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的考试没有考好,语文拖了后腿,所以无缘重点中学,只能进了一所完全中学,虽然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在哪里?但似乎总有一股力量在推着我往前跑。我现在知道那是父母的期待,同学间的竞争,自己的面子,还有别人的眼光。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合力,激励我一直在荆棘丛生的路上前行。
中学应该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因为它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我的同学来自各个学区的学校,走到一起确实也是一种缘份。我们的班主任是一位非常严肃的中年教师,他教政治课,姓潘。他有一个癖好就是每堂课都要提问前一堂课所教的内容,报到谁的学号谁就要起立回答问题,并且做记录,这可是我们政治课的平时成绩,在今后的期末考试总分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所以大家每次上政治课都像在经历一次考试。
初一上半学期的期中考试我考了倒数第五名,不是因为语文或者其他什么学科,而是因为英语。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的两年时间里,我们班级是当时为数不多的俄语班!国家当时和前苏联的关系很好。所以国家规定了一定比例上俄语的学校,我们小学被选中了。教我们俄语的是一位眼睛高度近视的姓左的老师,他身材很高,瘦瘦的,戴的眼镜因为度数很深所以镜片很厚,一圈一圈的好多层,像啤酒瓶底的厚玻璃,所以他的眼睛看上去就很小,听说有一千多度。医生让他不能做过于剧烈的运动,因为那样做就会眼底出血,影响到他的眼睛健康。
俄语的发音确实很难,还有大舌音,就是俄语里特有的卷舌音,我光练这个发音就花了不少时间。全世界讲俄语的人不是很多,应该属于小众语种。就这样坚持学习了两年,总算熬过了小升初的考试。到了初中又要改学英语了,这样先前的俄语白学了,不仅如此,很多学校小学里都是学的英语,他们的基础本来就扎实,我从字母开始,得重头学起。这下可把我整惨了,我花的时间比他们都多,但学习效果不是很好,半年折腾下来英语考得不理想!语言的学习本来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光靠突击学习是违反学习规律的。之后我就改变了学习方法,向我们的英语课代表请教学习思路和方法,逐步掌握了英语的音标和发音规则,句型的表达和完形填空的规律,慢慢的,我的英语成绩赶了上去,期末考试的时候到了班级前十名。语言的学习不光需要记忆,也需要学习的语境,有了不错的学习语境,才能通过不断重复这些知识点,把它们牢记在心。
初中校园离家较远,坐公交车的话要三站路,不像小学,出家门过条马路就到了。我平时没有零花钱,只能走着去上学。午饭只能在学校解决了。一个月才几十元,还有专职同学为我们打饭打菜,性价比挺高的。负责人是我们班的生活委员,姓王,她很泼辣,也很热情,手势抖一抖,菜量就可能会多出不少,因此同学们都会去巴结她,而一些得罪过她的皮大王会被她整的比较惨。
这学期多了一节生物课,不知道为什么,我特别喜欢。教我们的是一位上了年纪但很有经验的老师。课后他布置了很多思考题,让我们回家好好消化吸收,下一堂课他会提问。我很兴奋,回家后把书上教过的内容反复看了好几遍,然后结合老师提出的问题反复研究,熟记了所有内容。到了第二节课老师提问的时候,我第一个举手,对答如流,老师和同学们都惊呆了,我也感觉很骄傲,那一时刻,我的自信心达到满格!课后生物老师给了我一张去少年宫参见生物兴趣小组的听课证,他给了我一次提高的机会,但最终我还是因为需要补习英语,时间和精力不够而放弃了这次机会!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那位生物老师,因为他关注到了我的努力,让我重新找到了自我。
初二的时候,我们班来了一位新同学,她是女生,老师安排她坐在我前面,她很苗条,个子不高,语文是她的强项,每次课堂作文后她总是被老师叫上讲台,朗读她的作品,当作范文供我们学习。和她还是蛮聊得来,平时课间休息的时候,我们总是能找出一些话题展开讨论,谈理想,谈人生,谈价值观,渐渐的我心里有了一个属于她的位置,只是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后来证明纯粹是我的单相思。少男少女那种单纯可爱的情感世界只有在年轻的时候才能被当事人体会到,这是一种生物本能的自然表露,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特殊能力。
我非常喜欢体育课,尽管我的身体素质自从上了中学以后就每况愈下,但还是比较喜欢户外运动。上小学的时候,我曾经代表学校参加过区级短绳、长绳、短跑、仰卧起坐比赛,那时可谓风头十足,虽然没有取得什么好名次,但那时候的体能还是不错的,很有成就感,参加比赛的初衷只是为了锻炼一下自己的意志力,并没有想太多,拿不拿名次并不重要。在我长身体的时候,家里根本就没有人管我,饭菜的质量也不好,营养跟不上,同龄人都是在这个时期长得高高大大的,而我却是个二等残废,怎么也摸不到一七零这个高度。自那以后,跑步、足球等需要大体力的田径运动就与我无缘了,关键是双腿像灌了铅一样,很难挪动步,后来就转向了杠上运动。单杠、双杠成了我的最爱。只要一下课或者放学后,我们一帮子兄弟就会聚集到操场上,找器械玩。单杠动作比较简单,它分高矮两种,高杠需要先跳起来用双手吊住,然后做一个引体向上,通过腰腹力量抬高双腿向上笔直伸去,最后利用手臂力量一个360度后翻,人就会在高杠上撑起来,这是第一个动作。如果手臂还有力量的话,可以不断笔直甩动双腿,在高处单杠上一直翻转,直到累了为止。在底杠上就比较简单,可以直接撑上去翻滚就完事了。双杠的动作相对来说还是要复杂一些,开始做上杠动作时,人站在双杠当中,双手抓住两杠,把手臂搭在杠上,利用手臂侧面和肘部,还有腰腹部的力量慢慢抬起伸直的双腿,然后弯曲双腿和上身平行,保持一会,最后使劲向上踢出双腿,通过惯性和手臂侧面肘部的支撑力让身体立起来,这时候人就在双杠上撑起来了,如果没有受过训练,一般人连这个动作都做不了。立起来以后做几个游杠动作或者固定撑杠动作。结束动作是双腿往右后方甩出,做个后手下杠的摆动,整套动作就算完成了。这是需要考试的,不通过就不能毕业。我们几个平时都在这些器械上玩这几个动作,所以上体育课的时候没有费多少力气就都通过了考试,这也是我比较值得骄傲的一件事之一。照理说这些杠上运动都是我们男同学的天下,我们班只有一位女同学特别厉害,她叫晶晶,留着短发,像个假小子,做事风风火火,她能在低单杠上双腿交叉坐在上面,然后连续在杠上翻跟头,堪称跟头女王,她是我唯一佩服的运动女生。
初中的三年时光过得比较快,因为还比较轻松,没有太大的波折,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成绩一直稳定在班级前十名,除了班主任有些严厉之外,还算过得比较平和踏实。
初中毕业参加会考,我的成绩还算不错,五百多分可以直升高中了。考虑到我有偏科,理科成绩不是很稳定,所以我毅然决定不参加中考了。浩子是我同桌九年的老同学了,他和我一样,直升了高中。那天,他到我家闲聊,聊着聊着就说到了考试,看我们有多幸运,其他同学还在紧张地复习准备迎考呢,我们已经在潇洒地享受假期了,心里感觉好惬意。谈到今后的打算时,突然又都感到没有了方向,不知道未来的路在哪里?是啊,那时候的我们确实不知道将来我们会面临什么?怎么去面对,一切都是未知,对不确定的恐惧和担忧会不时冒出来干扰我们的心智,这种焦虑的情绪直到今天还会时不时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
轻松快乐而又无所事事的假期很快就过去了,炼狱般的高中生活开始了!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心有余悸!当时我真的不知道是怀揣着什么想法踏进高中的?也许是面子、父母望子成龙的美好愿望,抑或是不敢违背某些强制意愿的结果,到现在我还是整不明白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三年给我的心理和生理留下的创伤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体会到?那种一直保持班级最末排名的屈辱不知道谁能扛得住?这三年简直就是在浪费时间,理解力和记忆力都不是很好的我就是在硬撑着,为了面子,为了别人的眼光,为了大人们的荣耀,死磕到底了!
记得第一堂课就是数学课,没说的,随堂摸底考试!这一开考就是三年。考得天昏地暗,考得焦土遍地,考得哀鸿遍野!当时记忆力不好应该和我小时候脑部受过的两次伤有关!记得母亲和我说,在我三个月的时候,阿婆一个没注意,我从床上翻到了地上,头部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当时就休克了,我被紧急送到母亲的医院,抢救了好几个小时,总算把我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还有一次我记得是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独自在家看电视,由于调皮,我爬上放在床边的被子,一不小心,头朝下直接摔在了水泥地上,当时感觉脑子嗡嗡作响,眼前一片晕眩,爬上床后就呆呆地坐着,一言不发,母亲回家也不敢和她说。打这以后我就有轻微的失语症。在大庭广众下说话往往先打腹稿想好怎么说,但当我说话的时候会一时语塞,脑中一片空白,打好的腹稿会忘得一干二净。也许是当时撞击留下的后遗症,抑或是自己的潜意识里已经定义了自己不能说话的理由吧!
高中阶段的学习确实已经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主课中除了英语不觉得吃力外,其他都还挺费劲的。教英语是位年轻的女老师,刚从外国语大学毕业,但她发音标准,声音好听,专业知识扎实,教的非常认真和耐心。我挺喜欢上她的课,感觉没有什么压力。她经常会让我们自己找一些有趣的故事上讲台,然后用英语演讲,她想用这种方式加强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历练我们的勇气。一次上公开课,外校老师坐满了教室,还是我第一个举手用流利的英语回答了她的问题,她很满意,微笑着对我使劲点了点头,那个神态我至今不会忘记,那是一种肯定,一种发自内心的赞许,在家我很少能感受到!每个人生来都需要别人对自己的认同,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地位高低,有没有经济实力,都需要从心理上得到安慰!在家我听到的永远是争吵声、反面教育、当面夸别人家的孩子,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不正确的,这就是我的家庭教育,也可以说是打击式的教育。所以到现在我都是一个缺乏自信和没有安全感的人,没有自信是因为很少被肯定;没有安全感是因为没有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最让我颜面扫地的是那次高三的班委会。班长在会议快结束的时候临时决定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说说毕业后的打算,我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心里慌乱不已,不停地打着腹稿,又不停地推翻,再重新组织语言,如此反复好几次,因为我真的不知道将来考什么学校,我的职业是如何规划的。因为自己成绩差,从来就没有想过,父母也没有和我深度讨论过这个问题。会上的这点时间是不允许我多想的,很快,我前一学号的丁同学在慷慨激昂地说了一番他的伟大理想后,轮到我了。我战战兢兢地站了起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我,刹那间时间好像停滞了,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先前打好的腹稿一下子都忘得干干净净,天哪!我又失语了!教室里安静得可怕,我能听到自己心跳得非常快,似乎空气都凝固了,我真的希望我的眼前能出现一张稿纸,一篇能让我潇洒演讲完我的所有想法的文字,让我渡过这个最尴尬的时刻。但可怜的我待在位子上足足有两分多钟,就是没能从嘴里送出一个字!我能感觉到同学们脸上的诧异和不屑,我能感受到我的紧张和不安,紧张源自极度的不自信,不自信源自靠后的排名,我的手心里全是汗水,越是紧张越是说不出话。差不多又过了二分钟,我最后只憋出一句言不由衷的话:“我会继续努力的!”算是对我高中时代的最好总结,因为我知道就算是努力也是白费,我就不是读书的料。随后稀稀拉拉的掌声就像是在敲打着我内心的耻辱符号,在毕业后的一次高中同学聚会中,班长无意间又提起了这事,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因为天资不够聪慧,学习方法也没有效率,虽然整个高中阶段我都非常努力,但收效甚微,和班级总体水平还是相差一大截。我是属于那种死读书的类型,所以知识点不会触类旁通,灵活应用。我没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所以学习数理化很吃力,而对死记硬背的知识点通过时间的堆积还是能够掌握的比较好的,因此文科还是没有难度。但高三结束后的会考成绩给我灌了迷魂汤,物理和数学都上了九十几分,我感觉非常好,认为自己努力没有白费。高考的时候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物理作为通向大学校门的金钥匙。而高考作为选拔赛当然题目和会考大不一样,题型一定是灵活多变的,会考是毕业考,难度和灵活度一般不高,当时我是太过自信了,以至于我扬短避长了,被会考的成绩冲昏了头脑,结果可想而知,惨败而归!如果我选文科,那我的人生之路应该会开启另一个频道吧!
其实会考结束后我还是有过机会进大学的。班主任考虑到我偏科,所以在高考前推荐我去面试上师大的外语系,口试如果能过,就看会考的英语成绩是否能达标,当时的达标等级是b,也就是最低八十四分,可最后我引以为豪的英语只考了七十八分,虽然口试通过了,但还是与大学失之交臂。高考落榜后,只能通过高中会考成绩选个好一些的中专了。摆在我面前的有两个选择:建工系统委办的建筑管理学校,免学费,学成以后包分配;还有一个是同济大学为了照顾学校里落榜教师的孩子所办的一个室内装潢设计班,学费自理,毕业后不包分配。我从小对绘画还是有点心得的,所以就去报名参加了同济大学的素描考试,没想到最后两个学校的入取通知书同时来了,我一时拿不定主意了。我本意还是想上同济大学的室内班,母亲为我已经准备好了学费,也不是很贵,一个学期就二百元。可父亲硬要我去建工系统委办的这所管理学校,理由就是省学费,包分配。最后,没办法,只能随父亲的愿了。在长辈的淫威下只能妥协。
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是我这辈子最痛苦的情感经历。这个过程漫长而无趣。它不断磨灭我的勇气和自信,不断打击我脆弱的心灵,让我整天浑浑噩噩,极度否定自己的存在,那真不是人过的日子。现在我终于明白一个道理:世上不是所有的鸟儿都能够飞翔,不是所有的耕耘都会有收获!努力了,也就享受了过程;经历了,也就知道了自己的位置。世上的路有千万条,找准了那条最适合自己的路,就要义无反顾的一直坚持走下去,路的尽头就是心能到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