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中提到中国人的邋遢,懒惰;鲁迅在他的作品中描述了他所观察到下层民众的麻木不仁、冷漠和愚昧,发出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叹。如:阿q,如《药》中的看客。古往今来,学者们在评论历史上的诸大事件、各个朝代的更替和历史人物的命运时多批判的是皇帝的昏庸,朝廷的残暴、苛政,各级统治官吏的酷刑、暴敛,如:秦始皇修长城、建阿房宫;如: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说的“苛政猛于虎也!”即使有学者提到底层阶级的过失和教训,但似乎还是不够,对他们的认识还不够透彻。
在郝仁小时候那个年代,国家刚刚从十年浩劫的运动中摆脱出来,改革开放如雨后春笋,势如破竹,如火如荼地在神州的大地上开展起来。经济在快速恢复,社会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的文明、法制建设体系也在不断建设中逐渐完善,健全。人们的素质、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发生着改变。对郝仁村里及附近地方的人而言,最明显的是村中有了“万元户”,而且村民中有了吃“商品粮”的。那是在当地社会名声、身份地位的象征。然后,仅仅如此而已。书中讲的文明素质,法制宣传车在村中的法制建设在当时没有行政村领导的话管用,评判是非曲直靠的是家庭的经济收入和宗族年轻人个数的多少来决定。拳头硬就是硬道理。
郝仁说,之后在电影中看到过古惑仔,黑社会的街头砍杀,玩儿命肉搏。很多人看得胆战心惊,莫骨悚然。他们却不知道,在他们那样的乡下小村落,更俨然一个封闭的小社会。黑道古惑仔有他们的标识符号,有主要的涉及行业范围和对象。而他们那里平时看着本本分分的务农者,真动起手来,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更残忍,更血腥。就郝仁他们那样一个仅有100户的小村子,扮演各种角色的人都有,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都具备。他们村总共有五家姓,除了他们这个主要的占了百分之九十的郝姓外,分别是:钱,赵,刘,潘。四家加一起才有十户人家,所以说基本被他们郝姓统领着。整个村子中间一条十多米的街道,一分为二,上世纪分生产队,所以,街道南面是前队,后面是后队。以往郝仁的曾祖父、祖父当大队干部,前队势力大,在村里说一不二。后来,随着狗胜家族的兴起,后队赶了上来。尤其是狗胜的叔叔还在村后开了个工厂,既展示了财富实力,又通过招工提供工作在附近几个村都成了领头羊。尽管前队的人口比较多,村支书也是前队人任职的,甚至到郝仁时前队出了几个大学生后队还没出一个,经济实力决定上层建筑,村中的影响力、领导权从前队转移到后队已经成了事实。而前队的一些头脑灵活的聪明人已经站队站到了后队那边。
有人讲,官场上人人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其间尔虞吾诈,黑白难分,稍有不慎,满盘皆输;还有人说,商场如战场,阿谀奉承,勾心斗角;笑里藏刀,一步走错,满盘皆输。更有人讨厌城市中的浮躁,人们的虚伪,现实,唯利是图,冷漠无情。郝仁以为,他们那样一个小村落,人物的命运和关系的演变对比现代化的都市里的剧本更是相差无几。就拿那个狗胜的家族来说。据郝仁的爷爷讲,狗胜的家族是他爷爷那一代人上世界六十年代自然灾害时从湖北逃难而来的。到他们村了,郝仁的爷爷的父亲,也是他曾祖父当时在当大队支书,见狗胜的爷爷一家可怜,让他们住在了大队的牲口棚里,让他们给牲口打草、干农活给他们工分,才养活了他们一家,以后才有了狗胜父亲、大伯、叔叔以及下一代。那个连村中的树皮都被剥光充饥的年代,他们幸巧讨饭到他们村;否则,早都给饿死了。所以,他们本家姓不是郝,为了感谢这个让他们存活的村子和这里的人们,改姓成了郝。而当时做出让他们留在村里的郝仁的曾祖父也被狗胜爷爷一家当成了救命恩人。以至于郝仁的曾祖父去世之前,狗胜的爷爷奶奶都要带着全家老少逢年过节必然要到郝仁的爷爷家来看望、拜年走动的。后来,郝仁的曾祖父去世了,狗胜他们家族也凭着精明和干劲儿发展壮大,有钱有势了,两家虽然保持着交往,比之以往已经变淡多了。狗胜的爷爷,奶奶去世之后,更是没什么联络了。只有郝仁的爷爷常常感叹:“人心变得快呀,那一家也就老爷子、老太太知道感恩,老太太死之前已经糊涂的连他们自己家里人都不认识了,但依然时不时来咱们家,都不知道她糊涂那么狠还记得来咱家的路!”。不曾想,这次郝仁的叔叔竟然被他们整得这么惨。
人情淡薄,世态炎凉,有时候,乡下的水比城市的水还深。