他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友善和鼓励,就能让他从岳镇林的阴影中走出来,今后可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的人材;推他一把,横眉冷对、歧视、孤立、抛弃他,让他在岳镇林的阴魂中越陷越深,他这个多梦如花的青年,不仅会从此凋谢,而且还有可能在思想上滋生与人民和新社会的对立情绪,成为人民的对立面,成为岳镇林的殉葬品。
因此雷自立认为,无论从社会还是从岳文彬个人来讲,都应该对他拉上一把。他把他的想法同班上的班委们进行了沟通,大家都有同感:在旧社会岳文彬倚仗他是岳家的子弟,在同学的面前有骄矜之气,让同学们对他很反感,他疏远了同学,同学也疏远了他。现在情况大变了,我们不能落井下石,反过来鄙视他,更何况我们是快同窗六载的同学,不论他过去怎么对不起同学,究竟大家同学一场,应该说我们是有缘分的。
因此,雷自立想:现在是岳文彬最需要友谊和真诚帮助的时候。我们应伸出友谊之手,给他勇气,劝他回到同学们中间来,回到学校来上课,这是他迈入新的人生的关键的一步。班委们基于以上共同的认识,都愿意同雷自立一起到岳文彬的家里去,做他的思想工作。
星期日,阴雨连绵,雷自立同班委们到了岳文彬的家里。岳文彬在家里正处在万念俱灰,绝望到了不想活的念头都有了的时候,倍感意外地看到了这么多洋溢着友爱和热情的脸孔。
同学们来了,没有嫌弃他,岳文彬立即感动得掉下了眼泪,抱着雷自立放声地哭了。班委们都向他说明了来意:希望他尽快从家庭的阴影中走去来,回到学校里去学习。友情的力量让岳文彬重新燃起了对人生的希望,向雷自立和班委们表白了自己早就想回学校去学习,只是缺乏勇气,不知道如何去面对同学们和老师。
雷自立态度诚恳地说:“勇敢地去面对,努力让自己革故鼎新,以一个新的面貌融入到同学的集体中去。要相信绝大多数同学是会把你和你的祖父分的,没有人会歧视你。关键是你自己要看得起自己,能挺着腰杆子做人。”
其他的班委也你一言我一语地劝他:“即使有个别的同学对你说了一些不中听的话,也不要往心里去,只当没有听见。”
“绝对不要走极端,过去很自傲,现在又很自卑了。”
雷自立更是语重心长地说:“依我看,现在新社会绝不是简单的改朝换代,而是一场深刻地全面的革命。我们现在都在面临新的事物,新的变化,今后我们都要注意政治学习,读有关的政治书籍,认真看报。在学习中接受新事物,在学习中跟上社会不断前进的步伐,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新社会所唾弃。”
雷自立和班委们推诚送抱,发自肺腑的实在的贴心话,如春风夏雨般滋润着岳文彬几乎干枯了的心田,在他的心里慢慢地又有了活力;也如同一盏闪闪发光的明灯,为已经晕头转向的他,指明了方向。在雷自立和班委们的关注和鼓励的目光下,岳文彬鼓足了勇气说:“今天我就同你们一起回学校。
岳文彬回到学校后,开始虽然引来了不少同学们好奇的目光,不过很快就过去了,就像在他的身上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学校对岳文彬也很宽容,对他旷课两周多,没有作任何地追究。家庭的包袱虽然还像一座大山沉重地压在岳文彬的头上,然而在学校的环境里,同学们没有鄙视他,老师们更没有放弃他,他还有像雷自立这样的能推心置腹的挚友,让他感到了同学情谊的珍贵和集体的温暖。
岳文彬在老师的教育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也让他慢慢地明白了,出身的家庭自己是没法选择的,但他自己的人生走什么样的路是完全可以由他自己来选择的。为了未来,他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过去,认真地思考了自己的未来。因此,他在没有放松对数理化学习的同时,重视政治课的学习,平时注意了看报,还从书店里买了一些如“论人民民主专政”“大众哲学”等政治、哲理书籍进行学习。提高对共产党的认识,对共产的无产阶级革命的认识,对新社会的认识。
为了克服岳文彬的自卑思想,完全融入到同学的集体之中,凡是班上、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雷自立总是动员他一起去参加,让他结交更多的朋友。因此,半年多来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里,他变了。
罗盘山中学虽然地处边远的山区,但她的莘莘学子们却时刻都在牵挂着朝鲜战争和祖国的安危。四月初当得知美国侵略军,已悍然越过三八线大举进犯朝鲜北方,迅速向朝中边境挺进时,学生们在为刚成立一年多的新中国担忧:心里在想,中国人民应该怎么办?敢不敢与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主义美国及其追随者决一雌雄?
当同学们得知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没有畏惧美国的强大。年轻的共和国,民穷国弱,在各方面困难重重下,在国力军力与以美帝国主义为之首的侵略军极其悬殊下,以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为了和平、为了共和国的长治久安---决定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并已于十月十九日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
这震撼人心的消息,让同学们人人豪情满怀,为年轻的共和国骄傲,为共产党骄傲,为中国人民骄傲。同学生情不自禁地在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中国共产党万岁!”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向美帝国主义打响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第一枪后,全国人民各行各业同时掀起了轰轰烈烈地支援志愿军的热潮。广大的适龄青年,响应中国共产党、人民的号召,拥跃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在这种形势下,饱受过日本鬼子侵略之苦,知道当亡国奴是什么滋味的雷自立,心心念念祖国安危的他,这时已经把个人的理想、父亲的重望置之脑后了。想到的是祖国在召唤,我辈之责任,他既没有想到要征求父亲的意见,也没有同就在他身边的弟弟雷自林说上一声,就心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赤子之心,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他有影响下,不少的同学踊跃报名,岳文彬也真心实意地报了名。
然而,让这些报了名的热血沸腾的学生们感到很意外的是,他们被告知,凡是报名参加志愿军的同学,都要经过一定程序的审查,审查合格后才能被批准参加。这无疑给从没有涉足过社会,对此举很不理解的报了名的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泼了一瓢凉水。虽然有的学生打了退堂鼓,大多数报名的学生还是矢志不渝,雷自立就是其中一个。
按照要求,雷自立要回到他的第二故乡茅草村,去开家庭出身和本人历史是否清白的证明。而且时间要求特别地紧,就给了他三天的时间。他要用起早贪黑的两天的时间在路上奔波,在家里只能呆一天。
雷自立想:他若被批准参加志愿军,这一走不是永别,也是在短时期内回不了家的,即使没有开证明的要求,在走之前他也是很想回家去看看的。看看一直孤身单影,含辛茹苦的姆妈、看看倾注了姆妈全部心血的果园、当然他也很想看看,常在梦中的未婚妻,以及茅草村的其他亲人们。虽然这次他只能在家里呆上一天,这也比不回去强,顿时沉浸在了回家的兴奋之中。
正在进行高中毕业考试的雷自立,就在要进行最后一门学科的考试时,他放弃了考试,也就是放弃了高中毕业的资格。在启明星的陪伴下,离开了学校,在月光如水的时刻到了阔别已久的茅草村的家。
雷自立如同一缕温馨的清风,突然吹到了王芬芳的面前,深情地大声叫了一声姆妈,让王芬芳和哑巴张晓阳都十分地错愕,又惊又喜。王芬芳看到他风尘仆仆,顾不上同他说话,就急急忙忙给他弄吃的。在昏暗的油灯下,雷自立看着王芬芳忙碌的身影,与他记忆中的姆妈又再一次苍老和憔悴了许多,陡地在心里涌起一阵酸楚,难过的忍不住要掉眼泪。
本来早已饥肠辘辘的他,由于他总是在想着姆妈太苦了,一桌久违了的家乡菜,在他面前虽很有诱惑力,但没有一点胃口,端着饭碗往嘴里扒了两口就放下了。
在雷自立的身边一直望着他的王芬芳疼爱地说:“立儿,你怎么啦?走了一整天的路,肯定是饿极了,这都是你爱吃的,快吃呀。”这时雷自立猛地转过身,一头扎在王芬芳的怀里流着泪说:
“姆妈,你太苦了。”
“妈已经习惯这样的生活了,也就不觉得有什么苦了。学校还没有放假吧!你怎么有空回来了?”
于是,雷自立告诉她:“我已经报名参加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了。这次急忙赶回来,是来开家庭出身和本人历史的证明的,时间还很紧,后天就要回去。”
说到这里雷自立眷眷地说:“我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可是我看到果园将您拖累成这个样子,我人走了,心里真放不下啊!”
听到这里王芬芳也百感交集,雷自立虽然不是她亲生的,但是在她的关爱和呵护下长大的,她虽然是后妈,却给了他胜似亲娘所有的爱。雷自立是一个很懂事很重情感的孩子,她在他的身上的付出,得到了今天如此的回报,王芬芳很知足了。
可是当王芬芳想到雷自立要去抗美援朝时,顿时心里又十分的苦楚。她是当过兵的,也上过前线,她深知,枪林弹雨的战场,对每个战士来说会意味着什么。更何况她的立儿,将要去异国他乡,将要去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帝国主义及其追随者。在千变万化的战场上,什么样的事情都有可能随时发生的。想到这里她对立儿难割难舍的深情,让她心如刀绞,痛楚万分。想要说的千言万语,都化成了点点滴滴的热泪,落在了雷自立的脸上。
良久,雷自立抬起头,带着王芬芳留在他脸上的泪水,和他两眼也挂着晶莹的泪珠,怀着化解不开的母子情结,沉情地望着王芬芳。
王芬芳急忙用手抹了抹脸上的眼泪说:“妈没有哭,我这是高兴。你参加志愿军这是爱国,妈为有你这样一个儿子感到高兴和骄傲。”说到这里又情不自禁地望着雷自立比刚才哭得更利害了。
在他们旁边的哑巴张晓阳也为他们母子的深情感动地哭了。望着他们嘴里想说话,就是说不出来。雷自立伸手将他拉到了他和王芬芳的身边说:
“晓阳哥,我要走了,我的姆妈和我们的这个家就交给你了,你一定要好好地照顾好这个家,等我将美国鬼子赶出朝鲜了,凯旋归来的时候,我一定要向你行一个志愿军战士的大礼,表示对你的感谢。”
哑巴张晓阳心里明白,激动地望着雷自立,一边用手拍着胸口,一边像鸡啄米似地不断地点头。
王芬芳不哭了,眼泪还在流,忽然想到地问:“孩子,你参军的事你爹知道吗?”
“还不知道。”
“你爹是一根筋,他多次对我说过,他是希望你上大学的,他知道了,还不知道会如何地伤心呢!”
“我是辜负了爹对我的期望,在我走之前,一定会给他写一封信的,说明我的想法。他现在是新中国的国家的干部了,我相信他会原谅、理解我的。”
“孩子,你哪懂得做父母的心啊!他在内心里要痛苦一阵子那是难免的。”
在如豆的桐油灯的光亮下,王芬芳和雷自立母子俩有说不完的贴心的话。王芬芳左叮嘱右叮嘱,要雷自立学会照顾好自己,要注意安全。雷自立则叮嘱王芬芳,一定要注意身体,千万不要累坏了身子。他们的说话自然要说到他们的果园,只要说到果园王芬芳的话就特别的多,说起话来还特别的精神,雷自立也特别的爱听。
王芬芳兴高采烈地说:“现在的果园已经像模像样了。”
说到‘茅山柚’王芬芳伸出两只手掌在雷自立的面前来回翻了两翻说:“今年结了二十多个,你刚才吃了,与一般的柚子就是不一样吧!还有它的香味,不吃也醉人啊!”
“姆妈你真伟大,我想在今后的‘果树大全’的丛书中,一定会将‘茅山柚’重重地写上一笔,它是我了不起的姆妈培育出来的,你的大名也一定会载入史册。”说到这里母子俩都开怀地畅笑了。
笑过后王芬芳忽然脸一沉,略带忧愁地说:
“我现在是孤陋寡闻,看不到报子,也看不到新的书,你爹过完春节,正月初五就走了,信倒是来了几封,除了向我报一个平安,就是向我问一声好,别的什么都不说。我现在一点也不知道共产党在农村是个啥政策?最近到关帝镇去赶集听到人们议论最多的是农村快要进行土地改革了。我最担心的是,我辛辛苦苦建起来的果园会不会充公?我的美梦会不会做不下去了?”
对于王芬芳的担心,雷自立根据他快一年来的各种学习,再加上平时看书看报,凭他现在对共产党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他很自信地说:
“姆妈,您就不要胡思乱想了,土地改革是要消灭封建的土地剥削制度,主要是要没收地主的田产,分给无田少地的贫苦农民,你又不是地主,担什么心呐!再说了,我们的这个果园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果园,我们是在开创果树的新篇章,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业,我们的成功对国家、对人民都是重大的贡献。
共产党是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利益的果园,我想党和只会保护、扶植和鼓励发展的,哪能充公呢!除非是国民党。可现在是共产党,您就放宽心吧。”王芬芳听雷自立如此这么一说,心里豁然开朗,笑了。
紧接着母子俩的话题谈到了解放以后,变化中的茅草村里的人和事。王芬芳说:
“解放后在村子里变化最大的是三个人。”
她谈到变化最大的羊五益时说:现在村里的老人们虽然还在叫他族长,可他已经不管村里的事了,现在村里管事的是羊廷望,他是村长。还有三愣子,他是村委会委员。你明天一定要去看看你的五益爷爷,他对我家有恩。
你是知道的,在解放前我们走得是很近乎的,见了面是无话不说,心里没有藏着掖着的。现在可不一样了,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不仅人老了,秉性脾气也变了,我们见了面再也热乎不起来了,面碰面也说不上三句话。现在他在人面前,总是价长脸,有时为了一点小事,就冲人暴跳如雷,可能心里的气不顺吧?
再一个变化大的就是你的羊廷望哥,现在可不是从前同你在一个牛背上爬,同一个床上滚,经常帮我们打扫房前的场地、挑水的廷望哥了。现在他是茅草村和小坳山村两个村合在一起的村长,关帝镇上的大红人。
他是我的干儿子,我对他的情感没有变,他可是变了,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事,还是说错了什么话,自从他当了村长以后就不再进我这个稻草屋的门了。有时从我的门前过,我们的大花狗见了他还把他当成生人冲着他叫呢!有时我们面对面的碰上了,叫我一声干娘,哪个勉强,让我听了感到比不叫心里还难受。雷自立听到这里心里非常地沉重和难过。
还有一个变化最大的人,你是怎么也想不到的,就是三愣子,他现在当上了村委会的委员,那个趾高气扬的样子,见到谁都是将脑袋一扬,认为他自己比谁都要高出一头。今年春上又惹得小运子气不过,将他打了一顿。
雷自立很感兴趣地说:“小运子从小就为人正直,眼里不能进沙子。他长得像牛那样壮实,浑身都是劲,最爱打抱不平,不过他从不随便打人的,打了三愣子那一定事出有因。”
“那当然,我们村里的寿爷,你还记得吧,今年八十多了,就老俩口,没儿没女。过去他的田都是由羊五益替他张罗,由村子里的人包种包收,将粮食一粒不少的送到他的家里。现在羊五益不管事了,村委会也不管,小运子看不下去了主动去管。
在春上的一天,天没亮他就去给寿爷的田里上水,吃完早饭后,扛着犁、牵着牛,去给寿爷耕田。到了田里,发现田里面一点儿水也没有灌上。他沿着水道一看,原来是三愣子将水给截了,让水往他的田里头灌呢。气得小运子质问站在他田边的三愣子:‘你凭什么将我给寿爷田里上的水给截到你的田里去?总有一个先来后到吧。’
三愣子毫无歉意的,很理直气壮地说:‘我明天要到镇上去开会,只能在今天耕我的田了,你就支持一下我们村干部的工作吧,寿爷的田你明天来耕不都是一样吗。’
‘不行,明天我还有明天的事呢!’
‘你还有像我要到镇上去开会的事大,你的哪点臭事,哪天干不一样。今天的事就这样了,你去干别的事去吧。’
三愣子把自己抬得很高,把别人看得很低的说话和语气,气得小运子心里火冒三丈。于是,他毫不买账地说;‘你要去开什么会与我无关,我只知道今天一定要给寿爷犁田。现在我要你将你田埂的进水口给堵了,让水道里的水往下流。’
‘我是村干部,你要听我的。’
‘我凭什么听你的,你这个干部谁认可了,你这是仗势欺人。’
‘我就是仗势欺人了,你还能把我怎么着,还想像旧社会一样,打我一顿。’
小运子是吃软不吃将的人 ,心里早就憋足了一肚子的火,经三愣子如此这么一将,他那能忍得住,于是顿即,猛地一拳将三愣子打倒在田里。并立即将三愣子正在灌水的田埂进水口子给堵死了,让水往寿爷的田里流。
三愣子这次挨了打,没有像以前一样忍气吞声。马上就去找王腾达说:“小运子对我当干部不服气,没事找事,还蛮不讲理地动手打了我一顿。”
王腾达是副村长兼治保主任。听说三愣子挨了打,惺惺相惜,很气不过地说:“这还了得,随便动手打村干部,要翻天了,这是反革命罪行。”于是气呼呼地跑到关帝镇派出所。派出所的所长听了王腾达添油加醋的一面之词之后,派了两个警察在王腾达的带领下,将正在寿爷的田里犁田的小运子抓走了。
小运子被警察抓走了,一下子在茅草村炸开了锅。茅草村的人被警察抓走进班房,这在茅草村是从来没有过的头一回。当大家了解到被抓的原因以后,虽然也认为小运子动手打人是不对,可是,是三愣子不在理在先呀!因此多数的茅草村的人在心里骂:
三愣子不是东西,刚当了几天的官,就摆起谱来了。不仅自己不给寿爷去犁田,还假装要去开会,用开会来压人,与帮助寿爷干活的小运子抢水,还是个人吗!该打。
对王腾达仗势欺人、对派出所只听一面之词,不问青红皂白,随便乱抓人,意见也不小。
而且对羊廷望也有了看法,小小的年纪刚当了几天的干部,就办事不公了,偏袒自己的亲叔伯哥,让茅草村的人丢脸。
此事发生后,在茅草村最坐不住的是寿爷,小运子是为他干活才打了三愣子被抓的,他要到关帝镇去找派出所的人论理,被茅草村的人拦住了。他就去找三愣子,要臭骂他一顿,三愣子躲起来了。最后他拄着拐棍,步履蹒跚地到设在小坳山村的村委会,找到了羊廷望,将他对三愣子的一肚子气全撒在羊廷望的身上了,对羊廷望痛骂了一顿,并要求他立即将小运子从派出所里要回来,否则他就要同他拼命。
寿爷是八十多的人了,没有后祠,晚年凄凉,平时从来没有倚老卖老骂过任何人,这次是真的生气了。作为孙子辈的羊廷望,再怎么骂他,都只能陪着笑脸听着。其实羊廷望的心里也很委屈,小运子被抓的事,事先他一点也不知道,都是王腾达背着他干的。挨了寿爷的骂以后,他去找王腾达,很不满地说:“你带警察抓人怎么也不先给我打一声招乎?”
“事情急,再说了这也是我治保主任份内的事。”
羊廷望不满地说“以后有关我们茅草村的事,无论大小你都不要插手。你知道三愣子是因为什么才挨打的吗?”
“是小运子对他当干部不服气,故意没事找事。”羊廷望气不过地说:“这是他胡说。”
于是,羊廷望将三愣子如何挨打的前因后果,对王腾过说了一遍。王腾达也不得不承认三愣子有不对的地方。羊廷望要他到派出所将小运子要回来,王腾达不愿意去,羊廷望只好自己去了。
派出所本来要关小运子十天的禁闭,所长听了羊廷望关于小运子为什么要打三愣子的经过后,认为小运子打人是不对,但主要责任不在他,于是决定将小运子提前放了。
小运子从派出所回到村里,茅草村里人像迎接英雄似地走出家门迎接他。小运子受到了惩罚,三愣子心里是高兴了,可村里不少的人却不理睬他了,小孩子甚至还指着他的脊梁骨骂他:茅草村的叛徒。
正当大伙儿忙着插秧的季节,三愣子病秧子的堂客,病情忽然加重了,三愣子不像过去了,最远就到过关帝镇,现在已经到县城去开过几次会了,是见过世面的人了。因此,这次堂客生病,他张张扬扬又神气十足地带堂客去了县城。一去就是半个多月,全村人田里的秧都插完了,满田的秧苗儿在微风中招展,就剩下他的田里还是一汪白水。
在解放前像插秧这样抢农时的活,都是族长组织全村的男女劳力。轮流给各家各户抢插,全村所有的田用不了十天都能全部抢插完。今年解放了,工作队的吉权同志说了,茅草村由族长集中劳力抢种抢收是原始的、封建的、家长式的统治的表现,是对村民们生产的自主权的剥夺。
所以,今年在茅草村,除了寿爷以外,都是自家顾自家。三愣子不在家,他家的插秧自然就没有人管了。等他高高兴兴的带着堂客回来时,看到自己的田里还是一片白水,傻了。他是种田的老把式,心里明白,已经过了最佳的插秧时节,在田边哭了。今年他家的收成要减少了!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