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眉军经颍川攻入河南、南阳二郡后,人心思归,一度面临解散的危机。要不是没活路,谁愿意把脑袋别腰带上,还不如回家种地去。首领樊崇不想就这么回山东,他振臂一呼:“弟兄们,跟我上,等到打下长安城,一人一个女诸生!”长安的花花世界无疑对流民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更始二年冬,赤眉军再次兵分两路,大举西进。北线绕过洛阳,取道陆浑关,南线绕过宛城,取道武关,于更始三年(公元25年)正月,在弘农(今河南三门峡市)会师。之所以如此顺利,还是要感谢对手的衬托。舂陵集团和绿林集团矛盾重重,即使在绿林集团内部,朱鲔也瞧不上那帮烂人。刘玄无力调解,只能分而治之,眼不见心不烦。他派朱鲔驻守洛阳,刘赐驻守南阳,试图利用他们阻隔赤眉军。
此时的洛阳城中,朱鲔正准备出战,李轶突然阻止说:“大王且慢。长安那主整日沉迷酒色,不务正业,却让咱们给他卖命。现在真后悔当初立他,依我之见,不如保存实力,作壁上观。” 朱鲔犹豫了一下,遂令紧闭城门,不得出战。
而南阳的刘赐是个老好人,根本控制不了局面。比如舂陵人刘茂,还有邓晨的侄子邓奉,都各自拉起一支私人武装,邓奉甚至就驻扎在宛城旁边的淯阳。得,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两人不约而同选择自保,关中门户大开。
面对铺天盖地的赤色洪流,更始各部缺乏统一指挥,节节败退。隗嚣的前军师方望,估计刘玄是撑不住了,偷偷“请”出被遗忘已久的刘婴,将其带至临泾(今甘肃镇原县东北)立为天子,自任丞相。他犯的是和王郎一样的错误,在实力面前,正统就是个笑话。刘玄命李松、苏茂讨伐,几天的功夫就拿了下来,苦命的刘婴终于解脱了。
李松、苏茂又马不停蹄赶往弘农,他们邀请朱鲔支援,朱鲔象征性地派出了少量部队。两场大战下来,更始军伤亡三万多人,弘农失守。三十万赤眉军攻克函谷关,挺近至华阴一线。方望的弟弟方阳逃了出来,向樊崇建议:“更始无能,政令不通。现在将军拥兵百万,直逼长安,却没有尊号,仍是流寇,这是不可能长久的。他们皇帝姓刘,咱们也找个姓刘的,号令天下,谁敢不从?”樊崇欢呼:“先生所言极是啊!”
于是他们在军中物色刘氏宗亲,找到了西汉城阳王的后代七十多人,优中选优,又挑出三位血缘关系最近的。不可能一人一票民主选举,哪怎么保证公平呢?土办法,抓阄。他们筑土为坛,邀请大小首领来做见证,然后做了三个木简,其中一个写着“上将军”。为了体现长幼有序,三人按年龄大小依次抓阄,刘盆子最小,最后一个抓,居然是他抓到了,这就是天意!
刘盆子同学到底是何方神圣?原来赤眉军在山东时,刘恭、刘茂和刘盆子三兄弟被裹挟进去。刘恭读过些书,在樊崇当初归降刘玄时留了下来,官至侍中,而刘茂和刘盆子仍在赤眉军中。他们被安排在军官刘侠卿的手下,主要工作是放牛。
刘盆子刚刚十五岁,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众将倒头便拜,只见他披头散发,破衣光脚,面红流汗,吓得差点哭出声来。刘茂提醒他赶快把木简收好,但刘盆子一口咬断木简,跑回刘侠卿身边。但事已至此,刘侠卿只好连哄带骗地给他穿靴戴帽,乘坐简单装饰过的马车,招摇过市。这就是新皇帝,年号建世。以徐宣为丞相,樊崇为御史大夫,逢安为左大司马,谢禄为右大司马,其馀皆列卿、将军。
如果有人认为当时只有更始、建世两位皇帝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公孙述依靠蜀郡优越的区位优势,苦心经营,已是府库充足,兵力强大。他在更始二年的时候,就听从李熊的建议,自立为蜀王。
如今更始朝廷朝不保夕,李熊再次劝进:“如今山东饥荒,人民相食,乱兵所至,遍地焦土。而我们蜀郡沃野千里,物产丰富,农业纺织业发达,又有渔盐铜铁、江河漕运之利。北面有汉中,控制褒斜二谷,东面有巴郡,扼守扞关之险,方圆数千里,士卒可达百万。出则进取天下,入则闭关自守,经营汉水可威胁秦川,顺江而下可震慑荆州,这是天赐的雄厚资本。大威远播,但名号未定,人心犹豫,应该早正大位,延揽英雄。”
公孙述有点犹豫,问道:“帝王自有天命,我能行吗?”李熊说:“天命无常,能者为之,大王不必迟疑。”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公孙述梦见有位神仙对他说:“八厶子系,十二为期。”八厶为公,子系为孙,意思是他这皇帝能做十二年。他跟老婆商量,老婆说:“朝闻道夕可死,快活一时是一时。”公孙述终于下定决心,建号称帝,年号龙兴。
刘秀听说赤眉入关,准备乱中取利,但自己又脱不开身,便向邓禹问计。
邓禹反问道:“自古西入关中有三条孔道,萧王可知道吗?”刘秀说:“这我当然知道,中间是函谷关,南边是武关,北边是蒲坂。”
邓禹点头:“正是,武关、函谷关不在我方版图,而河内已入囊中,只须向西径直进入河东郡,再经蒲坂南下关中。不过,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刘秀哦了一声:“愿闻其详。”邓禹说:“最重要的是师出有名。以下犯上是为不忠,趁人之危是为不义,此行只可说借道勤王!”刘秀会心一笑,竖起大拇指说:“高,实在是高。”
于是以邓禹为前将军、韩歆为军师、冯愔为积弩将军、宗歆为车骑将军等,抽调两万精兵西进,进攻河东郡,以此作为夺取关中的跳板。邓禹从河内出发,强攻河东都尉驻守的箕关(今山西垣曲县境内),十天后顺利拿下,兵临首府安邑(今山西夏县)。
邓禹先给河东太守杨宝修书一封:“杨太守,陛下有难,我奉萧王之命,入关勤王。若能同去最好,若是不去也请行个方便,让我军借道西进。都尉不明事理,拒不开关,已被我斩杀,太守可不要步他的后尘。”
杨宝心说:你就接着装吧。刘秀那大尾巴狼,要是真忠于更始,早就回长安了,还用等到现在吗?他下令死守安邑,邓禹啃了几个月也啃不动。
更始部将樊参闻讯后,渡河支援安邑,邓禹前往截击,樊参战败身死。随后王匡、成丹等人再次率兵十余万,来报一箭之仇,因兵力悬殊,邓禹初战不利。韩歆等将领劝邓禹趁夜撤退,但邓禹深知,一招不慎,不但这两万人要全军覆没,而且还会影响河北的大局。
次日是癸亥日,天干地支都排末尾,是所谓的“六甲穷日”,王匡很迷信,就下令停止进攻,这给了邓禹整军再战的机会。第三日清晨,王匡倾巢而出,邓禹坚壁不出,然后待其疲惫发动反攻,一举击溃王匡大军。邓禹紧追不舍,斩杀河东太守,缴获辎重无数,河东郡不久便尽入囊中。
刘秀则亲率大军北上,继续征讨铜马、五幡等农民军。常山太守邓晨,带来一千弓弩手和粮草辎重;郏县令马成,弃官不远千里前来追随;南阳冠军人杜茂,也在此前后归附刘秀。
吴汉、耿弇为先锋,在元氏县大败铜马,接着,贾复在真定大败五校。贾复不要命地冲杀,身受重伤血流不止,已经奄奄一息。刘秀心疼地说:“我之所以不让贾复单独领兵,就是怕他轻敌,现在果然痛失名将。我在此立誓,他若有女,我子娶之,他若有子,我女嫁之!”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落泪。
然后乘胜追到今河北徐水一带,农民军被迫背水一战,反而将汉军冲散。短兵相接,一片混乱,刘秀不慎落马,退到高高的河岸上,眼看无处可逃,一名骑兵将自己的战马让了出来。刘秀扶着他的肩膀上马,笑着对身后的耿弇说:“差点让贼兵笑话了。”只见耿弇左右骑射,追兵应声而倒,从而杀出一条血路,使刘秀得以脱险。
但那时没有什么通讯工具,等汉军撤回范阳,不见刘秀,以为他已经死了。吴汉站出来激励大家说:“努力!萧王的侄子还在南阳,还怕没有主公吗?况且萧王身负天命,怎么会轻易死掉?”等到刘秀返回军营,大家这才放下心来,而农民军也不知汉军虚实,趁夜向北逃去。
刘秀尾随追击,在渤海郡斩首数千人,农民军继续逃往幽州地界。吴汉、耿弇、陈俊、马武等将分进合击,接连在潞县(今北京潞城)、平谷(今北京平谷)大败敌军。回师途中,奇迹般地活过来的贾复归队,刘秀大笑不止:“你我二人都是大难不死啊!”贾复也激动地说:“臣请再作先锋!”他再次披挂上阵,攻破邺城的乱军,至此基本歼灭了河北农民军主力。
在河内方向上,冯异也在积极扩大战果。他以攻心为上,给洛阳的李轶写信说:“我听说明镜可以照影,博古可以通今。微子离殷入周,项伯叛楚归汉,周勃废少帝迎文帝,霍光废昌邑立宣帝,这些都是敬畏天命,知生死存亡,立万世功业的明智之举。即使更始帝坐稳江山,季文你与他关系疏远,岂能长保富贵?如今长安混乱,赤眉兵临城下,已是分崩离析,纲纪扫地。萧王甘冒霜雪,经营河北,英雄云集,百姓风靡,上古圣王也不过如此。你若能觉悟,弃暗投明,正当此时,等到大军压境,悔之晚矣。”
李轶当年支持刘秀起义,又设计害死刘縯,是个典型的两面派,这正是冯异重点策反他的原因所在。李轶抓住这跟救命稻草,急忙回信说:“我本与萧王共谋大事,早已结成生死之交。现在我守洛阳,将军守孟津,占据天下中枢,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我愿意反正,希望将军能把我的意思上达萧王。”冯异把书信转给刘秀,因路途遥远,书信传递期间,李轶便不再与冯异为敌。
冯异趁机攻克天井关和上党郡的两座城池,解除了北面的后顾之忧,又在孟津下游渡过黄河,拿下虎牢关以东十三县,在黄河南岸构建了桥头堡。更始军一部前来收复失地,被冯异击退,李轶按照约定,不予救援。
刘秀接到书信后,却忘不了李轶的杀兄之仇,他回复冯异:“李轶狡诈,反复无常,我要把他的信公之于众。”冯异见刘秀并不支持自己的计划,也无可奈何。洛阳的朱鲔得到消息,大怒之下派人刺杀了李轶,然后派苏茂渡河攻击温县。
河内太守寇恂迅速调集守军驰援,部下劝他:“苏茂军渡河而来,人多势众,不如与冯将军会合后,再行出兵。”寇恂坚定地说:“温县是河内屏障,失之则一郡不可守!”他率兵赶赴温县,激战一日,遏制住了苏茂的兵锋。冯异的救兵随后赶到,双方兵力持平,攻守形势发生逆转。
冯异、寇恂合兵一处,在城头擂鼓呐喊,诈称刘秀已到,苏茂军心惊胆战,被一冲而散,伤亡惨重。汉军乘胜追击到洛阳,武装游行绕城一周,洛阳守军如惊弓之鸟,从此大白天都紧闭城门。
捷报传到缓缓南归的刘秀军中,诸将见时机成熟,就开始陆续劝进。马武作为降将首先表态:“天下无主,群雄相争,即使圣人再世,以孔子为相,孙子为将,也不一定能够成功。如今大王雄踞河北,虽然自谦,但不能置社稷宗庙于不顾,都说覆水难收,到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应当返回蓟县,早定尊号,再议军事。”刘秀故作惊讶:“将军何出此言?当斩!”马武不依不饶地说:“这是我们共同的心声。”刘秀让马武再跟诸将讨论讨论、研究研究,这算是第一让。
大军走到中山,诸将一同上奏:“王莽篡汉,宗庙断绝,豪杰愤怒,生灵涂炭。大王与伯升共举义兵,却被更始占据帝位,他不能奉祀宗庙,致使纲纪败坏,盗贼丛生。大王先战昆阳,莽军崩溃;后征邯郸,河北平定;三分天下有其二,跨州连郡,带甲百万。论武功天下无人能敌,论文治天下无人可比,帝位不可空悬,天命不可抗拒,还望大王以社稷苍生为念!”刘秀再次拒绝,这算是第二让。
大军走到南平棘,诸将再次上奏,刘秀仍然拒绝。耿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天下英雄抛家舍业,跟随大王冲锋陷阵,就是希望攀龙附凤,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如今大业将成,天人感应,而大王违逆众意,不定尊号,恐怕人心一散,大好局面可就付诸东流了!”刘秀心有所感,便说:“我认真考虑考虑吧。”这算是第三让。
三次推让是例行公事,做完也就差不多了。刘秀到达鄗县后,有人通报说长安时的同学强华来访。强华也不是空手而来,他发挥专长,带来了祥瑞《赤伏符》:“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这谶语太露骨了,但也顾不得细节了,诸将表示:“天降符命,人当顺从,相隔万里,不约而同。即使是周武王白鱼入舟,也不过如此。如今上无天子,海内混乱,望大王顺应天命,以慰众心。”冯异也赶往鄗县,加入劝进行列,刘秀见诸将没有异议,便对冯异说:“我昨夜梦见乘赤龙上天,醒来心中悸动。”冯异离席再拜:“恭贺大王,这就是天人感应!”
于是刘秀燔柴祭天,即皇帝位,年号建武。皇天后土眷顾,我实在不敢当,但部下屡次劝进,谶语白纸黑字。我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辞,但是大家已经研究决定了,我也只好苟利国家,生死以之!
不久封拜官职,以邓禹为大司徒,王梁为大司空,吴汉为大司马,景丹为骠骑大将军,耿弇为建威大将军,盖延为虎牙大将军,朱祐为建义大将军,杜茂为大将军等。其中邓禹和吴汉名至实归,而王梁没有建策之功,为什么会跻身三公呢?原来《赤伏符》上还有一句话:“王梁主卫作玄武”。这句话有些莫名其妙,但既然是上天的意思,就要认真对待。王梁时任野王县令,而卫元君在秦并天下后迁往野王,玄武是北方之神,主水土,正好对应司空。
从这个人事安排上看,刘秀仍然执行了倚重河北集团的策略,南阳集团从中平衡,颍川集团相对边缘化。
多年以后,面对匍匐的群臣,刘秀准会想起李通劝他起兵的那个遥远的下午。李通是刘秀起兵的谋主,之后又娶了刘伯姬,现为更始所封的西平王。刘秀不忘旧情,征召其为卫尉,李通也不避嫌,立即赶到河北。结合刘秀对李轶的态度,可以看出他恩怨分明的性格。
几个月后,更始所封的梁王刘永自称天子。刘永,梁郡睢阳人,是西汉梁孝王刘武的八代孙,他的父亲刘立在元始年间被王莽逼死,刘永也因此成为庶人。
更始元年,刘玄移驾洛阳,刘永前往觐见,被复封为梁王,以睢阳为国都。刘永见刘玄水平,就暗中积蓄力量,招纳豪强周建等人,攻下济阴郡、山阳郡、沛郡、楚郡、淮阳郡、汝南郡等地二十八座城池。又拜山阳郡的盗贼头目佼强为横行将军,并联合另外两个割据势力,以董宪为翼汉大将军,张步为辅汉大将军,在东方呼风唤雨。建武元年十一月,刘玄一死,刘永就迫不及待地称帝了。
一年之内竟有五位皇帝(不含刘婴),真所谓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